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近日,读到汪曾祺的一篇散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在写作上深受老师的影响。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教书的点点滴滴,其中对老师是如何教学生创作的,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介绍。读完全文,禁不住感慨:沈从文先生不愧为一代宗师,不但文章写得好,还深谙作文教学之道。他的许多做法,对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依然有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作家汪曾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有名的西南联大读书,是大作家沈从文的得意弟子。他从沈从文那里学到很多关于文学写作的学问。据我个人看来,汪曾祺的散文即使不能说超过他的老师,也不比老师的差。我以前细读过汪曾祺的小说,也写过几篇关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文章。关于他的散文我没写过,但是我知道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很了不起。我写汪曾祺小说文体特色时说过,他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当然这话也不止我一人说过,评汪氏小说的人大都这么说,因为这个特点很鲜明。“散文化”就是不依靠情节,不编排故事,淡淡写来,味在其中。接着说到他的小…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是个能写字和会写字的人,他的一生笔耕50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书最多的作家,曾入围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作家。自身文学创作的丰厚经历所致,沈从文在写作课教学上也很在行,是被作家汪曾祺称好赞同的写作课教师。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介绍了作家沈从文的写作课教学方式,使我们在文学家的沈从文之外,能够得以感知到一些沈从文教育职业的丝丝缕缕,同时从沈从文的写作课教学中也能够引发我们对作文教学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边城》的散文化倾向突出而独特,充分体现了沈从文先生在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大胆探索与创新精神。沈从文曾说:"将文学限于一种贫泛定型格式中,使一般人必如此如彼才叫作小说,叫作散文,叫作诗歌。习惯观念既束缚住了一支笔,写出来和习惯不大相合,也不成功!……两者拘束都应设法努力解放,才会有真实文学,有崭新作品……揉小说故事与散文游记而为一的混合试验外,自成一个新的型式。"①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雪林就说"他好像是专门拿Essay的笔法来写小说的",并称沈从文为"文体作家"②,凌宇先生认为:"他的《边城》等以湘西  相似文献   

5.
汪曾祺是江苏高邮县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精神的熏陶。他曾经创作过很多优秀的作品,因此他也被世人称其为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他在小说和散文甚至戏曲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汪曾祺从1940年开始创作和发表小说和散文,八年后开始出版了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相继他有发表了作品《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等。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的《大淖记事》的短篇小说还曾经获得过奖项。本文主要以汪曾祺小说散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行详细论述。汪曾祺的作品语言特色可以将其总结为几个特点,主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口语化的语言形式。这种文章的口语化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并富有韵味的语言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6.
天真地读书     
那天,午后无事,找了汪曾祺的散文来读。本来有些许倦意的,可翻到老早就读过的《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再读,竟睡意全消。且做个文抄公吧:  相似文献   

7.
傅国涌 《教师博览》2012,(11):36-36
汪曾祺在苏北高邮长大,一辈子忘不了小学的校歌,忘不了校歌的作者,他5年级时的国文老师高北溟先生和其他老师们。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与沈从文等先生相遇,得以走进文学的天地,但小学老师对他的影响也许更深远,乃至成为他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是一位注重风俗和地域文化描写的作家,创作了大量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小说,包括最为人称道的代表作《受戒》和《大淖记事》.他的小说展现出对俗世生活和普通百姓的浓厚兴趣,堪称一幅凝结着大美与大爱的画卷.  相似文献   

9.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10.
正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是一个写人记事的散文单元,包括《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3篇课文。散文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文体,它重在作家主体意识的坦诚流泻,书写作家对人生、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感悟。正因为如此,散文里"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独特情感的体认"则往往是教师选择的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多以此为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从写人记事散文的体式特征来说,这些教学内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和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体。散文的基本类型包括写景抒情散文、记人叙事散文和哲理性散文。苏教版必修一、二中有三篇记人叙事散文,分别是杨绛写的《老王》,汪曾祺写的《金岳霖先生》,孙犁写的《亡人逸事》。这三篇文章,事中有情,寄情于事,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语言干净、平易、真挚,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善于运用抒情与叙事并用的方式,在娓娓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2.
<正>汪曾祺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金岳霖先生》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之第四专题中,是一篇自读课文,同时收录在长春版义务教育国标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中。文章浅显晓畅,初读感觉语言平易、手法平实、感情平淡。作者就用聊天的方式随便、轻松、真实地讲述着金老先生的故事。很多教师将教学定位在欣赏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细节美,通过细节分析金先生的有趣、天真的个性。然而汪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说法——"苦心经营的随便"。这句话是说小说的,但于他的散文创作也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相似文献   

14.
紫陆 《初中生》2011,(Z5):60-63
【导言】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20世纪40年代毕业于西南联大(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合并而成),写作上曾师从沈从文。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相似文献   

15.
汪曾祺是当代文坛卓有成就的一位作家,除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自身才华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师承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沈从文爱水,汪曾祺也爱水,沈从文的湘西水乡,汪曾祺的苏北水乡,他们无不受水影响。本文就是从水的角度去解读两人的师承关系,以利于汪曾祺作品的更好研究。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小说的魅力在于他的全新小说理念和独特言语方式。汪曾祺关注平凡人的喜怒哀乐,抒写人类共通的人性,拨动了不同层次读者的心弦,将散文笔法应用于小说创作,一方面缘于汪曾祺的古典文学积淀,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作家敢于“打破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的勇气和胆略。文体的自由,凝结为小说艺术的外在形式是语言的自由。语言的简洁恬淡、错落有致、清新自然,是他对语言艺术宝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瘦鹃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作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其哀情小说曾畅销一时。而他的散文则吸取了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精髓,文笔清新恬淡,意境隽永含蓄,引经据典,学识渊博,情趣雅致,其成就远胜于小说。《杜鹃枝上杜鹃啼》堪称其晚年散文代表作。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的小说《大淖记事》,在人物塑造、风俗描写、文学观念上无不体现出作家"以民为精粹"的"民粹"倾向。这种倾向也成了汪曾祺创作的一大特色,表现出他发自内心地对平凡民众的敬仰和崇尚。  相似文献   

20.
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说人生没有完美,总会出现一些不足。那些活跃在文坛上的大文人,一不小心也会美中不足,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事。汪曾祺咬牙吃苦瓜汪曾祺在某篇短文里写过这样一句话:"要写一写我在昆明吃过的东西,可以写一大本。"所以汪曾祺写了不少关于"吃"的文章,比如《豆腐》《手把肉》《韭菜花》等。有一次,汪曾祺说:"世上没有我不吃的东西。"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时,外地人一提起"苦肠丸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