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巴金与萧红     
从1934年11月萧红萧军南下上海至1937年9月他们离开上海的这段时期,萧红在文学方面得到鲁迅、巴金的关爱和扶持,刚跃上沪上文坛不久就产生巨大影响。由巴金任总编辑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内,给萧红出版了3部散文(小说)集:《商市街》《桥》《牛车上》。接二连三为年轻女性作家出版作品集,不能不说融有巴金扶掖年轻人的一腔火热情怀。无论在萧红的生活还是在萧红的作品,贯串的是如巴金所倡导的那种平民情结。巴金晚年与黄源晤谈,不止一次提到萧红,为一代才女早逝惋惜。  相似文献   

2.
<正>萧红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非常有才华而又命运悲苦的女作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我眼里的萧红,是坚强和倔强的,也是多才与多情的。她的文字,冷气森森却又炽烈真挚。今年是萧红诞辰105周年,我选择《春意挂上了树梢》这篇文章也是为了向萧红致敬。希望通过这一篇《春意挂上了树梢》,让学生了解萧红散文的一些特点,了解萧红冷冷文字下强烈的情感,那悲天悯人的善良和民族意识。倘  相似文献   

3.
许鞍华的《黄金时代》将萧红搬上电影荧幕,萧红及其作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位女导演将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传奇人物萧红呈现给大家,让人们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在动荡年代与命运抗争的女子的一生。在许鞍华导演的眼中,萧红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冲动",这体现在萧红对爱情、文学和她所向往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就可以看出。许鞍华用镜头向观众解读她眼中这样一个冲动的萧红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理解萧红的文学及其带来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4.
句芒 《华章》2011,(10):28-29
《祖父》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是一篇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小说前两章里作者的笔触就像电影镜头一样,缓缓在呼兰小城扫过,寒冷、泥土、灰尘、喧嚣、荒凉、愚昧、轮回、挣扎,  相似文献   

5.
六十多年前,金庸读《呼兰河传》后,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萧红在香港写的《呼兰河传》感人至深,我阅此书,径去浅水湾她墓前凭吊一番,深恨未能得见此才女……’  相似文献   

6.
经典     
美文小档案: 1.作者简介: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她的作品很多,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呼兰河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祖父的园子》就是这部长篇小说中的片段。  相似文献   

7.
《小城三月》凝聚了萧红对女性、自我、爱情的多重思索和追问.作家关注女性个体命运,表现出女性个体的独立和觉醒;借助翠姨这一形象,体现出作家对本真、健康生存方式的追求,表达了对于生命的赞叹和眷恋;以翠姨的爱情故事来悲悼自己的爱情,是萧红自我的一次心灵对话;翠姨对爱的执着正是萧红对爱的哲学思考,作品中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情描写,正是她对家的渴望,这些都体现了萧红对爱与温暖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呼兰河上永远的霞光"的30年代的才女萧红,一生历尽坎坷.从作家创作心理机制的角度来说,作品是作家体验的符号表现.萧红的创作正是对其一生中爱和物质的缺失性体验的咀嚼和升华.  相似文献   

9.
<正>自从2011年萧红诞辰百年开始,这位民国时代的传奇女作家就渐渐成为了文化市场热追的对象,关于萧红的书籍、影视等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今年是萧红逝世72周年之际,随着近日电影《黄金时代》的上映,萧红热再起高潮,出版市场上,短时间内就有多部关于萧红的传记作品上市,以至有媒体称萧红产生了"明星般的效应"。这些文化报道、评论,可说是概括了眼下《黄金时代》上映所引发的新的"萧红热"中萧红被娱乐化、消费化的文艺现  相似文献   

10.
电影《黄金时代》以类记录片的方式,试图严谨严肃地呈现作家萧红的人生。然而当萧红被还原成一个"穿过爱情漫长旅程"的女人的时候,"作家"萧红的精神跋涉没能在影片中得到清晰完整的体现,其文学道路的选择也缺乏合理的逻辑,编导因对萧红的意义和价值缺乏充分认知而显得立场态度暧昧不清。在讲述萧红与萧军、鲁迅等人的关系时,影片只是跳跃、碎片式地呈现了某些有他们的场景,观众得到的印象也是零碎、简单化的。如何用以视觉为主的艺术呈现文学的世界,影片没有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资料: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上)》2014,(23):157-157
据《文学报》报道,干国庆期间上映的《黄金时代》制作耗资近七千万,辗转各地拍摄历时三年,堪称中国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文艺片,却遭遇票房滑铁卢,引起热议。影片以民国才女萧红特立独行的人生以及爱情经历为引子,还原了一个充满自由理想、海阔天空的时代。这部电影被导演许鞍华视作自己导演生涯最重要且反映自己价值观的电影,充满了文学史上的各类话题。  相似文献   

13.
Talk to us     
吴颖  裴靖 《音乐世界》2007,(24):108-109
为纪念中国话剧诞辰一百周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倾情奉献。第一次看这个戏.不要带你的情侣,叫上你的闺蜜.或者你的兄弟;第二次看这个戏.一定要带上你的情侣……《红玫瑰与白玫瑰》——男人与女人的终极战争。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话剧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收官之作.情爱大师张爱玲代表作.萧红.李碧华、张爱玲——田沁鑫"才女文学三部曲"今夜无法将我遗忘——秦海璐、高虎再度联手.花开内地舞台小城五年之后重逢春——辛柏青、胡靖钒将文艺进行到底时尚与怀旧的和谐——摩登舞台的唯美艺术呈现。  相似文献   

14.
吕海玉 《文教资料》2009,(22):28-29
萧红散文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和写作风格可以用"细致的观察"与"越轨的笔致"来概括.本文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入手分析萧红散文<同命运的小鱼>,力求展现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交织的不同视角,深藏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5.
<正>民国四大才女,萧红的地位毋庸置疑。一部许鞍华执导的《黄金时代》,让更多人知道了萧红的名字。然而,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她的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萧红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她东渡日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班昭<女诫>对"女子四行"--"德、言、容、功"的强调出发,重新观照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所塑造的百位女性形象,揭示了作者的"德才观",并指出他笔下的"才女"形象乃是对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17.
崛起于三十年代的女作家萧红,以她的名篇<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六十多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她的"萧红体"式的小说,而忽略了她作为左翼作家的某些"非左翼"化的作品.从她深沉的人生哲学中解读<北中国>,期望还原出一个更丰富的小说家萧红.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呼兰河传》被著名作家茅盾誉为"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科书都分别选编了萧红《呼兰河传》第三章  相似文献   

19.
萧红诸多的创作中都表现了苦难的主题,既是她对生命存在的内在思索,也是心理体验的外在体现。文章通过萧红小说作品《生死场》、《呼兰河传》苦难主题的探讨,分析其创作心理的变化,以此透视萧红生命观中的苦难意识。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文学在挖掘民族愚昧与病态的根源、人的生存与生命的苦难,特别是女性的苦难方面,有独特的视角。本文通过对《生死场》的情节故事片段分析解剖,展现萧红时代农村女性的真实生活及生死观,进而洞悉萧红的女性生死观意识的深刻与独特。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的灾难性和艰巨性的大背景下,萧红用生命贴近现实,以先觉者的悲凉笔触抒写人生的苦难命运,用《生死场》表达自己的力量与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