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海军  李云泉 《科技通报》2007,23(5):641-645
分析2005年3月10~12日嘉兴市寒潮、大雪天气过程发现:强寒潮是由乌拉尔阻高东移南垮引起强冷空气南下和前期明显回温共同造成的。500 hPa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大雪天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物理量诊断显示,高层辐散、低层辐合和弱的不稳定能量,为大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高空西南暖湿气流突然加强,近地面层有大片逆温层存在,是预报大雪的关键,为今后预报大雪起到了一定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加密自动站及常规观测资料等,从形势场变化、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2012年11月3日~5日锡林郭勒盟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强冷空气类蒙古低槽(涡)型,乌拉尔山长脊、西伯利亚冷涡是产生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条件,冷涡外围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槽、低空急流、850hPa暖切变以及地面气旋是暴雪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暴雪天气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暴雪天气发生时,在锡林郭勒盟上空形成强烈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正涡度和暖平流的输送,使得锡林郭勒盟上空的低值系统和地面气旋得以维持和加强,偏南、偏东低空急流将南海、渤海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大气源源不断地向北输,低空急流的建立提供了强降雪所必需的能量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资料对2012年11月9日到10日内蒙古地区的暴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属于弱冷空气类切变型,是在稳定的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制约作用下,受低空切变线配合河套倒槽影响造成的。同时,低空急流的建立为暴雪提供了很好水汽辐合条件。  相似文献   

4.
2022年3月30-31日,受高原槽东移南压影响,青海青南牧区出现了一次降雪天气过程,班玛、久治2站为大雪,班玛县知钦乡站为暴雪。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脊,阻挡西风槽东移,西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切变提供动力条件,暖式切变进行水汽的接力,降水区在高空急流入口右侧,加强上升运动;地面影响系统中地面冷高压是冷空气的来源,冷锋引导地面冷空气南下,提供动力条件,中尺度地面辐合线与地形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充沛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必要条件;有不稳定层结条件存在,为此次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分析总结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雪天气过程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数值预报产品及自动站等资料对2017年3月29~30日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雪天气过程属于典型的蒙古横槽底部分裂短波槽携带冷空气下滑造成的暴雪类型,冷锋、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以及500hPa高原短波槽是造成此次大到暴雪的主要影响系统。由高原东部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甘肃南部-青海东部一支大尺度的低空急流带,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到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为降雪天气提供了主要的水汽输送。暴雪天气发生在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从500hPa温度平流分布来看,强冷空气通过西路和西北路经影响青海东部地区。大到暴雪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低槽前部正涡度平流区,有利于低槽东移,近地面系统发展。过程前期,青海东部700hPa~300hPa均为强烈的上升运动区,满足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条件,有利于大到暴雪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2014年5月末西藏发生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micaps常规资料对天气系统演变、动力条件、预报难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强降水期间西藏处于高空急流入口辐散场区,西风槽前低空急流提供充足的水汽输送与辐合;西藏南部特殊的地形抬升是强降水产生的重要因素;强降水期间气流上升运动明显;季节转换期间降水形态与降水强度、持续时间、降温幅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从形势场、动力条件、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探讨了2008年11月11日~12日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区局地大雪天气过程。此次大雪天气影响系统是高空短波槽,大雪出现在贝加尔湖冷高压底部的偏东气流中,不属于内蒙古2类6型大雪、暴雪天气过程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9,(11)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2017年2月20-21日发生在内蒙古河套地区的一次暴雪天气的水汽输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槽一脊、低层切边线、高空槽、地面倒槽、低空急流等是引发本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700hpa位置处,南海水汽被低空急流持续输送至河套上空,为本次暴雪天气过程创造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河套地区存在着显著的西南水汽输送通道其最大值为6×10~(-5)g/(cm·hpa·s)~(-1),为本次暴雪天气创造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河套地区位于700hpa偏南风急流的左前方及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形势,既为暴雪过程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能量、热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资料、NCEP资料对2004年12月20日~23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一次大雪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属于弱冷空气类槽涡型,受低空风场辅合配合高空短波槽的影响造成的,大气层结不稳定,且低层有明显的水汽输送和辅合,并伴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为降雪提供有力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层结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实况资料对2016年7月23日出现在甘肃省中部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副高、500hPa的高原槽、700hPa的切变线和低空急流,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CAPE、K指数和抬升指数反映,强对流落区具有较强的热力不稳定,但由于CAPE值不是很大,700hPa与500hPa的温度差也不大,因此相应的热力不稳定条件不利于冰雹和雷暴大风的出现,只利于强降水的出现。强对流落区的中低层水汽充沛、湿层较厚,低层具有较强的水汽辐合,从而具有有利于强降水出现的水汽条件。700hPa的切边线提供了产生强对流所需的动力抬升。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场配置,中低层的垂直速度为负值,说明存在有利于强对流出现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实况观测资料、数值产品及物理量场,对2013年2月28日及3月9日两次大到暴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8日暴雪是由高空槽前暖锋产生的暴雪天气,降雪前700百帕为上升运动区,并有较强的西南低空急流,3月8日降雪过程强度次于前次过程,但范围广,影响区域大,主要是受高空槽和发展的蒙古低压共同影响。两次降雪过程均有较好的垂直上升运动和低空急流,铺垫了本地较好的水汽输送条件,高低空抽吸作用配置较好:牡丹江地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9年5月3-5日西藏南部和东南部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期间欧亚中高纬地区为三槽两脊型,孟湾风暴(法尼)登陆减弱后的低压(槽)和高、低空急流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高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低空西南风风速大小与降水强度有明显的关系。孟加拉湾特强气旋风暴"法尼"登陆后外围云系不断上高原,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向高原移动,不断地为降水区输送水汽;降水期间,强的上升中心为-1.6Pa·s~(-1),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预报分析资料,对2011年4月29日~30日发生在乌兰察布市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烈发展的蒙古气旋是这次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前期降水偏少,地表植被稀疏为沙尘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气流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NCEP1 0×10的再分析资料着重对2015年8月21日冷涡背景下出现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较大、T-Td小、微风或静风是大雾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低空的下沉运动抑制了水汽的辐合抬升,有利于雾的生成和维持;冷平流是否存在是近地面层雾形成的必要条件,雾的浓度与冷平流强度无关,与低空逆温层是否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20年8月28日~29日青海省东北部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站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模式预报资料等分析造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成因,结果表明:(1)此次降水过程范围广、强度强,暴雨降水落区集中,降水对流性质明显;(2)高低层配置有利于产生大到暴雨天气,500 hPa短波槽、700 hPa低涡、200 hPa高空急流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低层偏东南气流输送水汽,中层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孟加拉湾水汽,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于青海省东北部造成此次大到暴雨天气;(3)中小尺度地面辐合线持续东移,为降水提供了触发机制;(4)降水大值区位于山谷之中,地形辐合对降水增幅作用明显。分析结果对今后预报类似大降水天气过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路面再分析产品、卫星云图资料以及两家模式对比,对2020年6月16日夜间西藏那曲东部发生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500hpa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大背景下发生,那曲东部受高原切变影响,出现风速上的辐合,并拥有良好的水汽条件,配合西南风输送的源源不断的水汽,是出现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发现那曲东部拥有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高低层良好配置,物理量配合较好,有利于降水的出现;另外青海沱沱河站的西北风向的转变使那曲东部降水更为明显;还从检验预报可知,对于此次降水,GRAPES-GFS模式降水预报比EC模式降水预报更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17.
对2017年8月7日~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期间呼和浩特市城区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这两天的过程均属于高空槽影响下的强对流天气,有利的大尺度环流、不稳定的层结条件、较好的水汽条件、明显水汽辐合抬升、地面辐合线的触发机制、较大的不稳定能量等是激发此类灾害天气的关键因素。在云图和雷达回波的发展与移动路径与降水落区、量级也有很好的对应作用,尤其是,雷达回波速度场的辐合辐散特征对于未来的降水的趋势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在短时临近的预报上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这些指标能够为今后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在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方面和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5,(14)
对2012年6月17至18日杭州、绍兴和宁波北部地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在两槽一脊,西风带为"双阻型",且冷空气活动强盛的大环流形势下发生的,同时浙中北地区处于水汽和风速的辐合中心附近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中低层水汽输送充足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对内蒙古东南部一次雨夹雪转雪同时伴随寒潮的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本次天气过程发生在欧亚大陆上空环流为一槽一脊的形势下,系统深厚,降水发生在高空槽前。前期西南低空急流的建立为降水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配置为降水创造了动力条件。地面为西高东低的形势,降水主要集中在气旋后部,降水过后,受蒙古高压携带的强冷空气影响,出现寒潮天气。  相似文献   

20.
2011年7月27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飑线过境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低空存在急流、中空强冷空气的加入是一般风暴向强风暴的转化条件;阵风锋、中尺度气旋、逆风区的出现能够为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临近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