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1:命题“可以被5整除的整数,末位是0.”的否定是“一个整数可以被5整除且这个整数末位不是0.”吗?问题2:命题“若x>a且y>b,则x y>a b.”的否定是“若x≤a或y≤b,则x y≤a b.”吗?对于问题1,文[1]是从当p及q都是命题时,“若p则q”的否定是“p且非q”而得到“可以被5整除的整  相似文献   

2.
若将一正整数的末位数字删掉形成一个新整数,而原整数是新整数的倍数,则称原正整数为“断尾数”.例如:24,删掉末位数字4后得到的  相似文献   

3.
徐榻 《初中生》2002,(10):34-35
若将一正整数的末位数字删掉形成一个新整数,而原整数是新整数的倍数,则称原正整数为"断尾数".例如:24,删掉末位数字4后得到的新数是2,而24是2的倍数,故24是一个"断尾数".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中学几何教材第二册中,关于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是这样来证明的: “如果原命题‘若A成立,则B就成立’正确。那么B不成立时,试想A成立不成立呢?当然A不成立。因为假定A成立,那么根据正确的原命题,B就应成立,这和这里的题设B不成立相矛盾。因此,‘若B不成立,则A就不成立’这就证明了原命题正确,那么它的逆否命题一定正确。”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要点1.四种命题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2.点的轨迹的定义.3.六种基本轨迹二,4.轨迹作图.二、解题指导例1命题“若A成立,则B成立”的逆否命题是()(常州市,1994年)(A)若B成立,则A成立;(B)若A不成立,则B不成立;(C)若B成立,则A不成立;(D)若B不成立,则A不成立.解(A)是原命题的逆命题,(B)是原命题的否命题,(C)不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故选(D).例2下列定理中有过定理的是()(A)全等三角形对应用相等;(B)对顶用相等;(C)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D)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解每…  相似文献   

6.
题目(武汉)在面积为15的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A作AE垂直于直线BC于点E,作AF垂直于直线CD于点F,若AB=5,BC=6,则CE+CF的值为()。A.(?)B.(?)c.(?)或(?)D.(?)或(?)这是中考选择题中的一道压轴试题,前不久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做了一次针对性检测,测试的结果让我感到非常惊讶:选择错误答案A、B、C的分别为4人、14人、20人,正确答案D的2人,正答率只有5%。课余,笔者对这道正答率极低的试题做了细  相似文献   

7.
命题1 若P为正△ABC的外接圆劣弧(?)上任一点,则有PA+PC=PB. 这一有趣结论现已推广到正(2n+1)边形之中,即有 命题2 若P为正(2n+1)边形A_2A_2…A_(2n+1)的外接圆劣弧  相似文献   

8.
下面是一道代数选择题: 。2,b“和c“是三个连续整数的平方(例如:16,25,36).如果aZ=176895e:=18225,那么b“=?(A)17991;(B)18022,(C)18024;(D)17956; (E)17900. 许多学生希望通过推测出17689的平方根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另一些学生则希望从它们的数值关系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答案. 已知:a“=17689,eZ=18225. 验证:易知。的末位数字必为7或3,。的末位数字是5.因此,b的末位数字是4,而乙2的末位数字是6.所以选(D)。 拿到问题后,一些学生运用变换的方法,通对过特殊例子的一般讨论获取问题的完整解答. 〔变换1〕因为16+36二52,52+2二26,并且26一1=…  相似文献   

9.
自由在高处     
熊培云 《课外阅读》2011,(10):38-39
先给大家做一道智力题吧。请挪动其中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注意:只是挪动其中一个数字,只能挪动一次,而不是数字对调。我不想吹牛,几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道题的时候,只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便做出来了。而后当我把这道题转述给一些朋友时,有一位朋友,冥思苦想两个小时后终于放弃。我至今未忘他那痛苦的表情。当我将答案告诉他后,他彻底崩溃了。当然我也拿这道题折磨过西方  相似文献   

10.
一道遗传题,在课堂上讲解了几次,学生总听不懂,不是因为题太难,而是这道题改编得巧妙,同时在讲解过程中,作者发现这是一道错题。命题者面对这样一道好试题,却没有给出正确答案,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许多老师做此题时,会按照文中所说的三种的分析推理方法进行,对参考答案都不敢质疑。  相似文献   

11.
命题要慎重     
在一些资料及试卷上常能看到如下类型的题目: 若关于x的方程(x~2-4x+a)/(x-3)=0有增根,则a=__________. 这道题给出的答案是a=3,考生也不难做出符合编题者意图的答案。 然而,这是一道给学生以错误引导、严重失误的题目,因为增根不是方程本身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解法扩大了未知数的允许值范围产生的。如本题中的  相似文献   

12.
本部主编的《高三教学教学与测试》一书,新一、二、三版第82页有一道数列填空题.笔者在连续三届的高三教学中,发现学生解这道题,错误较多,现将这道题摘录如下,加以剖析,供师生参考.题目:两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前n项和之比为(5n 3)/(2n-1),则这两个数列的第9项之比为学生在解此题时,典型错误有下列两种:[错解一]设两个等差数列为{a_n}和[错解二]设S_n=(5n 3)x则S_n~'=剖析:错解一中主要错误在于假设S_n=5n+3不可能成立,从而导致Sn'=2n-1也不成立,这是因为若S_n=5n 3,则易得故数列{a_n}不是等差数列,同样{a_n~'}也不是等差数…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4、8的整数运算规律1.任意非零实数x(x≠0,不含无限数),只要其倒数第二位数为奇数(1、3、5、7、9),末位数为2或6,则x能被4整除;只要其倒数第二位数为偶数(2、4、6、8)或0,末位数为0或4或8。则x真能被4整除.论证如下:设有正整数(?)数字排列,其中(?)能被4整除,那么,c可取1-9中的任意数字,(?)能被4整除.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只能是0,1,2……9之一,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奥妙之处,但在解一些数学题时,若能巧妙地用上“末位数字”的某些性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书写简便起见,用符号表示整数z的末位数字。性质一:  相似文献   

15.
谈反证法     
王朝琪 《甘肃教育》2001,(10):38-38
一、反证法的概念反证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间接证法,它不是直接从题设推出结论,而是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我们知道,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否命题是等价的.一个命题“若A则B”成立,显然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也必成立.例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它的逆否命题“两底角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等腰三等形”,两者是一致的,也是等价的.因此,我们要证明“若A则B”,可以间接地去证明它的逆否命题“若不B则不A”.B是原命题中的结论求证.今将“若不B”作为已知,经过推理达到“不A”,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6.
一题一议     
浙江省1989年初中中专招生统考数学试题有一道选择支唯一正确的选择题: 与数轴上的点—一对应的数是 ( ) (A)整数;(B)有理数;(C)无理数; (D)实数。一般情况下答案应选(D)。但如选(C)、(D)则也不错,无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也可建立一一对应。由于一一对应内涵较广,对初中中专考生来说,这道题似应改为: 数轴上的点代表的数为 ( )  相似文献   

17.
对整数a和b(b不为0),如果存在一个整数q,使a=b×q,则称a被b整除,也称b整除a,否则就称a不能被b整除.例如35=5×7,于是35被5(或7)整除.整除有许多性质,下面列出最常用的几个:1.如果b整除a,则b整除a的倍数.2.如果b整除a与c,则b整除(a±c).3.如果b整除a,a又整除c,则b整除c.4.如果a整除c,b也整除c,并且a与c互质,则ab整除c.在整除问题中,能被2,3,4,5,8,9,11,25等整除的数有如下的特征:1.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偶数,则这个数必定被2整除.2.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位数字是0或5,则这个数必定被5整除.3.如果一个整数的末两位数字组成的数被4(或25)整除,…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道试题:用5/28、15/56、1(1/20)分别去除某分数,所得的商都是整数,这个分数最小是多少?仔细分析一下,要解这道题首先要经过起步思维.即通过“再造想象”把原题改为“某  相似文献   

19.
对数学命题实施转换,是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之一,可称为“转换法”.这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把比较复杂或生疏的问题,通过转换归结为比较简单或熟悉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命题条件的等价转换、命题结论的转换和整个命题的转换等.一、命题条件的等价转换命题条件的等价转换的思维模式为:对原命题“若A,则B”中的条件A,作等价转换,记为AC,而C与题求B的关系显得更密切更接近,从而有利于找出解题途径,即,使原命题转化为比较方便的问题:“若C,则B”.例1若a.b∈R,且a2 b2=1,求证分析把条件a.b…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六年级(数学)学业水平测试中,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合数和1。”考试刚一结束,六年级的老师们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这道题的答案是‘正确’还是‘错误’?”命题者给出的参考答案是“错误”,可老师们出现了两种情况,判断为“正确”和“错误”的几乎各占50%。于是我与命题者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他认为:“自然数包括0,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是‘错误’。”判断为“正确”的老师认为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5页明确指出:“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