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活性染料具有色谱宽广、色泽鲜艳、性能优异、适应性强等特点,活性染料发展迅速,成为纤维素纤维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活性嫩黄K-6G(C25H15C13N9O10 S33Na),偶氮含磺酸基活性染料,可生化性差,色泽鲜艳、着色能力强,水溶性好(50摄氏度为50g/L)。通过与传统配方比较各自所染得的织物的表观深度和匀染性能,以及在两种工艺染色所得织物表观深度一样的情况下通过探讨新工艺所降低的染料的使用量,确定助剂与染料一浴染色的最佳工艺。本论文主要探究的是采用传统的助剂与染料进行一浴一步法来对纤维进行染色,同时改变助剂的使用量和染色的时间。通过实验来确定各个助剂的最佳用量和最佳浴比及染色时间。  相似文献   

2.
染色大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一直是困扰染色生产的一大问题之一。全文以全棉针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为例, 从设备的选用, 染料的选择, 盐、碱和助剂的使用以及操作工艺的确定等方面入手, 讲述如何获得良好的化验室到批量生产的重现性, 即大样与小样的色差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染色大样与小样之间的色差一直是困扰染色生产的一大问题之一,全文以全棉针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为例,从设备的选用,染料的选择,盐,碱和助剂的使用以及操作工艺的确定等方面入手,讲述如何获得良好的化验室到批量生产的重现性,即大样与小样的色差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制备大豆卵磷脂/兰纳素CE微胶囊,并对其包封率进行优化分析,确定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选用大豆卵磷脂作为壁材,并加入适量的胆固醇来增加壁材的稳定性。采用逆向蒸发法,将活性染料兰纳素CE进行包封,制备成微胶囊。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法(BBD-RSM)筛选出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出的微胶囊进行TEM表征以及染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20 mL乙醚,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为3. 11∶1,壁材/芯材质量比为26. 3∶1,水合时PBS缓冲液用量为4. 7 mL,所制备的微胶囊的平均包封率为67. 64%,且具有一定的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固体电解质膜做电解质,具有能量转换率高、启动温度低、无电解质泄露等特点,被公认为最有希望成为航天、军事、电动汽车和区域性电站的首选电源。这种燃料电池的主要构成包括阳极、阴极和质子交换膜以及双极板(如图1所示)。阳极和阴极是典型的气体扩散电极,上面载有催化剂(一般采用以炭黑为载体的铂催化剂)。燃料(一般为甲醇和氢气)在阳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B3LYP/6-311G*方法对几种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化合物进行构型优化,得到了它们的构型参数和轨道参数,然后用逐步回归法对这些参数进行筛选,找出对lnk(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对数值)影响较显著的参数.最后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此类染料水解反应活性的定量构性关系方程.将所得方程用于同系列染料化合物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这些对此类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深入研究和新型优良染料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石蜡切片制作染色中,以电热恒温干燥脱水取代传统工艺中“下行”“上行”酒精逐级梯度脱水。结果提示,恒温干燥脱水染色具有与传统脱水方法相同的效果,工艺简单,无特殊设备要求,重现性好,且具省时间、省人力、省试剂等优点,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介绍中天转炉干法除尘工艺设计特点,与传统方法对比,干法除尘具有节电、烟尘排放浓度低和无污水处理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毛涤混纺织物染色工艺的研究,并就染料,载体的搭配,设备及操作论证,得出适合毛涤产品同浴染色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阿尔新蓝—番红花红(AB—S)、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对硫脲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大鼠甲状腺内肥大细胞进行染色特性、形态变化及定量研究,发现在甲低时,甲状腺内的肥大细胞数目减少,其形态及染色特性均有明显改变,这些变化表明,肥大细胞对甲低时甲状腺的增生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电-Fenton法处理染料废水的效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得出:在电解时间为100min,电解质投加量为16g/L,pH值为2,电压为14V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色度去除率可达99%。此方法具有高效、去除效果好、经济适用等优点,在染料废水的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染色温度、染液浓度、染色时间和NaCl浓度等参数对核桃木薄板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染色条件为温度90℃、染液浓度为1%、染色时间是5h、NaCl浓度为0.5%.四个作用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染色温度、NaCl浓度、染液浓度、染色时间.同时,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对染色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拓宽竹材剩余物的开发应用途径,以改性竹屑为吸附剂,孔雀石绿(MG)为吸附质,考察了改性竹屑吸附孔雀石绿的动力学以及pH、染料浓度、吸附剂投量及吸附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并采用准一级、准二级、颗粒内扩散方程及Elovich吸附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溶液pH、吸附温度、吸附剂投量等对吸附有一定影响;吸附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吸附过程是一个物理吸附控制的准二级动力学过程。竹屑改性制备吸附材料对孔雀石绿吸附效果佳,显示出竹材废料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印染废水中偶氮染料稳定性高,水溶性大,常规方法难以将其去除的问题,设计并开展了Fe-Cu双金属内电解法对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废水去污脱色的模拟实验.分别从反应时间、pH、初始浓度、FeCu双金属的投放量以及温度等对该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了Fe-Cu双金属内电解法在弱酸、弱碱、25℃、低初始浓度条件下对活性艳红X-3B的去除效果较好的结论,为印染工业废水的治污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茶中紫外吸收剂的工艺参数,探讨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次数对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采用RSA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茶中紫外吸收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60%的乙醇提取次1次,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为50min,料液比为40 mL/g,紫外吸收剂的最大吸光度值为0.597.  相似文献   

16.
针对印染废水脱色难的问题,实验采用Fenton氧化正交试验法对活性红、蓝、黑SNE 3种单体活性染料配制的模拟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进行了脱色和去除COD的研究.结果表明,Fenton法对印染废水色度有90%以上的脱色效果,其最优化实验条件为:水样初始pH=4,30%H2O2投加量为2 ml/L,FeSO4.7H2O投加量为400 mg/L,反应时间为30 min.优化条件下,在废水有效脱色的同时,Fenton氧化还能使实际印染废水COD去除率达91.88%,降解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A novel β-PbO2 anode modified with fluorine resin was developed for typical pollutant electrocatalytic degrada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Various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applied voltage (3.5-10.5 V), pH (2-6), salinity of the electrolyte (0.5-2 g/L K2SO4) and initial phenol concentration (100-400 mg/L)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lectrocatalytic ability of the anode by taking phenol as sampl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this method indicated that the biodegradability could be increased to suit subsequent biological treatment. The stability of the anode has been proved to be high against acidity. The anode showed promising appl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especially of high salinity and high acidity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染料染色法和荧光法对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的杜仲种子生命力进行了快速测定。同时对杜仲种子进行了不同条件的萌发实验,分析了杜仲种子的萌发方法,为科学实验提供资料,也为我国杜仲培育提出科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偶氮染料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难降解废水,其处理方法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3种废水处理方法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述,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β-PbO2 anode modified with fluorine resin was developed for typical pollutant electrocatalytic degrada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Various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applied voltage (3.5–10.5 V), pH (2–6), salinity of the electrolyte (0.5–2 g/L K2SO4) and initial phenol concentration (100–400 mg/L)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lectrocatalytic ability of the anode by taking phenol as sample. A preliminary study on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this method indicated that the biodegradability could be increased to suit subsequent biological treatment. The stability of the anode has been proved to be high against acidity. The anode showed promising application for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especially of high salinity and high acidity waste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