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4亿人口中8亿多是农民。我国总人口占世界的21%,而耕地面积却只占世界的7%,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和太阳活动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在南方地区,更是经常出现洪涝灾害,严重危害农业的稳定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水毁农田进行修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耕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根据<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中国目前实有耕地面积约为1.33亿公顷,约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但众多的人口又大大抵消了耕地资源总量上的优势,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3%,不到俄罗斯的1/8,美国的1/6,加拿大的1/15,甚至不到印度的1/2.  相似文献   

3.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退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质量问题形势严峻.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是世界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并利用盐碱地资源是保护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土壤退化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土地质量问题形势严峻.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战略资源,我国有盐碱地近1亿公顷,是世界盐碱地资源较多的国家.如何有效治理并利用盐碱地资源是保护我国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中国粮食年总产量在5亿吨以上,年人均占有粮食近千斤。取得了以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生产出占世界产量21%的粮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辉煌成就。应该说,我国粮食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是与种子的选育、品种资源的发现与保护是分不开的。我国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品种选育专家们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品种资源专家董玉琛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农用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0.11公顷,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05公顷的警戒线,且土地退化十分严重;据统计,至2010年,中国缺水达318亿m^3,2030年缺水将上升为500亿m^3。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个农用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仅为0.11公顷,全国有666个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确定的0.05公顷的警戒线,且土地退化十分严重。据统计,至2010年,中国缺水达318亿m3,2030年缺水将上升为500亿m3。而我国沿海滩涂面  相似文献   

8.
据开罗今年五月下旬世界粮食理事会农业部长级会议提供的信息,到1989年底,世界遭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5.6亿人。而在占世界7%的耕地养着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营养不良,笔者尚不得其详。不过,1988年又出生了2262万个孩子,粮食比1987年又减少了880多万吨,并且从1984年以来连续四年粮食产量未能上升,1988年比1984年减产133亿公斤,人口却净增6139万,人均占粮从393.5公斤降至359公斤;耕地以每年800多万亩的速度锐减,这是有案可稽的。实事上,由于人口爆炸,土地锐减和退化,农业“降温”使粮食徊徘而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人口、土地、粮食三联症”仍然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忧患。对此,很有必要作一番沉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强 《资源科学》1992,14(5):56-6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当前,我国人口激增,人均耕地锐减,在现有农业资源条件下,如何加快农业特別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益阳地区素称鱼米之乡,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但人口逐年增加,耕地逐年减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全区土地总面积1.23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5.8%,其中耕地面积由解放初的450万亩,减少到现在的380万亩,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他如沙化、盐渍化损失也达100亿元,草原退化面积接近1亿公顷,并仍以每年100多万公顷的速率在退化。森林覆盖率仅为13.9%,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12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并且每年以2-3%即230-345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我国3万余种植物中有4、5千种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有的濒临灭绝(国家环境保护局,1987)。我国正在实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与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模式,利用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耕地压力指数时空规律分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朱红波  张安录 《资源科学》2007,29(2):104-108
耕地压力指数是指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文章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压力指数的测算,发现耕地压力指数在1981年~1996年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期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1996年后耕地压力指数整体处于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期间实际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所致。通过对2004年各省份压力指数的测算,发现有21个省份的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其中上海的耕地压力指数达到了2.84;即便是在无明显压力的5个省份中,其压力指数也均在0.78以上,区域耕地压力非常明显。导致各省份耕地压力指数过大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由于耕地大量被占用,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偏小而导致的压力指数过大;二是因单产水平过低而导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偏大,从而使压力指数偏大;三是粮食主产区由于要承担国家商品粮任务,使区域粮食自给率过高,导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过大,从而使耕地压力指数偏大。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压力状况。  相似文献   

12.
科技进步对土地生产力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均土地资源尤其是人均耕地资源严重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尽管我国目前实行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耕地的不断流失,劣质耕地面积的增加掩盖了优质农田的减少。文章通过计量经济模型与Eviews软件分析后认为,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的贡献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必须充分挖掘技术进步对土地生产力贡献的潜力,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资源,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及农业大国来说,土地的意义更是重大而深远。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平均水平,在加上一些自然及人为的灾害,更是让土地在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4.
大西北的资源与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西北辽阔广大,包括陕、甘、宁、青、新,面积共计304.3万平方公里,占西部总面积的58.7%,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1.7%,人口约9000万,为全国的7%,人均土地面积3.8公顷(57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75倍;其中耕地1853万公顷(2.78亿亩),人均耕地0.203公顷(3.09亩),高于全国人均数的一倍。还有大面积的草地,计6544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人口的近1/4,这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每年大约1500万),耕地面积却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森林草场遭到破坏,土地侵蚀严重,荒漠化危害严重,全国荒漠化土地332.7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伯华 《资源科学》2007,29(5):182-189
本文截取1961年以后日本经济发展相对平稳的时间段,研究耕地面积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历史事件对统计数据的干扰,从而得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日本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一直呈下降趋势,到2003年分别为1961年的79%和60%,符合直线变化规律。单位农业劳动力占有的耕地面积从1961年的0.2060hm2/人上升至1.0870hm2/人,接近1961年的5倍,符合二次曲线变化规律。借助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耕地面积驱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造成的工业用地和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是耕地面积减少的根本原因;农产品价格的变化也造成部分耕地退出耕作;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防灾减灾能力的增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损失逐渐减少。增加耕地面积的诸因素中,土地开垦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其次为土地整理和复垦。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摒弃城市化进程中后期耕地流失会相应减少的观念;警惕加入WTO之后,农产品市场开放可能对粮食安全和我国耕地面积的影响;同时还要坚持耕地保护政策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17.
戈大专  龙花楼  杨忍 《资源科学》2018,40(2):273-283
土地利用转型与社会经济转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城乡转型发展。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人地关系”特征,深入分析中国耕地利用转型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推动中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林地转型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人均耕地面积视角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理论模型,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由不断下降到逐步上升的趋势性转折过程。基于全国10km栅格分辨率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1990—2010年中国71%的耕地覆盖区人均耕地面积由逐步下降转型为稳定上升,基本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耕地利用转型理论模型。此外,利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定量识别了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驱动耕地利用转型的机制,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在推动耕地利用转型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不同因素在耕地利用转型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转型与社会经济转型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中国城乡转型发展。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人地关系"特征,深入分析中国耕地利用转型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耕地保护政策,推动中国农业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林地转型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人均耕地面积视角下的耕地利用转型理论模型,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地区人均耕地面积由不断下降到逐步上升的趋势性转折过程。基于全国10km栅格分辨率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研究表明:1990—2010年中国71%的耕地覆盖区人均耕地面积由逐步下降转型为稳定上升,基本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耕地利用转型理论模型。此外,利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定量识别了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驱动耕地利用转型的机制,研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在推动耕地利用转型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不同因素在耕地利用转型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耕地警戒值的测算与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耕地安全是食物安全的基础,我国未来的耕地压力大,耕地保护是关键。耕地警戒值是影响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加强耕地保护执法力度和老百姓建立耕地安全意识、参与性保护耕地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人均耕地警戒值0.053hm2的引用对耕地安全意识的建立产生了很大影响,科学测算我国耕地警戒值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构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扩展模型Smin=MB∑ni=1βi·GiPi,建立饲料粮食消费量与肉蛋奶消费量、食品作物单产量与单产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5个线性回归方程,以及单产影响因素与时间关系等6个曲线估计方程,测量粮食、植物油、糖和蔬菜等食品作物单产量,计算2006年~20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并与相应年份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对比,确定2006年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0.09035hm2和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总量1.18×108hm2(17.7亿亩)分别为人均耕地警戒值和耕地总量警戒线。  相似文献   

20.
<正> 山东土地总面积23508万亩,耕地12001.50万亩,总人口8838万人。人均土地2.66亩,仅为全国人均11.87亩的22.4%,同世界人均55.2亩相比仅占4.8%;人均耕地1.36亩,低于全国人均1.68亩的水平,仅占世界人均6亩的22.7%。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更为强烈,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将更为突出。据预测,到2000年山东大部分地市土地人口承载量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