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千年前,大水泛滥,"禹"的父亲"鲧"带人千堵万截,历时八年,最终无功饮恨.而大禹却在"疏"上大作文章,最后成为一代王者."鲧"的"堵"和"禹"的"疏",效果如何,不言自明.由"鲧""禹"治水,我联想到班级管理工作,我们也应该向大禹学习,以"疏"治班,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相似文献   

2.
帝与鲧     
主持人小夫子:天帝是缺乏温情的"冷血天帝",鲧、禹是充满大爱的"热血青年"——《帝与鲧》的故事予你全新的阅读体验。大禹治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復(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相似文献   

3.
相传远古时代,洪水泛滥,舜帝派鲧治水,鲧一味去"堵",结果,洪水不仅没减退,反而愈堵愈烈。后来,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采取"疏"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终于使水灾平息。鲧禹治水, 方法不同,结果两样。可见治水宜疏不宜堵。宜疏不宜堵的道理,不仅适用于治水,也适用于教人, 班主任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样重在引导,而不是强制命令。  相似文献   

4.
初为人师,有人向我传授治班之道:首先要震住学生,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如今我已做了10多年班主任,回首这句话,实在不敢苟同。记得从前我看过“鲧”和“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鲧”采取“堵”的办法,洪水不仅没能堵住,却更加泛滥。而“大禹”开河,修渠,疏通水系,最终降服了洪魔。教育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5.
传说上古时代,整个大地洪水泛滥成灾,黎民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玉帝派鲧去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的办法,结果洪水没有制服,灾情愈演愈烈。由于鲧的严重失职,玉帝最终将其斩首示众。鲧死后。玉帝又委派他的儿子禹来继承父业治理洪水。禹的治水方案与其父鲧截然不同,他采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洪水。经过禹的精心治理,不仅彻底制服了洪水,而且还将许许多多的水害变成了水利。  相似文献   

6.
远古时期,洪水泛滥。鲧(禹的父亲)受命治水,采用的是水来土掩,用填堵的方法阻止洪水流溢,其结果不仅未根除水患,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后患,鲧本人也被治罪流放。禹从父亲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利用自然地形,把高地筑高加固,使之不再崩塌淹没,把低地挖低疏通,让水流顺畅排出,且选择适当的地方蓄水用于养殖和灌溉。这个新办法以疏导为主,把治水患和兴水利结合起来,取得了成功。根治水患,是"堵",还是"疏"?两种选择,两种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至鲧,必论鲧治水;论鲧治水必由洪水谈起。然洪水到底有多大,汉族究竟有没有洪水神话,鲧治水体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情怀,这种情怀又是以何种方式体现,该文从鲧治水之前的洪水谈起,继以类比鲧与酒神,通过两者之间的共性类比,从而揭示鲧之死的悲壮性。  相似文献   

8.
传说古时候,雨下个不停,大地洪水泛滥,民众苦不堪言,舜派鲧前往治水。鲧到了灾区,调动大批人力物力,用堵塞的办法治水,结果,东堵西塌,越是堵,洪水闹得越大,危害越来越大,鲧失败归来,被舜杀了。鲧死后,舜再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堵塞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引洪水人海,终于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覃先球 《中学文科》2009,(15):142-142
传说古时候,雨下个不停,大地洪水泛滥,民众苦不堪言,舜派鲧前往治水。鲧到了灾区,调动大批人力物力,用堵塞的办法治水,结果,东堵西塌,越是堵,洪水闹得越大,危害越来越大,鲧失败归来,被舜杀了。鲧死后,舜再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认真总结了父亲堵塞治水的经验教训,改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引洪水人海,终于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一、对比治水方法,领悟禹的智慧 课文主要是讲禹是怎样治水的,同时也讲了他的父亲鲧是怎样治水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很快就勾画出了写禹和鲧怎样治水的语句: 见到人们受苦,鲧心里很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简单、笼统地说说他们治水方法的不同就进行下一个环节了.然而,我并未浅尝辄止,而是趁机提问: 比较一下,禹和鲧的治水方法有什么不同? 如果分别用一个四字词概括他们的治水方法,可以怎么说?  相似文献   

11.
《五蠹》“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课本注:鲧和禹挖河(泄水)。……此注与古籍所载鲧治水的传说相抵牾。按《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这就是说,鲧是用拦河筑坝的方法来治  相似文献   

12.
鲧死于治水说流传甚广,为各类史著、教材、读物所采用。实际上,治水决非鲧死之确因,而是鲧以洪水为武器与舜争天下,结果遭诛。  相似文献   

13.
中外学术界对鲧、禹传说性质的认定,经历了一个由传说到历史、由历史到神话、再由洪水神话到创世神话三个阶段的认知过程。将鲧、禹神话认定为创世神话并进行研究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事情。大林太良、叶舒宪、胡万川等人的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他们都将鲧、禹神话认定为陆地潜水型创世神话。笔者先前也将其认定为世界父母型创世神话,现在看来,这些观点都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历史,总是和龙分不开。于是幻化的故事里,也就少不了蛟龙的身影。传说,当初的大地洪水滔天,鲧奉命治水,他盗用了天帝的宝物“息壤”,用来堵塞洪水。然而洪水并未根治,而盗息壤又事发,鲧被舜帝两罪并罚,命祝融将  相似文献   

15.
《山海经》云:“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何为息壤?郭璞注云:“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汉元帝时,临淮、徐县地踊长五、六里,高二丈,即息壤之类也。①”郭璞将息壤解释为因地壳变动而涌长出来且能够无限生长的形如堤圩一类的自然物或神物,笔者就此谈一点浅见,与通家共酌之。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学校举行的骨干教师展示活动中,展示了"中位数"一课.在遭遇了看似是学生出错的"节外生枝"后,却有了一番"枝外生枝"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7.
古时舜帝派鲧去治水,鲧带领着人们速速堵塞水道,其结果非但没能治好,反而洪水越闹越大。禹是鲧的儿子,鉴于鲧失败的教训,决心改变父亲的做法。他废寝忘食,三遇家门而不入,率领着人们疏通河道,完成大规模排水工程,使洪水畅流入海,基本上治服了当时的水灾,变水害为水利。 “大禹治水”的故事生动地告诉我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否则就会导致失败。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很有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8.
"错"中求"美"     
"错"--一个大家都不怎么喜欢的字,但它却随时跟在我们的身边.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错都是存在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学生的"错"是一种美,也是一种教学美.  相似文献   

19.
相传远古时代,洪水泛滥,舜帝派鲧治水。鲧一味去“堵”,结果,洪水并无减退,反而愈害愈烈。后来,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采取“疏”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于是水灾平息,万民安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后进生"转化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了很多可行的转化措施,促进了"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开展.但笔者却觉得,在教育应张扬学生的个性、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冷静地审视一下这项倍受关注的工作.就此,笔者提出自己的拙见,以期能与广大教师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