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电视新闻学者黄匡宇撰著的《电 视新闻语言学》一书近日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该书融会了作者从事图像传播15年的心得体验和从事图像传播教学与研究16年的理论思考。全书近30万字,该书以现代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平台,针对中外电视新闻的传播现象,以及业内、业外人士对电视新闻语言构成的诸多认识,进行了深刻而系统的分析与整合,科学地理顺了电视新闻语言诸因素的构成关系,为我国的电视新闻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与启迪。《电视新闻语言学》出版@雅堃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是资讯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处于信息流的包围之中,迫切需要了解自身周围及外界环境的各种信息。而媒体出于争夺受众“眼球”的需要,有必要通过寻求电视新闻形式的突破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让其一见钟情。其中,电视语言就是电视新闻形式寻求突破的关键。何谓电视语言?我国首位把语言学引入广播电视研究范畴的黄匡宇先生对其有着生动的描述:电视语言是节目构成的外  相似文献   

3.
追寻科学的规范,是《电视新闻语言学》的写作主旨。1990年我就电视新闻传播研究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专《电视新闻学》④:如果要说那本书有什么特色的话,那就是表白了我关于语言的觉醒——开始用基础学科理论语言学、符号学去规范尚不规范的“电视语”。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图文相织,声画并茂的新闻传播方式,它具有丰富的符号形式。语言学者索绪尔从"所指"、"能指"两大系统阐释"意义"与"现实"的关系,并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信号、习惯等等。①电视新闻就是通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传播意识形态。其中,声音和画面分别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主要构成要素,它们是否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电视新闻的信息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质量。本文以《新闻调查》为例,具体分析论述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面的地位、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暨南大学新闻系在学校里是个不算大的系,但它有较长的历史和传统,曾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培养过不少英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暨大新闻系对广东新闻学科的建设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年来,这个系为数不多的教师们为把专业建设好,更是兢兢业业,潜心研究,勤奋耕作,多年来他们撰写了不少在新闻传播学界具有影响的著作和教材。《电视新闻语言学》便是其中精彩的一部。作者黄匡宇同志是一位很有抱负的中年学者,他胸怀建设电视新闻学的大志,在新闻图像研究与传播方面下过很大的功夫,取得令人瞩目的教学科研成果。近10多…  相似文献   

6.
芮辉 《今传媒》2016,(6):128-129
电视新闻播音是指电视新闻播音员以有声语言、体态语、服饰语和表情语等为主要创作手段所进行的,通过电视媒介把新闻稿件表达传播出来的播音创作活动。播音首先是语言的艺术,电视新闻播音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创作手段,对电视新闻语言(文字语言)“形之于声”的再创造。因此笔者尝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电视新闻语言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梳理,弄清电视新闻语言的类型与特点,从而为电视新闻播音创作实践提供启示并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静 《东南传播》2010,(12):128-130
作为目前仍是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电视所达到的大众化程度仍然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电视新闻原本应以其融合声音、图像以及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在新闻传播中占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事实上,目前的电视新闻却普遍遭遇尴尬。电视新闻的文字稿与报纸新闻基本如出一辙,电视新闻的画面与文字出现"声画错位"的现象比比皆是,电视新闻语言的丰富性—这一电视新闻生命力所在的重要源泉正被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有意或无意间忽视。本文试图从电视语言的构成入手,结合厦门广电集团部分省级奖获奖作品,浅析如何从语言着手,让电视新闻真正"活"起来,为电视新闻工作者从业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语言学发展到了20世纪,形成西化与本土化、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两种倾向、两种思潮相互碰撞、相互交织的局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化语言学的诞生和兴盛。文化语言学在本世纪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至今已初步构成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学科,在语言学界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它的发展同中国现代出版界结下了深厚的缘蒂。 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是20世纪50年代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出版的罗常培著《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1989年重版)。该书认同萨丕尔、帕默、泰勒和马林诺夫斯基的语言学和文化学思想,指出“语言学的研究万不能抱残守缺地局限在语言本身的资料以内,必须要扩大研究范围,让语言现象跟其他社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也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手段。正当我们对广播语言研究给予极大的关注,一些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之时,丹东电台尹日高同志的论著《语言与广播语言》出版了。尹日高同志从事语言学研究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对广播语言的研究也不过两年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通过可贵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实在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语言与广播语言》一书大胆地突破了一些权威定论,在一些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领域,勇敢地进行了理性的探索,其中不乏独创的见解。由此,便构成了《语言与广播语言》一书的某些特点。突破传统…  相似文献   

10.
略论电视新闻中的声画同构杨竞电视新闻节目是视听兼备的传播媒介,其中,声音与画面构成统一体,也构成一对矛盾。电视新闻中,声与画的结构和叙事功能,成为电视研究工作者多年来反复争论的一个问题。1997年《现代传播》上刊登了《重提一桩历史公案》(永生文)和黄...  相似文献   

11.
华华 《视听》2012,(7):28-30
电视信息传播的符号系统包括视觉和听觉两个部分,反映到受众面前就是声音、图像或字幕,形成声画字的立体表现形态[1]。对于电视新闻来说,画面语言是它的基础语言,声音语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语言。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字幕逐渐成为传递新闻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条优秀的电视新闻是画面、声音和字幕完美统一的结晶。一、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电视画面语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单位电视视频画面信息及负载的同期声。它形象地为观众传递一种确定的信息,是构成电视节目的一大要素。在电视新闻这个现代化传播媒介中。  相似文献   

12.
“细节决定成败”。电视新闻要达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效果,离不开细节镜头的运用。自从光电技术运用到新闻传播中以来,图像动作、图像表情、图像声音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感染力。细节镜头的运用与新闻真实的健康传播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节目拒绝主持人黄匡宇电视新闻的播音,是电视台发挥喉舌作用,将新闻节目内容准确传播出去的重要环节。在电视台播音桌前出任这一环节工作的角色,我国大陆称之为“播音员”,国际上统称为“主播”;在新闻现场采访播报新闻的角色,国内外都称之为“记者”。应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电视新闻学界关于拒绝或鼓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争鸣经久不息。专家学者、业内中人纷纷从学和术两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仁智互见以至相关工作人员和实践工作摇摆于各色理论之下,甚至在读了某些有关“主持人”的论述后“感到无所适从乃至产生一种虚无的痛苦。①”笔者支持暨南大学黄匡宇先生的观点,并愿提供一孔之见:摈弃所谓“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提法,将我们所讨论的对象定位为电视新闻,正名为新闻主播,才是真正的名至实归而符合电视新闻的传播规律。一、从词义生成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是一种误读。根据…  相似文献   

15.
王楠 《东南传播》2012,(8):192-193
本文就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语言传播行为展开研究,在分析了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语言传播特点和传播功能的基础上,进行了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过程分析,并提出保证信息有效传播的语言传播行为策略。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为规范我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场报道行为提供借鉴,以期实现电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夏光富 《新闻界》2007,(2):87-88
一、电视新闻中语言、声音、图像三要素关系分析电视新闻由语言、声音、图像三重要素构成,在这三重要素中,语言文字是基础,但并不一定是新闻的起始点,电视新闻记者是在新闻现场拍摄图像,然后在后期制作时进行文字稿写作并使之与声音画面对位,观众最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技术的飞跃,使电视新闻传播节奏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对从事电视新闻的传播者提出了挑战。首先。电视新闻传播手段的多样化,使电视观众能更直观地认知新闻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电视新闻已经不再停留在过去以单纯口播,或者口播加新闻图像这种单一的表达方式了,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丰富、充实着电视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8.
动漫在电视新闻中的崭露头角,一方面是传播观念和表现形式的革新;另一方面,也是电视新闻向多元化拓展的有效途径。动漫在电视新闻中的叙事价值。易受性。与传统的新闻叙事相比,电视新闻在声、画双重叙事手段的基础上.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具象的动漫图像,显然更易为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19.
画面是电视语言三要素中的要素。图像是电视新闻有别于其他媒体新闻的根本所在。电视新闻的图像性决定了电视新闻导语的图像性。电视新闻信息的传播是由画面、声音和文字(语言)共同完成的,导语也一样。这里强调镜头的作用:一是因为镜头在表现事件性新闻时,由于视觉的关系,对观众有直接的冲击力;二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在所能看到的境内外电视新闻中,导语仍是文字处理并由新闻报告员播报的。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编辑素质能力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编辑相同的思想和文化素质外,还必须强化五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要有当好记者的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电视新闻的声画是以时序运动的方式传播信息,转瞬即逝的特性无疑增大了受众对信息感知与存储的难度.所以对于摄像记者拍摄回来的每一个镜头,后期编辑还要一丝不苟地运用动画、特技、字幕等各种后期技术,制作好每一幅与图像新闻相关的画面,以准确的文字、图表等细节语言补充图像语言叙事含混的弱点,力求使画面中的具象语言与抽象语言达到最佳组合,最终保证信息得以清晰地传播.现在,电视特技手法日益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