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传播》2006,(9):43-43
《记者摇篮》2006年总第425期发表崔铁民的文章《新闻有两条命》。 文章说,新闻有两条命,一条叫真实,一条叫新鲜。缺了其中哪一条,新闻都活不成。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无须赘述,因为道理很简单。笔者下面的任务就是说清楚为什么新鲜也是新闻的一条命。  相似文献   

2.
从职务作品版权归属看职务作者的法律地位北京市版权局版权处处长刘东威职务作品是《著作权法》中版权归属分类中的一种。因其归属有着与其他版权归属的不同,多年来在实践中最为让人难解。为了能让广大科技工作者理解这一问题,现就《著作权法》第三章第九条、第十一条、...  相似文献   

3.
谈报刊编辑修改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报刊编辑修改权曹瑞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3条,专门对报刊编辑的修改权问题作了规定。如何正确理解这一条,对于新闻出版单位认真贯彻著作权法,以及报刊编辑免受新闻诉讼之苦,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条有两款,第一款规定:图书出版者经作者许可,可以对作品...  相似文献   

4.
档案立法应对法律责任明确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明新 《中国档案》2006,(12):30-31
档案的法律责任规定并不明确。1996年修订的《档案法》第五章二十四条、二十五条是关于档案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犯这两条规定,应受到法律责任的追究。那么在具体执法实践中能不能依据这两条对档案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呢?笔者认为。这两条法律责任规定中有许多不明确的地方。这些不明确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几乎不能作为行政主体对违法相对人进行档案责任追究和惩处。  相似文献   

5.
郿英,你去世后的第一个周年祭日,我和朋友们把你的骨灰安葬在北京西山的这座墓园。每年我都来为你扫墓,也许是清明,也许是祭日,或者只是心情使然。总之,这条山路我已经走了九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新闻网盘点2010年的全国十大假新闻中,赫然排在第三位的一条假新闻,刊播媒体是北京某报。本来这已经是旧闻,过去一年多了,况且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无须再提。但是据笔者所知,处理这条稿件的相关编辑至今不认为这是一条虚假报道,甚至认为把这条  相似文献   

7.
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往往伴随着激动人心的标志,当远道而来的机车伴随着雄厚低沉的汽笛声缓缓驶入拉萨车站的一刻,在场忘情欢呼的人们,将永恒地成为这一激动人心时代的见证者,而这条接通了世界第三极的天路,勿庸置疑地成为这一激动人心时代的标志。 这条目前为止人类建造的最艰难、最富英雄气概的铁路,无疑将给西藏带来巨变,它不仅将改写西藏的历史,改写中国的历史,更将改写世界史和人类的文明史。 它如一条哈达,饱含祝福、希望和梦想,被展在中国的西部高原,那是一条钢铁的哈达,一条最长的哈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5,(11):56-56
《南方电视学刊》2005年第3期发表应天常的文章《新闻娱乐化,底线崩溃了》。文章说,世纪之初,放眼望去,“新闻娱乐化、新闻艺人化”来势生猛,好不热闹。广播电视“委身”于此,快“玩”得找不着北了。应该为新闻娱乐化设置一条底线,这条底线一言蔽之,就是确认新闻主播主持和节目的形态,都必须无条件从属于新闻。这是新闻专业精神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试论《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编辑原则及其主要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Decimal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DDC),自1876年问世120年来一直存在着两条基本编辑原则的矛盾冲突。这两条编辑原则是:(1)保持分类号码连续性和完整性原则;(2)与知识发展保持同步原则。对于DDC这具有历史特殊性的图书分类体系来说,上列两项原则是一对尖锐的矛盾,两者势同水火,难以共存。如何正确处理两项原则之间的关系,乃是DDC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上述两条原则矛盾冲突的历史上,杜威本人始终站在第一条原则的立场。在杜威思想藩篱之下,第1条编…  相似文献   

10.
徐迅 《新闻三昧》2004,(8):52-53
展开健康的批评,是新闻的重要功能。笔主张:“批评要抱有善意,避免针对法官个人的品行和学识。”这是媒体案件报道的第九条自律规则。新闻批评应当抱有善意。这一原则不仅限于案件新闻,它还应当适用于所有的批评性报道和评论。  相似文献   

11.
开放档案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刘文英《档案法》第四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档案法》这一规定,是促进档案资料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为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微博时代的媒介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维 《青年记者》2010,(10):70-71
2009年11月1日,因为暴雪,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部分航班的乘客被困在机舱,李开复在现场利用笔记本和手机上网,向新浪微博发布了事件的进展过程。16个小时内,李开复共发表了12条微博,留言超过了1914条。这印证了一个预言:在微博时代,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可能不再是记者,而是那些随时随地记录的人。  相似文献   

13.
(续2002年第9期)四、“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列宁称他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他这句话是说河在不停地流动,当人第二次踏入这条河流时,接触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了。这句话告诉人们:世界上的事物,永远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一切皆变,无物常往”。对于这一思想,恩格斯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际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  相似文献   

14.
九龙袍     
刘磊 《出版参考》2007,(2):25-25
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五之数,通常象征着高贵。清朝皇帝的龙袍绣有九条龙.但从龙袍外观看,前后只有八条龙.有人推测第九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每件龙袍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都是五条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和“一统山河”、“万世升平”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王涛 《新闻界》2023,(3):67-76
《民法典》首次体系化构建了人格利益合理使用规则,在规范层面确立了对于人格权的外在限制。新闻报道与公共利益共同发挥了外在限制人格权的作用。人格权的正当性来源于《宪法》第22条、第35条、第41条、第47条和第51条的有关规定。司法实践中,对于新闻报道的主体范围和报道内容应当进行扩大化理解,同时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人格利益也可能构成人格利益的合理使用。关于合理使用的客体,具有法律明确承认的积极权能是其共性规范特征,具有可识别性是其本质规范特征。名誉、荣誉和隐私不属于合理使用的客体,但是当它们与其他精神性人格利益相结合从而产生可识别性时,就成为一种特殊的个人信息,应当认为在新闻报道中存在合理使用之可能。  相似文献   

16.
钟喜生 《声屏世界》2007,(12):12-12
电视剧《福星临门》中有一片段,田村建立了有线电视站,并播放“田村新闻”反映该村村民梅甘石抓获外村盗窃犯在该村偷盗的过程,这显然是该村自办的有线电视节目,编剧的意图是反映好人好事。孰不知,编剧的做法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28号令《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第37条第2款之规定:“乡、镇设立的广播电视站不得自办节目”。更何况还是村级有线电视的自办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7.
在《青年记》2006年第5期中看到《记咋能冒充警察?》一后,笔对该中的几个观点不敢苟同。该作称重庆某报记在暗访色情表演团伙时,面对逃离的观众和表演喊出了“我是警察”的话语,并称这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同时章还写出了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法律条。那么重庆某报社的记到底该不该定性为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呢?构成本条规定的犯罪,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冒充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8.
邵益文 《出版科学》2010,18(4):21-22
判断编辑活动的起源有三条标准,根据这三条标准,作者赞成编辑活动起源于春秋,并认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编辑家。  相似文献   

19.
《保险法》第124条“保险公司应当妥善保管有关业务经营活动的完整帐簿、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前款规定的帐簿、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的保管期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不得少于10年”。依据这一原则来确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则至少保存10年,这是一个非常宏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曾收到人民日报社文学研究会办公室的一则征文启事,对它的第六条规定特别推崇。这条规定是“中小学生谢绝参与征文,以免影响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