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胡朝阳 《新课程研究》2009,(12):183-18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迁,旅行逐渐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旅行是一种教育,它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生活的教育,全面的教育。在旅行中,人们可以受到各种教育,使人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旅行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本文对旅行的生态教育价值、智育价值、体育价值和美育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这些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学校德育和品德养成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研学旅行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正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016年12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将研学旅行活动纳入教学计划。"研学旅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3.
一位旅行摄影师给我们讲述他的旅行经历,还有他所认为的理想的旅行方式.他说,他曾受众多杂志、网站的邀请,在25岁前就去过30个国家,他的护照上盖满了钢戳,他拍了近10万张照片,吃各国的食物,上各国的厕所,而且还赚得盆满钵满.但他咬牙切齿地说,这一切都毫无意义. 他说,我们都声称自己热爱旅行,时不时就有放下学业和工作去旅行的念头,但却很少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去旅行.所有的导游都应该是心理学家,因为"人们去旅行应该是为了获得安慰与力量,在陌生世界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旅行摄影师给我们讲述他的旅行经历,还有他所认为的理想的旅行方式。他说,他曾受众多杂志、网站的邀请,在25岁前就去过30个国家,他的护照上敲满了钢戳,他拍了近10万张照片,吃各国的食物,上各国的厕所,而且还赚得盆满钵满。但他咬牙切齿地说,这一切都毫无意义。他说,我们都声称自己热爱旅行,时不时就有放下学业和工作去旅行的念头,但却很少问过自己为什么要去旅行。所有的导游都应该是心理学家,因为"人们去旅行应  相似文献   

5.
旅行     
从出现在地球上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开始了旅行。很久以前,人们旅行的目的并不是愉悦身心,而是为了给牲畜寻找新的牧场,为了躲避敌人,或是为了寻找气候条件更加良好的居住地。那时,人们只能徒步旅行,但漫长且令人疲惫的旅途中充满了危险,于是人们靠木棍、石棒等一些简单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到了夜间就点起篝火,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大家聚在一起不分开。很快,人们就发现了更便捷的旅行方式:他们骑在牲畜背上旅行,或是将树干做成船,顺水旅行。后来,人们旅行不再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享受观光的乐趣、见识新鲜的事物。这也是现代人旅游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林玉椿 《少年月刊》2014,(10):35-35
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夏天总是跟住在德克萨斯州的祖父母一起度过。他的祖父母参加了一个房车俱乐部,经常与俱乐部的人们结伴去美国或加拿大旅行。他们驾驶的是一种拖挂型房车。有时候,他也会加入到祖父母的房车旅行中。 那天,他的祖父母带着他加入了有300多名旅行者的行列。祖父在前面开着小汽车,房车挂在小汽车后面。他照例坐在后排的长椅上,祖母坐在他前面,默默地吸着烟。  相似文献   

7.
弥补缺陷     
海涅因为是犹太人,经常受到无礼对待,但他都能对付。在一次宴会上,一个貌似有教养的旅行家想捉弄海涅。他向人们讲述他在旅行中去过一个小岛,并且神秘地告诉大家:“你们知道吗,这个小岛令我大开眼界,那里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瞪了他一眼说:“果真如此,我和你一起去这个小岛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旅行家羞得满面通红。  相似文献   

8.
超爱吃番茄     
《父母必读》2009,(1):68-69
番茄伴通心粉(适合2岁以上的宝宝) 创意妈妈:臭宝娘 材料通心粉100克,番茄3个,鸡蛋2个,碎牛肉50克,干奶酪1片。 做法:1.通心粉用水煮熟隔水。2.番茄洗净,切开小圆口挖至中空。3.鸡蛋煮熟,捣碎备用。  相似文献   

9.
旅游的定义与中国古代旅游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古代神话传说,可以推测在遥远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了最早的旅游活动。所以中国古代文字中很早就出现了“观光”“旅游”等词汇,而且,其涵义与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概念的重新界定基本符合。到商代与西周,舟船、车辆、道路、旅馆、饮食等旅游与旅行所需要的条件都已较为完备。因此,当时人们的旅游和旅行活动已相当频繁。旅行者的足迹远达现在的甘肃、内蒙和新疆,并且还开始了广泛的航海旅行  相似文献   

10.
小贝 《当代电大》2006,(9):28-28
霍尔曼从小就希望了解远处的人们有什么样的风俗和法律。12岁时候他就出门看世界,加入了海军。他本来是一个前途无量的海军军官,但25岁时,一场怪病夺去了他的视力。那时盲文还没被发明出来,盲人只能只身流浪,或沦为乞丐,或做一些不体面的活计。但这些皆非霍尔曼所愿,为了治疗眼疾和疼痛难忍的风湿病,他独自前往法国南部。旅行途中,他惊奇地发现,身体感觉好多了,他意识到他不能中止旅行。虽然他的视力再也没能恢复,但是旅行时他感觉自己是健康的、有尊严的健全人。他说:“用脚我能看得更清楚。”  相似文献   

11.
番茄通心粉原料:通心粉300克,鸡蛋2个,西芹50克,胡萝卜50克,西红柿2个,黄柿子椒半个,番茄酱、精盐适量。制作过程:1.将西芹、胡萝卜、黄柿子椒洗净,切成丁。西红柿洗净,切成块。鸡蛋煮熟,去皮,切成块。2.锅中加入适量水烧开,放入通心粉,煮至七成熟后倒入西芹丁、胡萝卜丁和黄柿子椒丁,再次将水烧开。3.倒入西红柿块和鸡蛋块,加入适量番茄酱、精盐调味,翻炒均匀即  相似文献   

12.
生命列车     
生命犹如乘火车旅行,旅途中人们上上下下。在旅途中,不时有意外出现——有时会使人们感到意外的惊喜,有时则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们通常认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是由黑猩猩传给人类的 ,可能是在猎人屠宰动物时传播的。但是 ,英国人爱德华·霍珀在他名为《河流 :通往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起源的旅行》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首先是由1957年~1960年间非洲一百万人口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传播的。霍珀的理论起初出现在1992年《滚石》杂志的一篇文章里 ,曾引起人们的注意 ,之后便受到一个科学委员会的批驳。如今 ,经过六百次访谈和十年的研究 ,霍珀已经收集了大量详尽的证据 ,以增强这个理论的说服力。他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4.
麦克·皮伊来自芝加哥,曾是一名写作指导兼自由作家。2003年10月,他独自去亚洲和东非旅行了一年。在旅途中,麦克开始在网上创作自己的旅行札记。而他的网上获奖旅行札记www.vagabonding.com也成为了互联网上最出名的博客之一。事实上,麦克的确去过偏远的地区.他曾在泰国、老挝、印度、埃及、乌干达、马拉维、斯威士兰和南非等多个国家地区旅行过。他的博客思想深邃、见解深刻,描述了各种类型的旅行见闻。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一生最基本的初衷是生存,在满足基本的温饱后,人们会追寻更深层次的乐趣。旅行可能是最轻松也是最惬意的一种途径,但大部分人只是为了旅行而旅行,没有真正体会到乐趣。《旅行的艺术》这本书指导人们如何好奇、思考、观察,让人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火星探测的升温,到火星上旅行、考察将成为人们的最大期盼。但是,火星是颗荒漠的星球,必须在地球上设计好适合人们去火星旅行的食物,才能实现火星旅行的梦。美国第二位登月宇航员——阿尔德林认为火星旅行计划有望在2018年实现。现在,他们已经开始预售去火星旅行的“船票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称歌德是个天才,其实歌德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他父母对他的早期教育和本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歌德的父亲爱收藏书籍和美术作品,家中摆满每次旅行带回的纪念品。歌德耳濡目染,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当歌德还是婴儿时,父亲就抱着他去散步,还经常跑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让他多接触自然。歌德小小年纪便知道植物和动物的名称和特点。在父子俩休息的间隙,父亲为歌德朗诵歌谣。歌德稍大一些,父亲带他到各地旅游,每经一处,父亲总是讲讲当地的历史、风土人情。如果故地重游,则要求歌德将所知内容复述一遍。歌德常与邻家的孩子共同学…  相似文献   

18.
十八世纪后期,在欧洲文坛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这便是感伤主义文学,其鼻祖为英国的作家斯泰恩。1768年他出版了《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也叫《感伤的旅行》),感伤主义一词便来源于此。  相似文献   

19.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经在美国各地作巡回演讲。他乘车旅行,很快就与司机相处得很好。爱因斯坦的每次演讲,司机都要仔细倾听。有一天,他对爱因斯坦说他对演讲很熟了,相信自己也能作这个演讲。爱因斯坦微笑着说道:"那么下次你代替我演讲,怎么样?"司机同意了。那天晚上,他俩一道向演讲厅走去。那里的人从未见过爱因斯坦。司机代替他上了讲台,大家都鼓掌欢迎。接着他就开始演讲。毫无疑问,没有出现任何差错,演讲非常成功。演讲结束时,人们拼命鼓掌。他与大家一一握手,准备离开,爱因斯坦紧随其后,相隔几步远。走到门口时,一位男士请他们停下来并向司机问了…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作为新时代下的重要教学理念,在西部贫困农村的中学却并未受到有效执行,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家长存在固有教育观念以及区域内部研学旅行教育资源不足,只有行之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够推进地方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本文从研学旅行价值以及现阶段西部贫困农村中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着手,针对性地分析了开发和应用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落实研学旅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