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北部湾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是骆越———属百越中的一支。他们创造了北部湾地区辉煌的古代文明 ,他们的一些风俗习惯至今仍在北部湾地区的民间风俗中找到影子。东汉以后 ,骆越的名称不再见于史书 ,而代之以俚、乌浒等 ,他们的出现 ,共同构成了北部湾地区复杂的古代民族结构 ,为民族历史的发展增添了异彩  相似文献   

2.
除菲律宾外,古代铜鼓在泛北部湾地区各国均有发现。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载体,铜鼓成为泛北部湾地区从事稻作生产的各民族两千多年来社会发展、文明交往无法磨灭的历史记忆。它是这一地区稻作民族积极进取、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生动体现,蕴含着这些稻作民族朴素的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的思考,表达了该地区稻作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价值观。同样,古代铜鼓文化在该地区各国间的传播和发展,亦反映出该地区各国开放吸收、共同创造的文明交往观。古代铜鼓文化的丰富内涵是构建泛北部湾地区认同、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持续开展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3.
古代环北部湾地区先民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铜鼓文化,呈现出与其他地区所不同的特征.铜鼓是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是该民族的一种文化形态,因此,对铜鼓民族身份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环北部湾地区铜鼓文化的族属问题,主要是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来探讨.  相似文献   

4.
浅析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饮食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结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强有力的表达方式之一。它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饮食行为和饮食风尚。通过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视角考察环北部湾地区古代黎族的饮食结构,从中窥测古代黎族的生活环境及其折射出的文化内涵,进而找出当前黎族饮食文化市场开发的魅力基因,为未来的黎族饮食文化发展寻求更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骆越即西瓯"、"骆越非越族",这是学者长期争论的问题。作者研究认为:骆越与西瓯是越系民族之下的两个分支,先秦与汉朝时期,两者都分布在岭南交趾地区;西瓯分布在桂东,骆越分布在桂西南与越南北部,两者关系紧密。在秦代,西瓯属于桂林郡治下,骆越属于象郡治下;在南越国时期,西瓯和骆越被南越国侵占,因此史料才出现"瓯骆"一词。从考古发现来看,西瓯和骆越的文化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骆越非越族"的观点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6.
水族是由南方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单一民族 ,具有悠久的历史。他们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装饰艺术。本文通过水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歌谣中 ,便可窥视到其中蕴含着深刻文化寓意的凤凰、鱼、蝴蝶、虎、龙等事物在水族装饰中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吉祥文化 ,以便让更多的读者对水族文化载体有较多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打造、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力度加大的形势下,原来地处边缘的环北部湾地区,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给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这一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转型与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关注少数民族问题的国际化,重视活用国家的民族政策,以促进环北部湾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泛北部湾地区的中国南方地区与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东盟国家在历史文化方面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探讨泛北部湾地区史前文化关系、民族文化共同特征及跨国民族的历史渊源关系,能为当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奠定良好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9.
羌族史简论     
羌族起源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量羌氏并非同源,一是二者分布地区与考古文化不同,二是生活,服饰和语言不同。羌族的发展史上,先后经历了虞夏时期,春秋初期,周襄王时期,秦汉时期,三国魏晋时期五 次大的迁徒。羌族不断反抗压迫他们的统治者,并于十六国时期建立了 羌族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后秦,羌族一汉藏等民族不断融合,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花山岩画是广西地区的传统文化,规模十分庞大且场面极为壮观,有着距今约两千年的历史。这些图画反映了古代骆越民族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对于目前的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职业院校的创新艺术技能比赛可以适当地引入该元素,二者相结合,有助于壮族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同时对于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类师生的技能成长也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远古时,我国岭南地区的骆越部族与东南亚诸国民族有密切友好往来的历史渊源。用影视人类学中文化人类学的形象语言,图文并茂的比较研究方法,诠释壮侗语民族传统文化与东南亚民族传统文化相同相似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使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民族经济学教学改革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进一步推动民族经济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铜鼓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物,它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六、七百年了,但认真研究铜鼓却是近百年来的事.铜鼓在我国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时间相当早.南朝刘宋时人范晔著《后汉书·马援传》已明确记载:"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阯得骆越铜鼓……".唐章怀太子李贤在注《后汉书》时引用了比《后汉书》稍早的《广州记》来为"骆越铜鼓"作注:"俚僚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据《晋书》、《陈书》和《南史》记载,在晋至南朝时,我国岭南地区已大量地铸造和使用铜鼓."广州夷人,宝贵铜鼓,而州境素不出铜.闻官私贾人,皆于此下贪比输钱,斤两差重,以入广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人类走向文明和发展的阶梯,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尊、自强,加速发展的力量源泉。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水族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发展教育科技,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类的进步。长期以来,水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使水族教育事业这一朵小花在祖国的边陲披上了绚丽的色彩,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它具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南方“百越”族中“骆越”的一支后裔。目前,全国有近40万人口,主要居住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及毗邻的独山县、荔波县、都匀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先秦-鸦片战争前)的发展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从、酝酿--雏型--成熟--转变--繁盛”,体现了古代人民为创造民族的文学样式,民族的文学精品,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相似文献   

16.
环北部湾地区曾是古代越族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而海南岛正处于这一区域的中心地带,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文化向东南亚海域延伸的咽喉要冲.海南岛历来被看做古代铜鼓文化分布的主要区域,尽管与大陆相邻的地区(环北部湾地带)相比,海南铜鼓的发现和出土在绝对数量并不占优势,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中外的学者都十分重视这一区域铜鼓的分布和发现情况.文章将海南地区铜鼓的发现情况以及近年来出土的材料整理出来,以期裨益于相关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广西北部湾地区是民族交往融合频繁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或居民群落在风俗习俱上具有不同的特色,它是今天我们开发地方旅游化资源的宝贵财富。通过对其中的几个独特居民群落的产生、生活方式及化特色的透视,如骆越人袁食鱼蛇蛤蚌并有生食的饮食习俗、铸铜艺术、崇尚鸡卜及跳岭头等民间习俗,客家独特的化系统特别是客家图屋所反映的化功能,Dan家的谋生方式、聚居情况及古今生活变迁等,可折射出北部湾地区历史化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从秦陵俑坑中的胡人形象谈起申 胡人是我国古代西、北部地区少数民族游牧、畜牧部落的泛称。胡人这个名称大约始现于战国时期,那时,胡、东胡、楼烦史称王胡等民族很活跃,经常与中原地区的国家和民族发生战争和冲突,他们也就被当成了少数民族的代表,广大的西、北部地...  相似文献   

19.
日耳曼民族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在后来日耳曼人掀起的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日耳曼民族逐渐强盛起来,他们塑造的日耳曼民族精神对中世纪及近代欧洲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存在着的特殊的妇女情结,体现了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质,是我们理解日耳曼文化的一种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北部湾地区原有的对外贸易及交通格局逐步被打破,形成了以东兴——钦州为进出口贸易及转运中心的战时对外通道新格局,北部湾对外通道成为中国南方与外部世界能够发生贸易联系的重要通道。这一格局的出现尽管是短暂的,畸形的,但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交织,对中国战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也给北部湾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某些难得的机遇。重温历史,展望北部湾地区在未来世界交往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