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约瑟夫·奈这本书共有六个板块:序言和前言加上五个章节。在序言和前言部分他其实表达了三个意思。一是介绍了撰写此书的起因:美国在软力量上是无人与之匹敌的,但(美国的)某些政策制订者忽略其软力量的重要性,并把它挥霍一空,以至在伊拉克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人格力量是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赢得民心.""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这就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加强作风建设,涵养充...  相似文献   

3.
图书选题策划应当引入"注意力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选题策划与"注意力经济"有什么牵扯 1997年,美国的Michael H,Goldhaber在《注意力购买者》一文中最早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文章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相对于过剩的信息资源,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上,可以说谁赢得了网民的注意力,谁就能赢得风险投资者和股票投资者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上篇 在中国经济临近崩溃的1971年,这年8月份尼克松总统在德克萨斯发表关于"新经济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演讲中声称,世界上有五大经济体——美国、苏联、日本、西欧、中国,而后四个在各方面分别挑战美国,在影响20世纪最后30年的世界格局变化因素中,经济力量将会比其他方面更为重要、明显.1998年亨廷顿给其《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文版序言中也提及"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或20年中,仍以现在的速度发展,那么中国将有能力重建其1842年以前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历史证明,这些是很有战略意义的预言、分析!但是,中国智库、学界和相关部门当时少有充分在意,否则,中国会更早一些发展经济、调整社会发展结构,以进一步加大和美国关系中经济因素,而不是强调中美关系中的意识形态之差异、对立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总统选举史上,2008年大选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诞生了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而且借助互联网、手机、视频等新媒体技术,"草根媒体"得以第一次登堂入室,成为影响美国大选的结构性力量.但是,不应过度放大"草根媒体"的作用,其发展趋势仍需要观察.  相似文献   

6.
一般来说,一部书稿都有出版说明、序言、前言以及绪言,其中出版说明、序言、前言属于文前三辅文。笔者在编辑书稿时,经常会遇到因作者或者编辑对三辅文和绪言搞不清楚而出现的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历史中唯一从古至今延续下来而文化从未间断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古老文化不仅塑造了她的过去,也将影响她的未来.在目前市场开放、观念更新、社会转型和文化重塑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软权力"的构建对中国具有尤为特殊的重要意义.软权力的力量来自扩散性,只有当一种文化广泛传播时,软权力才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本书的构成,一般少不了前言、序言和绪论,笔者在审编书稿时经常遇到作者对三者搞不太清的情况,近日发现有些已出版的图书亦有混淆不清者,所以有必要对此作一说明,以引起同行注意。前言和序言是一本书的说明和参考性辅文,刊印在图书的正文之前(目录前),两者含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softpower,亦译作软力量,软权力,与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硬实力相对)概念后,中国社会有关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软实力真正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性概念还是在中共十七大上.软实力在中国浮出水面的背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并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提高.面对国际文化竞争的现实情况,具有国际竞争意味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进入了中共十七大报告.自此,软实力成为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文化到经济等各个领域中国人的共同话题.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让所有科学家、科普工作者、科学教师包括科学新闻记者读过之后都感到沮丧甚至痛苦的书. 本书作者(美)伯纳姆(JollnC.Burnham),以研究美国医学史、科学史和社会史的学识背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考量了美国从1830年起的科学普及史,揭示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曾经作为一种积极、进步的文化力量的科学,在美国消费文化中,慢慢地为新伪装下的迷信和神秘主义的复活让出了一条通道,最终导致科学在大众层面上被迷信击败.  相似文献   

11.
夏一鸣(以下用□代替),张黎敏(以下用○代替) □听说<纽约客>是美国的"杂志之王",能否谈一谈<纽约客>? ○所谓"杂志之王"可能是指它获"国家杂志奖"次数最多.不过, <纽约客>的确值得一谈.一者,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纽约客>居然能以编辑而非市场为导向,实有"君子杂志"之风范.二者,它在内容上"深耕细作",追求作品之"永恒价值",所创造的"高雅的格调"为"崛起的"美国赢得了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前言:   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推进和数据库数量的增多,对多个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库之间的互连检索,成为数据资源的提供者、图书馆和数字资源的接受者所共同关心的内容.技术力量较弱的图书馆可以采用购买的方式引进跨库检索系统,而对于技术力量比较强的图书馆则可以自己开发系统,以获得使用上更大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熟路》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熟路>是美国南方作家韦尔蒂的代表作之一,它为作者赢得了欧·亨利小说奖和文坛上的盛名.这个短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韦尔蒂的创作风格:平淡与深刻并存、幽默与优美同步,情深意切,意蕴绵长.本文拟通过对此小说的分析展现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前言:作者艾莉森·斯蒂勒的父亲曾是《费城询问报》的调查记者。《费城询问报》(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是发行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区的一份每日晨报。该报由约翰·R·沃克及约翰·诺维尔于1829年6月创办,是美国现存的历史第三悠久的日报。《费城询问报》平均报纸发行量位居美国第15位,曾赢得19个普利策奖。  相似文献   

15.
“软权力”理论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末提出的,重点对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展示出的柔性力量加以阐释。档案是国家软权力提升的重要倚靠资源,档案部门应该充分认识自身在国家软权力提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参与国家软权力提升的过程中发挥档案独特的价值。本文从意识形态、文化和制度三个方面阐释档案与国家软权力的内在联系,从认同性推力、文化性推力、制度性推力三方面挖掘了档案对国家软权力提升的三个维度,并回归档案工作收集、开发的核心业务,从档案的宽口收集、多维开发探索档案对国家软权力提升的助推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叶琳 《新闻窗》2012,(2):125-125
"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并系统阐述的,"软实力"(soft power)也叫做软力量,是参比"硬实力"来说的。约瑟夫·奈在2004出版的《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提出"软力量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他把美国拥有的包括电影电视节目出口,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美国之音广播、卫星电视新闻、互联网、期刊、海外留学生等,都列为软实力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7.
南方出版社于明江推荐<准备赢得一切>,本书的作者周续庚6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做过大学教授,到美国后创办了第一份华文报纸,创办了国际集团公司.<准备赢得一切>不仅是对罗文精神的形象阐释,同时也可看作是作者对个人成功经历的另一种表述.在这本只有180页的书中,作者不仅从技术层面讲述了"有备无患"的成功案例,比如"微软"、诺基亚、爱立信、三星、联想、巨人等,他们都经历了精心准备才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另一方面,作者更注重阐释"准备"的精神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人的全面素质,是罗文精神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陈雪莲 《青年记者》2008,9(11):66-67
被称为"自媒体"的客,给专业新闻传媒业来的是威胁与挑战,还是机会与希望,或者两者都是?在美国,博客作为数量庞大的民间传播力量大规模崛起,产生了被称为"草根新闻业"(Grassroot Journalism)的民间新闻学,与专业媒体(Professional Media)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作为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舆论风向,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最大竞争对手和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位美国人说过:一流的企业,要靠一流的营销,而一流的营销离不开广告.广告是促进营销的有力武器,能赢得社会舆论的强力支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使广告更能影响顾客的消费心理,刺激顾客的需求和购买欲望呢?这是现代"注意力经济"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华出版社翻释出版了一本美国高等学校新闻专业的新闻学基础教材——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为我国新闻界了解和借鉴外国同行的实践经验提供了参考资料,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杰克·海敦是美国《底特律新闻》的社论作家,在新闻界工作了多年,熟悉西方报刊与通讯社的业务,《记者》一书可以说是实践经验的一个通俗的总结.这本书的特点,正如作者在序言中说明的那样:"它着重实际应用——实践——而不是就报道业务空讲一套理论","为良好的新闻报道和良好的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