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霍夫曼是德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童年创伤是霍夫曼作品中热衷的主题.霍夫曼在他的作品中透露的对童年创伤的观点和态度,在当代社会也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运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探析霍夫曼《胡桃夹子》和《沙人》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揭示主人公童年创伤形成的原因及暗恐心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童年经历会对一个人个性气质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徐舒童年的生活并不愉快。父母婚姻的不幸使他失去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童年。对其孤寂内省个性气质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个性和影响渗透在他的创作中。使得他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带有这种孤独内省的精神特质。而且作品中对母性形象和儿童形象的塑造也带有徐宣于个人的精神印记和情感欲求。  相似文献   

3.
任娜 《文学教育(上)》2008,(15):142-143
汪曾祺是来自小城的作家,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作品构成了其创作的核心部分,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创作,童年和谐自由的生活形成了他宽厚的品格。汪曾祺散文中的记人作品,从父亲母亲到恩师沈从文,以及其他师长、朋友、邻里等等,丰富多彩,感情真挚。汪曾祺强调文学是“滋润”,他对“和谐”有着天然的爱好,“滋润”、“和谐”也正是他重要的文学思想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任何优秀的作家,不管他的童年生活是幸福的还是忧郁的,都热爱自己的故乡,甚至对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着特别的依恋。因为他的心扎根在那里,所以在其作品中总是扩散着乡土气息。作家老舍的作品,乡情特别浓烈,而其乡情又和他的个性熔铸起来形成自己的特点。所以老舍说:“我之爱北平也近乎爱自己的母亲。”这决非随便说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2009,(16)
狄更斯的作品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尤其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因而,<大卫·科波菲尔>被认为是作者的自传书,再现了狄更斯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6.
文学评论家童庆炳说过,“童年时期的经历,特别是那些印象深刻的体验往往给艺术家的一生涂上一种特殊的基调,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艺术家对于创作题材的选择和作品感情或情绪的基调”,井上靖也不例外。论文选取反映井上靖童年生活的自传体作品《绵虫》,通过深入分析此作品中其孤独的萌芽,发展及最终形成,以期为井上靖的孤独来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作家特殊人格力量的对象化。在人的成长经历中,童年时期的体验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童年时期的某些情绪、情感的体验,会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事实证明个体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整个人生定下基调,规范了他以后的发展方向。鲁迅是一代文学巨匠,在他的作品里,以犀利的笔法无情地抨击着社会的黑暗。与此同时,鲁迅的很多散文又反映出一种孩提时代的纯真生活,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其童年时的某些体验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韩少功的小说《爸爸爸》展现了一幅人类童年时期的生活画卷。在神灵观念的作用下,这部作品体现出原始思维的神秘性、互渗性、象征性等,其语言具有简洁性、直感性、形象性等原始语言的特征。韩少功以原始思维方式来构建这部作品,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最主要的是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影响。同时,这部作品独特的创作视角对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开放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开场白童年的世界童年,明亮如镜;童年,清澈如水;童年,有着月光般的无瑕,有着轻风般的爽朗,有着泡沫般的梦幻。在这灿烂的童年,快乐,就像是身边无处不在的光芒,没有半点杂念,只是一味的笑容就足够。即使偶尔有点小烦恼,也会给自己找一个合  相似文献   

10.
马双 《华章》2010,(34)
萧红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具有独立个性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家,本文紧密结合萧红的童年生活经历,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园意识,归纳、提炼其作品中主题:用童心回望童年;以儿童视角关注成人世界和儿童形象的塑造;对家乡人民苦难的哀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科学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认知发展、性格养成、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多早教机构的出现,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成为社会的热点。内蒙古偏远地区的早教机构良莠不齐,对早期教育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有效的研究,很多家长对早期教育认识不够,早期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探讨如何解决早期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策略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儿童心理学和性格哲学理论从玛丽童年生活这个细微角度切入,探讨其童年悲惨生活及父母教育方式和态度是导致玛丽人格分裂,酿成人生悲剧的诱因,并在其婚姻生活中发挥着催化变形的刺激作用,最终导致个人悲剧,旨在更新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唤起现代家长或存在家庭危机的家长的深思。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典型的“自传型,抒情型”的女性作家,她的文章多出自于亲身经历,其中童年时期的经验对她的影响很大,这表现在,童年经验一方面给予其创作汩汩不尽的源泉,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她作品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4.
童年意绪是一种主要起源于苏童的童年体验,又被苏童投射于小说创作,并在小说中逐步稳定和发散开来的精神介质。他的创作从未停止关于童年的"修辞想象",是基于童年的"超验想象",将自己的童年体验移植到小说中,使小说形成氛围浓厚的童年意绪。而这一切,均是基于苏童的童年经历与童年意绪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萧红在创作时喜欢运用儿童视角,她对这种视角的偏爱和成功运用,是与她的个性、童年情结和艺术创造性分不开的。纯真、善良的个性品质,深刻、鲜活的童年记忆,真切、细腻的童年体验,构成她儿童视角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因,也是她的作品独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秦可卿浅论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她的判词为: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她的人物形象本在作者制造的一种欲说还遮的笔法之中,唤起人们无尽的兴趣。小说对她身世、才干、情感历程和最终的死亡的讲述和一些写作技巧则如同恒星永远绚烂在文学史的天幕之中。  相似文献   

17.
While traditional forms of therapy focus heavily on a survivor's ability to tell his or her story, the very nature of traumatic memory can present a challenge since survivors of trauma often struggle to find the verbal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terrifying events that have occurred. In verbal therapies, survivors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 can be left in a state of re-experiencing the past as they face the overwhelming task of trying to find words for something that is often wordless. Researchers have identified the need to “bridge” the non-verbal and the verbal in trauma therap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ine the lived experience of using therapeutic enactment as a tool to address the fragmented and wordless memories of childhood sexual abuse. Using a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four women shared their stories of participating in a therapeutic enactment to address memories of their abuse. From these stories, four dominant themes emerged. These themes (re-connection to self and others, reclaiming voice, empowerment, and corrective re-experiencing) indicate an overall positive and reparative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8.
文学创作是整个文学活动中处在最关键位置上的一个环节,通过观察生活,体验一定的生活获得创作所耍的足够的生活积累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准备。关于作家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性一直是文学理论领域争论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些历史和现实的文学现象简要论述作家观察和体验生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童年经验对梅洁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梅洁在文学创作的动因、艺术题材的选择及创作个性的建构等方面都受到童年经验潜在的规范和制约。梅洁的文学创作和她童年经验的关系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安忆创作的一系列上海题材小说的特征表现为对上海市民日常生活意识的凸现。而王安忆创作之前的艺术体验,尤其是她的童年体验、孤独体验对王安忆的日常生活意识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