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榆笔记     
正麻雀要说些什么呢?一看到黄榆林里纷飞的麻雀,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在与土地难分难解的命运里,我一直觉得麻雀和乡下普通的人群最为相近相亲。在某种意义上讲,麻雀就是在土地上劳作的人的另一种形式,这是因为,"它们是鸟在世上的第一体现者。它们的淳朴和生气,散布在整个大地。它们是人类  相似文献   

2.
麻雀家庭非常兴旺。早些时候,在野外、在村庄、在城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地飞,成群结队地落,成群结队地找东西吃。麻雀和别的鸟儿不一样:别的鸟儿总是远远地躲着人,它们却敢在人的面前跳来跳去。因此,他们总是不愁吃的东西,也不愁住的地方。田野里、谷场上,有的是谷子、虫子、草籽,充饥的东西到处都是;房檐下、墙洞里,随便找个地方,衔来枯草垫进去,就可以安家,下蛋,孵出黄嘴丫的小麻雀来。麻雀是这么多,这么平凡,这么容易见到,因此,谁也没把它们当成一回事。农民漫不经心地在田地里喷撒灭虫剂;林工用现代的设备往树上喷洒杀虫药;小…  相似文献   

3.
燕子劫     
去年春天,我回到老家温州乐清。村子里,绿树环绕青瓦粉墙,总会看见燕子在屋檐下衔泥筑窝。在一片呢喃声中,它们那黑色的羽毛闪着金光,剪刀尾有力地修剪着春风。老家的人们都喜欢燕子,视它们为“福鸟”,尽管燕子的粪便有点讨厌,但老人们看到燕子在自家做窝都乐滋滋的。我家的堂前檐下,有个燕子窝,一对燕子飞来飞去勤快地营造着这个“家”。忽然有一天,那只母燕子在窝里不出去了,奶奶说它在孵小燕子。果然!小燕子出生后才两三天,便迫不及待地探出脑袋,张开乳黄色的嘴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而它们的母亲却又在空中、田野里飞来飞去,回来时口中叼…  相似文献   

4.
亲子之情     
爸爸喜欢捕鸟,今天他从田野里捉回一只小麻雀。小麻雀的嘴角嫩黄,嘴里不住的发出凄惨的叫声。我们把它放进笼子里,只见小麻雀用爪子抓住鸟笼的铁丝,悲伤地叫着,好像在哀求我们:“放了我吧!放了我吧!”可是无情的人类怎么能听得懂鸟的语言呢?傍晚,我听见鸟笼里有“扑棱扑棱”的声音,于是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趴在窗台上看。原来是只大麻雀飞到了鸟笼跟前正无可奈何地看着小麻雀。小麻雀见了大麻雀,欢快地叫着,扑棱着翅膀想飞出去,与鸟妈妈团圆。这时又一只麻雀飞来了,我想这一定是鸟爸爸吧!鸟爸爸落在电线杆上,瞪大眼睛看着周围,为它们站岗。…  相似文献   

5.
野核桃     
暑假里,回到老家,表哥带我上山摘了很多核桃。核桃树在老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野生植物。在溪边,山野里,偶尔会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喜欢"群居",长成一片。  相似文献   

6.
父狼     
正国有林驻守在田野的尽头,直竖着耳朵。田野在观望,森林在倾听。在田野的另一头,依傍着波尼科夫卡村。村子就像位老妇人,坐在那里,把在田野里看到的,在林子里听到的,以及她自以为看到或听闻的一切,一股脑儿都捡拾进口袋里。林子的边角,田野的零碎,给那干瘪的老妇人收集起来,装满了一个又一个口袋。听年迈的斯皮里多诺夫娜讲述她在  相似文献   

7.
冬婆婆发了狠:她想弄死所有的生物。她第一要向鸟儿报复,因为它们叽叽喳喳叫得她实在厌烦。冬婆婆把寒气吹来,刮掉森林里的树叶,把它们刮得满地都是。鸟儿们没地方住,一群群聚拢来动脑筋。一些鸟儿集合起来,飞过高山,飞过绿海,飞到温暖的地方去了。麻雀留下来没走,它们躲到屋檐下面去了。冬婆婆看到她弄不了鸟儿,就去对付走兽。她用雪盖住了田野,在树林里积起雪堆,把树罩上一层冰皮,还把一阵一阵的寒流推过来。寒流一阵比一阵来得厉害,穿过一棵一棵的枞树,还把它们冻得裂开。走兽并没有怕:它们有些有暖和的毛皮,有些躲进深洞里去。松鼠在树…  相似文献   

8.
麻雀家族非常兴旺。早些时候,在野外,在村庄,在城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地飞,成群结队地落,成群结队地找东西吃。麻雀这么多,这么平凡,这么容易见到,因此,谁也没把它们当成一回事。农民漫不经心地在田地里喷洒杀虫药,小孩搭着人梯在墙洞里掏小麻雀玩,还有的人把麻雀当成靶子练习射击本领……  相似文献   

9.
麻雀的冬天     
<正>麻雀也怕冷,虽然披着一层浅灰色的羽毛。所以,一进入冬天,一只麻雀,看上去,形象就有些猥琐。一群麻雀,也很少有狂欢的日子,虽然,唧唧唧唧的叫声依旧,但宁静、兀自啄食的时候较多。进入冬天,觅食成为麻雀最困难的事情。田野里没有了庄稼,草木凋枯,百虫敛迹,到处是一片空旷苍凉的景象。因此,你在田野里,就很少见到大群起飞的麻雀了。麻雀们来到了村头,飞进了村庄。村头,也许有一座麦草垛,草垛的主人用它喂养自家的牲  相似文献   

10.
麻雀变凤凰     
时间虽冲淡了童年的记忆,然而童年时那可笑而幼稚的事却依然记忆犹新,让我难以忘却。记得那是在我上三年级时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清早我走出家门不远,看见门前水泥路上有一只死麻雀。起初,我也没注意它,心想妈妈会把它扫掉的,便径直走开了。玩了一会儿回到家,我躲进书房看起了课外书。书上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麻雀埋在土里可以变成凤凰。看到这句话,我的脑海里不禁想起了马路上那只可怜的麻雀。于是我心生一计:“不如把它埋起来,过一个星期后还能变成凤凰呢!”我急忙跑下楼,冲出家门,在水泥路上找到了死麻雀。我找了一些石头,又拿锹…  相似文献   

11.
“小麻雀,叫喳喳,大家都不喜欢它,说它淘气不听话,吃了害虫、又糟踏了庄稼……”不知你听说过这首歌谣没有?在我们这里,就连五六岁的小孩子都会唱它呢。不用说,这首歌谣是在说一种鸟,一种叫“小麻雀”的鸟。小麻雀在我们这个北方小镇里,随处可见:树上落的,天上飞的,房檐上蹲着的,甚至聚在空地上觅食的……总之,多得是。就连我每天坐在教室里,随便往窗外一望,都会看到有三五只麻雀一掠而过;有时候,它们还会蹲在教室的房檐上,探头探脑地往屋里看,偶尔叽叽喳喳叫上几声,不知在笑话我还是在羡慕我,也可能是在跟我们学着读…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上,学习了《寻访小动物》这一课后,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村子边上的田野里寻访青蛙。来到村子边,在田埂上走了很久,我们连青蛙的叫声都没听见,更别提看见蹦蹦跳跳的青蛙了。听我们老师说,他小时候,这儿的青蛙非常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多美的意境啊!为什么现在的青蛙会这么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几个同学展开了比较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离爱一公尺     
学校在郊区,从学校向西走几百米.就是一大片田野。 春天来时,田野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那些花绚丽地开放着,明伟却从来也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当看到绿叶间一抹紫色时.明伟笑了,要找的就是它。明伟从来不知道空旷的田野里会开那样大朵的花,像紫色的火炬一样。  相似文献   

14.
7月16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秦皇岛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海,大海非常宽广,波浪一个接一个的向岸边冲来,人们在波浪里欢快地游泳,远处海天一色。第二天早晨,我和妈妈5点半就来到海边,看见昨天晚上涨潮时,把一些小鱼、小虾和活的小贝壳冲了上来,这些小动物在浅滩上不能回到大海里,不能回到妈妈的怀抱。我们就拿了一个矿泉水瓶子,捞了很多小鱼,把它们灌进瓶子里,我看见小鱼的嘴巴一张一张的,好像在说:“妈妈你在哪儿?”我想我们人类失去了妈妈也会非常悲伤,我就把它们放回了大海,让它们回到了妈妈的怀抱。?帮助小鱼找妈…  相似文献   

15.
雪地捕雀记     
风、霜、雨、雪,小时候,我喜欢的是雪。尽管下雪会降温,但我一直喜欢在雪中寻找乐趣。我的家乡是个三面环山的村子。山上、河旁树多,林子多,各种鸟儿也多。特别是冬天,家雀(即麻雀)们一群一群地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那时候农家日子紧巴,菜里油星不多,吃肉的机会更  相似文献   

16.
我不是个养鸟的人。我连自己都养活不好,还养什么鸟?小时候,只喂养过家乡叫做“小雀儿”的鸟,就是麻雀。会唱的鸟没有养过一只。也许是受我祖母和父亲的影响,他们说,天上的鸟飞着唱才好听,养在笼子里的鸟,唱得再好也听着难过。但愚顽的我总还想逮一只会唱歌的鸟。天上过境的大雁,盘旋于高空的老鹰,它们那凄厉而缥缈的声音也许就是它们的歌,不管是悲的还是喜的,由于太高远,我听不懂。它们不是豢养的鸟类,只管自己唱,不是唱给人听的。绕着村子低飞的鸟,都不会唱,比如鸽子、麻雀,还有喜鹊,只会嘁嘁喳喳,可能是离人间太近,…  相似文献   

17.
村子很闭塞,当城市里满大街都是电影海报的时候,村子里才有人放电影。记得是在村子后面的山上,用四条绳子一系,就可在白帆布上看到可以动的人了,这便是让全村人兴奋的、模糊的电影了。电影不是平白无故就放的,村里有人考上好的大学啦,他们家的大人就会从外地请来两场。或是乡政府今年高兴,又恰逢过节,又可放上两场来热闹。有时乡里的人挖煤发了财或是做生意赚了,也会包上几场来让乡亲们高兴,他们自己也高兴。  相似文献   

18.
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时,都力争表达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让人看了、听了印象深刻。有时,同一个意思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其效果就大不一样。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小音乐家扬科》)和“田野里,小虫在啾啾地叫;果园里,麻雀在叽叽喳喳地闹”。这两句虽然都是一个意思,但是表达的效果却大不一样。前者将事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以人的言行,读来给人印象深刻。这种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事物人格化的方法,就是“拟人”修辞格。  相似文献   

19.
黄昏的时候,在浅山上吃草或者在田野里劳作的牛,跟着扛了一捆青草、柴禾,或者是被泥土擦得锃亮的农具的牧人或农人们踢踢沓沓地踏着暮色回来了。那些蠕动的灰白色山羊们,像一团团涌动的云朵,唇齿上还弥漫着青草的腥香,往往是一撮胡须被草汁染得绿着,它们也意犹未尽地飘回了村庄里。那些一天在野外觅食的鸟儿,它们慵懒地扇着翅膀,有些叼着虫子或草籽,有些叼着草茎或细微的树枝,也在暮色里飞回村庄,回到屋檐下或者村庄里那些榆树和桐树树缝间草碗一样的鸟巢里去。在院子里叼了一天虫子的鸡一只一只回到了鸡埘,在村庄野地和巷道里浪荡了一天看…  相似文献   

20.
时间,在冬天偷偷打了一个盹儿。 打哈欠的时候还是秋天,时间的脚步越走越慢,穿过一条河,翻过一座山,来到了村里村外。那时候,村子里的树。和田野里的庄稼与草也走累了,望一眼,夕阳如幻,眼神有些困乏,思绪有些倦怠。当然,村子里的钟表并没有慢一星半点,走过春,走过夏,盼的就是这一秋的收获。所以,村子匆匆上紧了发条,光着膀子,有些忙乱,但更多的是喜悦。和困倦的时间打了一声招呼.把朴实的庄稼人散布在田野的每个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