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挖掘出有价值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从2005年春节晚会的一个“亮点”——“春联”入手,把春节晚会引入语文课堂。一、寻寻觅觅配春联出示“春晚”上出现过的20来副春联,上下联均已被打乱,让学生找出配对的上下联。学生在寻寻觅觅中体会到了对联的主要特点: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配好对的春联还要确定上下联,这是个难点。我趁机告诉学生: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是平声。找到配对的对联的学生再一起讨论确定上下联,然后模仿“春晚”上全国各地电视台主持人两两配对,展示春联。学生配好的对联有:…  相似文献   

2.
爸爸妈妈总爱在一起品对联 ,作对联。耳濡目染 ,我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觉得作对联其乐无穷。去年腊月二十八 ,吃了团年饭 ,我们一家三口开始讨论今年春联该怎么写最妙。爸爸是作家 ,有意考我让我来作。毕竟我喝的“墨水”少 ,害怕作不好。爸爸鼓励我说 :“儿子 ,别害怕 ,试试总行的。只要你根据我的提示去思考 ,一定能作出不凡的对联来。”我欣然应允了 ,因为我也爱作对联 ,趁此机会看看我的实力。“春联要能体现时代精神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辞旧迎新是春联的主题。今年属什么 ?明年属什么 ?”“今年是蛇年 ,明年是马年 ,龙对马是工对。…  相似文献   

3.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内容的整合 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生活中一些鲜活生动的内容,教材中往往不能全部展现出来,而恰恰是这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材料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极为重要。在《春联》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营造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那么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春联有哪些内容,它又有哪些特征呢?”通过网络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4.
刘宏宇 《四川教育》2005,(12):46-46
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是我觉得最乏味的东西。每次教学,都是反复的读、背,然后再拓展一些课外的东西,还是读、背。人教版语教材第八册第三单元的“读读背背”是三幅对联,本想仍按原来的路数,先读读背背,再让学生把春节搜集的春联拿出来读读了事。可在课堂上,在与孩子们思维的碰撞中,一个精巧的设计竞跳入脑海,生成了别具一格的美丽。  相似文献   

5.
春节趣事     
正月初二,我要随爸爸到外公家拜年。 外公是个退休教师,性格幽默,不仅我喜欢 到他家玩,全村老少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 来到外公家门口。我一下被外公家门框上 贴的对联产生了疑惑 对联的横额“福禄寿喜” 贴倒了!而且上联“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相似文献   

6.
学《春联》一课,为了拓展练习,我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7.
爸爸妈妈总爱在一起品对联,作对联。耳濡目染,我也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作对联其乐无穷。去年腊月二十八,吃了团年饭,我们一家三口开始讨论今年春联该怎么写最妙。爸爸是作家,他有意考我让我来作。毕竟我喝的“墨水”少,害怕作不好。  相似文献   

8.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安排的“读读背背”和“阅读”中的内容都和对联有关。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到对联这个内容。如何在这两个训练中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搜集对联并尝试写对联的兴趣呢?教学中,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针对这节课的教学情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上课伊始,我就讲了一个鲁迅小时候的故事,从而引出上联“独角兽”,并让学生试着对下联。学生兴趣盎然,对出了“双节棍”、“三尾蛇”等。这时候,我告诉他们鲁迅对的下联是“比目鱼”,并告诉大家:“独角兽”的“独”不是…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春联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搜集、赏析、创作春联的能力。活动准备:教师:做好多媒体课件;写好五副春联并粘贴在展板上。学生:了解、搜集春联。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一、了解春联1.简介春联。教师谈话导入,揭示活动主题。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联的资料。教师简介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最早的一副春联是后蜀皇帝孟昶在除夕之夜创作的,它便是(课件出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学生读课件上的春联。2.认识春联。教师活动:随着春联的兴盛,春联变得越来越完美了,打出课件“一夜连双岁五更分…  相似文献   

10.
学《春联》一课,拓展练习,鼓励孩子们课外学习并收集各类春联。等到课堂汇集交流时,发现可以赠送商店、农户、军营、敬老院、理发店等的对联都有,孩子们愣是说不出一副送学校的对联,我窄窄的小心眼里便有些不快,锁着了眉头,把手一挥:“中午回家继续找,我就不信找不到一副适合送学校、送老师的对联!”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第十一册中的《负荆请罪》,故事人物性格鲜明。教学时,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编撰对联,评述人物。学生兴趣高涨,课堂上不仅有精彩的对联,更有精彩的对话。片断一:交流描写蔺相如的对联生:“唇枪舌剑斗秦王,宽容大度让廉颇。”对待秦王,寸步不让,而对廉颇,一让再让,蔺相如这样做都是为了赵国的利益,所以我这副对联的横批是“一心为国”。(朱莹)生:我写的下联与朱莹一样,但上联是“机智果断救赵王”,横批是“胆气大胸怀广”。生:我写的与他们差不多,上联是“针锋相对与秦王斗”,下联是“宽容大度把廉颇让”,横批“忠心为国”。…  相似文献   

12.
在一节“百分数的应用”(人教版第十册)的整理复习竞赛课中,我根据教材中利息、成数、折扣这些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等特点,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课前调查、搜集信息的活动,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分别到银行各储蓄网点了解有关“利息”的知识.到商场、书店等地方了解商品价格“打折”情况,再用其它方  相似文献   

13.
人们羡慕教师假日多,我在人们羡慕的假日里,曾经在湖中挖“炭”,狂风巨浪无所惧;在河上拉纤,一步一脚向前走;在田里躬耕,脸朝黄土背朝天;在窑内烧砖,满面烟灰十指黑……劳累之余,我扪心自问:这难道是我真正的教余生活吗?不,它们与教师无关,与书本无关,仅是生活的需要而已。那么我教余的乐趣是什么呢? 一次,我在初三语文中教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联句,要求学生回家作对联一副。自己在课后撰了几联,以让学生模仿。这一课书的教学效果竟出奇地好。放寒假了,有些学生缠着为其写春联,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写下了:“芦乡奇苇从中升,华夏巨鹏洋边腾”、“国富民强双飞跃,水顺地灵两丰收”、“三岁勤  相似文献   

14.
除夕,若有雪,最好。对我来说,不仅仅是“瑞雪兆丰年”的期盼。灯火辉煌中,信步走去,一任瑞雪飘飘落满肩头,一任目光有意无意地观赏着那大门、小门上大红的春联。间或一两副字好词妙的春联跳进眼帘,必驻足欣赏,品味再三,如小酌一杯,乐在其中。于是,春节观春联,平时观对联,大凡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名胜联、庙祀馆堂联都在我的兴趣中。 随着天南地北的见闻,名山大川的游历,风俗民情的考察,看到的对联多了,渐渐地感触到了对联背后那丰富的文化底蕴。譬如,同为帝王古都,北京的对联雍容华贵,西安的对联格高千古,开封…  相似文献   

15.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的五副春联。2.理解生词及文中五副春联的意思。3.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五副春联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对联的对仗和音律美。(第二课时)课间休息:欣赏MTV贺年歌,学生、老师可跟着一起学唱。一、导入新课师:课前,我们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说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过年时欢乐、团圆、幸福的场面)师:快过年了,点个炮仗,增添点气氛。(放动画)你们知道我们过年时一般都做什么?(让学生充…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全国高考的四套语文试卷中均出现了给春联对下联的试题;单独自主命题的浙江卷、福建卷、广东卷则将全国卷的给“春联”对下联分别延伸为给“行业场所联”、“思想修养联”、“植物瓜果联”对下联;上海卷也考查了对仗的有关知识。据此,我们有理由大胆预测,2005年全国卷将继续试行对下联,各地卷也将有可能流行对联试题。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应用空间。而现在的学生,接触对联较少,对联的基本知识也相当匮乏,因而要他们对对联,显然存在不小的难度。如何增加学生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  相似文献   

18.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 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 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段一】选春联师 :同学们请看 ,这里是春节之前街头的一个春联小摊 ,这时你来到了这个小摊 ,你打算为谁选春联?准备选哪一副呢?(学生选春联并说话)生1 :我为爷爷奶奶选“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这副春联 ,希望爷爷奶奶健康长寿 ,永远幸福。生2 :我为爸爸妈妈选“比翼齐飞百年好 ,志同道合千秋缘”这副春联 ,因为我想让爸爸妈妈永远幸福 ,和和睦睦 ,亲亲热热。(众笑)生3 :我的同桌有些贪玩 ,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所以我为他选“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这副春联。师 :那么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3 :(走到同桌前 ,把春联送给他)对他…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从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对联的考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对联的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时,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现就有关对联知识介绍如下。一、对联的起源对联将汉语特有的节奏韵律与书法艺术结合在一起表情达意,具有独特的美质。对联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艺术形式。对联最早用于庆祝春节,叫春联。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两块长约七、八寸,宽一寸多的桃木片做成的,上面书写除祸祈福的话,悬挂在门旁以避鬼驱邪。最早的一副春联,据说是五代后蜀主孟昶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