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变只算经济账的做法 在瓦斯爆炸的前几天.陈广明乘车几百里回了一趟老家。他听说母亲病了,买了些药,给母亲送回去。返矿时.妻子杨翠兰不愿让他走.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眼看麦子就要动镰了.让他在家帮着把麦子收完再走。陈广明说,那不行,他跟队长说好了,麦收期间在矿上出勤下井.人说话得算数。他还对妻子说,在麦收期间,矿上对出勤人员实行奖励.这样下来.他一个月的收入可能比妻子种一季小麦的收入都多。  相似文献   

2.
林毅夫在台湾有个妻子,叫陈云英.1978年,得知丈夫突然"失踪",甚至可能去世的消息,身怀六甲的妻子陈云英遭受重大精神打击,终日以泪洗面.然而,内心倔强的陈云英始终不相信丈夫已经去世,即使家人都以为林毅夫已不在人世,还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她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因为她想起丈夫不久前曾跟他说过的一句颇有些神秘的话.  相似文献   

3.
湖南郴州市民钟树斌,发现自己的女友蓓芬一次就借给他人人民币30万元,便怀疑她的钱来得不正当。经蓓芬解释后他才打消疑虑同她完婚。岂料,钟树斌婚后发现妻子曾为他人情妇并另有巨款,便坚决要求离婚。妻子求钟树斌给自己一个改错的机会,丈夫则要求她彻底改错才能原谅她。那么,面对金钱与婚姻家庭的两难选择,妻子蓓芬该如何取舍呢?  相似文献   

4.
法国有一位新婚的工程师,告别妻子后去瑞士办事,一周后匆忙赶到电报局给妻子发电报,将归期告诉她。拟好电文,小姐告诉他应付的费额,他才发现带的钱不够。“请把其中‘亲爱的’几个字删掉,这样钱就够了。”他想出了这样的办法。热情的小姐说:“我来为‘亲爱的’几个字付钱。因为做妻子的最需要从丈夫那儿得到这个字眼。”(1月31日新民晚报八版)  相似文献   

5.
1.忌讳称丈夫或妻子为“爱人”。因“爱人”在英语中是指“情人”,俗称“相好的”。所以,香港人介绍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和别人相识人,总是说:“他是我的先生”或“她是我的太太”;称别人的丈夫或妻子时,也是“您的先生”,“您的太太”。  相似文献   

6.
孙芳亮 《出版参考》2006,(17):34-35
无意之中成被告 文静接到诉状时,真的吃了一惊. 诉状是她前夫张子明告她,称她曾向他借过一万元钱,至今未还.虽说他们已经离婚了,但钱还是要还的.接到诉状,文静怎么也想不起有过这样的事.她跟张子明离婚时已把所有的东西算得清清楚楚,假如她借了他一万元钱,他怎么会不拿出来算呢?现在离婚已经两年多了,怎么突然间又冒出来她借了他一万元钱了呢?  相似文献   

7.
三十八岁的殷超云从小就喜爱写作,每当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报道,她就想到自己的文章何时能变成铅字呢?她虽然因家庭生活困难没读完初中,但离校后一刻也没有停止学习。白天,她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晚上坐到深夜写下来,可是连一篇也没敢往报社投。结婚后,丈夫看到她满箱子的笔记本,又听超云的美好理想,不觉扑哧一笑说:“瞅你初中没毕业,能吃了这碗饭?收了吧。”殷超云对丈夫的话全然不顾,生孩子没停笔,家庭和工作的担子无论多重,也没有停笔。同事们看她这样勤奋刻苦,文章的功底倒还可以,就劝她往报刊上投几篇试试,而超云却说,“磨镰不误割麦功。”  相似文献   

8.
律师是有钱人吗? 记者观察:最近有报道称,美国总统选举中,律师是捐款最多的行业,中国律师有钱吗? 王工:我还没见过中国的律师上过富豪榜.我就是个穷律师,不会赚钱.我打官司,提前也不会跟人家说多少律师费,他们给我多少就是多少吧.据我所知,中国大概有近12万律师,北京有1万多,不过大部分都比较穷,一年的收入在几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崔永元的主持确实是没说的。他的机智、幽默及对现场的调控能力,在众多的节目主持人中几乎无人可比,《实话实说》也因为他的出色表现而声名大噪。但最近看了关于家的“实话”,也想“实说”几句了。这期谈的是一对夫妻之间的话题。妻子黄月,研究生毕业,却不幸落下残疾;丈夫王金航是个文化不多的工人,两位之间的差异可想而知。崔永元显然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先安排女方出场,女方有文化有思想,“话”容易说起来。崔永元为此也作了充分准备,女方的读书、男方的优点,他都心中有数,以至女方说他“比传达室大爷还辛苦”。尽管如此,“实…  相似文献   

10.
她叫An,她是和洋丈夫结婚后,拿到绿卡当天就离婚的.她现在居住在德国,在一个高级住宅区开了一家专卖服装的商店,在这样的地点能开店,并能维持下去也挺不容易.我很直接地问她,这个店是全靠你自己赚钱开的,还是洋丈夫给你钱开的?一说到钱,所有在座的中国女人全像有人用刀子捅了她们,而且捅疼了,如下的话是几个女人说的,分不清是谁的倾诉,谁的抱怨,谁的感叹.  相似文献   

11.
到福州参加祖国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出版社的老板开车带我四处跑. "今天下午没活动我就不陪你了,因为我得回家陪陪我娘,让我娘多看几眼."一天中午,他对我说. "好极了."我笑笑,接着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先说你回去陪你娘,又说让你娘看几眼,不说你去看你娘几眼呢?""这不一样啊!"他作出一副很有理的样子,"我把自己的事放下,专诚回去,当然是去陪她,可是我并不想看她,是她想看我,所以我是把自己送回去,给她看两眼."  相似文献   

12.
8月14日中午1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周克华的家里,周母说有很长时间没见过儿子,也记不清他最近一次回来看自己是什么时候了当被问到儿子回来有没有给她带过东西或钱时,周母摇头:"没,没有给过钱。"得知周克华的死讯时她足足怔了20秒,握扇子的手微微抖了几下。(《华商报》8月15日)  相似文献   

13.
大胡子和我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相似文献   

14.
少时难忘     
凡没落的封建大家庭有一个通病--老家儿死后,子孙都要变着法儿地闹着分财产.我家虽已是山穷水尽了,但也不能免此一难.发难的是我的六叔祖,他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我曾祖活着的时候常骂他"没来由".他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对我祖父说:"父亲死后,母亲(续弦的)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钱都归了你们大房,这不行."我祖父气坏了,向他连解释、带保证,说:"母亲什么东西也没给我们留下,我也从来不问她财产的事,更不用说私下给我们钱了."我六叔祖还不依不饶,指着祖父屋里墙上挂的一张画说:"这张画不就是值钱的古玩字画吗?"这可真应了我曾祖的那句话:"没来由".这张画挂在那儿不止一两年了,又不是现在才分来的.  相似文献   

15.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侯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运。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它不象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  相似文献   

16.
随笔     
●市井与先锋小说家闲聊我的哥们儿小贾写小说,我觉得他的东西比王朔又往前走了一步。几年前他在喝高了还裸着个白瘦无毛的胸脯说:王朔挡了我道儿了呀,挡得好哇,挡了一拨呢,这座山呀,有本事。现在小贾也是毛衣棉衣没拢住耸削的肩骨,加上他又爱低头、头又不大,我笑话他:怪不得你小说写得有好几个头绪,背影看你,你跟长了仨脑  相似文献   

17.
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今日说 法》在今年6月28日的节目中,报道了一起“夫妻合谋抢三陪”的案例:一对年轻夫妻由于经济上遇到困难,便来到绵阳想赚些钱回家过年。妻子在绵阳一家宾馆打工,知道一些出入宾馆的坐台小姐往往随身携带着现金、存折、信用卡以及贵重的饰物,于是便和丈夫策划,要丈夫伪装成嫖客,勾引小姐进房间,然后将她洗劫一空。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两人合伙对一位三陪小姐实施了抢劫。尽管夫妻俩想方设法逃避警察的追捕,但最终还是落入了法网。《今日说法》在对这起案件进行报道时,播放了一段10秒钟长的四川绵阳市…  相似文献   

18.
一根中华烟     
高中时的老同学刘大发来厂里找到他,说老婆爱养花,求他给焊个花架.刘大发跟他见面时递给他一根烟,掏出打火机给他点烟时火机里没气了,他掏掏自己的火机,竟也没带,这根烟就夹在手里一直没吸.大发说了说花架的大小要求走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看那根烟的牌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是根"中华"烟!他是个每月只有500多元工资的焊工,自然没抽过"中华"烟,但他听说,这种烟500块钱一条.他算了一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手里的这根烟值两块五,比他平时抽的一盒烟还贵,也难怪,刘大发这几年卖时装发了大财,连私人轿车都有了.他把这根烟小心地放进了自己的烟盒.  相似文献   

19.
亲历美国社区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女儿读着一本叫<诚实>的书,书中问道:"你今天诚实吗?"五岁的女儿赶紧点点头,但又马上正经地说:"只有一件不诚实的事,现在我正想告诉你呢.就是我白天跟你说,我的嘴是我吃雪饼扎的.其实不是.是我咬钱罐小兔兔的耳朵扎的."啊!一本书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让孩子马上说实话.我千辛万苦,从小教她要做诚实的孩子,从"诚实找釜头"到"牧羊少年",以为她可以是一个至少不说谎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20.
写华阴县人武干部李毅迷恋新闻写作的这篇短文(《新闻知识》第12期)真是写绝了写活了。一行字交待了他在部队就是一个出了名的新闻干事.五行字道出了李毅转业到地方人武部后不忘老本行,以几个典型事例概括了他的成绩。至于李毅又如何痴情写稿呢?作者别出心裁完全由他妻子、娃他妈说出来,绝就绝在这点上,妙就妙在这种巧妙的构思和写法上。大嫂的开头话就吸引了读者,“要不是娃我早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