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权”实质为公法上的权利而非私法上的权利。环境权应是一个类概念,不仅包括道德上折环境权,也包括制定环境法中其他主体在环境方面的权利。环境立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环境主体不同应包括宪法上的公民环境权,法律上的公民环境权,政府环境权和企业环境权。  相似文献   

2.
环境权是一项新兴的、正处于发展中的重要权利,其产生具有深刻的背景和动因。从法律上创设环境权,一方面适应了现实社会的普遍需求;另一方面解决了环境利益与传统权利体系难以协调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有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环境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应作合理界定。从法律上创设环境权的基本途径是环境权的宪法化。  相似文献   

3.
环境权范畴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环境权的性质,学界大致有六种观点:一曰环境权是一种基本人权,是人在优良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权利,这是一种宪法权利;二曰环境权是一种精神美感权;三曰环境权是一种物权,包括环境相邻权和环境使用权;四曰环境权是一种产权;五曰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环境公众参与权;六曰环境权是一种环境救济权。本文认为,环境权是一种公权和私权结合的权利,具有私益性与公益性双重属性。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础和核心,是一系列法律制度设计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环境权的提出,是当代法律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积极回应,是人性尊严和人权保障之理念在当今环保时代的具体体现。从环境权确立的必要性上来看,环境权应该获得宪法化,只是入宪的途径存在差异。由于环境权的特性,现在还是应以非环境权的形式入宪,即除了在宪法中确立一个基本环境权之外,应该用尽现有宪法资源,将环境权的内涵纳进现有权利的体系即可。  相似文献   

5.
丁宁 《宜宾学院学报》2023,(3):30-36+81
早期学界对于环境权政治性意义的认知偏离和当下学界所表现出的宪法学和环境法学的分野,使得环境权入宪问题浮于理想化,忽略了现实境遇及入宪后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环境权的权源、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上来看,环境权自身存在先天不足的问题。从环境权的权利性质和权利构造上来看,环境权难以在现有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获得证成,环境权入宪并不具备现实可能性。就当前来看,对于环境权利保护的探讨应转向对现有环境法部门法体系框架内容的完善和补足,从而在环境法部门法体系视角下实现对环境立法质量和法效果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环境权设立的动机目的即环境权的设立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环境权设立的建构目的,即环境权设立对建构环境法理论体系的基石意义。从而为环境权的设立提供了现实和法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类环境的日益恶化引发了公民的环境权问题。作为法治田家的基本要求,环境权的产生应当具有宪法的基础。传统宪法虽未明确规定环境权,但并不意味着否定环境权,通过对宪法的解释可以发现环境权就跨含其中,这种解释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来源于社会事实的进化与法律的进步。而当代环境权宪法化的事实更使环境权具备了坚实的宪法基础。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引发了人们对环境权的呼唤与诉求.至今,环境权被许多学者当作是环境法的基石,并在各国宪法当中被确立.诸多的环境法学者期望通过对权力的诉求来解决环境问题,然而环境权在各国的司法实践中却是不尽人意的,究其原因就在于环境权本身的定义是不确定的,其实际含义和所诉求的内容均指的是作为基本人权的平等权,而此平等权根本无法解决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须以义务为本位.  相似文献   

9.
环境权理论的重构--读周训芳教授《环境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问题是环境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但是,以往讨论环境权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尴尬:一是环境权的模糊化;二是环境权无法成为独立的权利。针对这两种困境,周训芳教授作出了他自己的回答,提出了将环境权具体化,建构独立环境法律体系的解决办法。这种努力一是使得环境权成为了真正的权利。二是使环境法真正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而那种认为环境权包括基于生存需要的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权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对其进行明确规定后,当公民的这一权利受到侵犯时,就可以在宪法规定中找到对其进行救济的依据和途径。对环境权的宪法保护在现实生活中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国关于环境权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专家学者们对环境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环境法学、民法上,甚少涉及到宪法层面。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既可以丰富现有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促进宪法对环境权保障研究方面的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又可以在实现公民环境权宪法保障的实践问题上提出多一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