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USO文化(俗称"恶搞")是2006年开始在中国内地产生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本文主要探讨KUSO文化对中国内地电视节目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内地KUSO文化、尤其是电视媒体中KU-SO文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分析,并就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内地民营书业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成为中国社会步入新时期的一个标志,也是中国内地民营书业产生的一个政策和历史源头。嗣后,中国内地民营书业筚路蓝缕,一路发展,从“拾遗补缺”的边缘地带发展到社会主义出版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试图把中国内地民营书业的发展放置到广阔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进步等历史背景下去探讨,分析中国内地民营书业的产生、发展、壮大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内地广告行业得以快速、长足发展,消费者价值观得以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形态,传统文化类广告在中国现代广告发展进程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广告类型。本文通过分阶段研究,探讨传统文化类广告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和特点,梳理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类广告的发展脉络,分析传统文化类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展现了我国当代传统文化类广告发展的清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内地广播网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全球化语境下如何提升广播网站文化软实力,运用恰当的传播策略进行有效的对外传播,从而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这是时代赋予中国内地广播网站的使命和责任。本文从全球化语境下的视角,探索提升广播网站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和方法,分析如何破解其中的难题,以提升我国广播网站现代传播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近十余年来,中外合拍片已经对我国电影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票房号召力和在国际电影市场中产生的文化传播效应也是巨大的。基于此,结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中外合拍片对中国电影经济以及中国文化推广与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星座文化"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非主流大众文化,究其本质属于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在内地并不值得提倡,然而,近年来它在中国内地的扩散传播愈演愈烈,被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认可和接受,甚至出现种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星座迷恋文化现象。本文借助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对"星座文化"从传播学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吴妍  刘冰 《新闻爱好者》2011,(10):98-99
"星座文化"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非主流大众文化,究其本质属于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在内地并不值得提倡,然而,近年来它在中国内地的扩散传播愈演愈烈,被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认可和接受,甚至出现种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星座迷恋文化现象。本文借助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对"星座文化"从传播学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对样本论文的分析,在揭示了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者发表国际论文总体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以国际发表为特征的新闻传播学国际化与本土研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国内地新闻传播学科的国际发表主要得力于海外学者的引领,中国内地学者发表的国际论文的研究领域与国内论文的研究领域存在很大差异。虽然中国内地学者在发表国际新闻传播学期刊论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中国问题研究在国际新闻传播学界还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并产生明显的知识印迹。  相似文献   

10.
焦长虹  张秀敏 《今传媒》2014,(8):154-155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传统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浓厚文化内涵,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力。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事实证明只有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借鉴,并在对民族文化研究的基础再对进行艺术设计,才有可能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深远的意义并在世界舞台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内地第一本介绍香港历史与现状的英文书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英占以前的香港,香港问题的由来及解决,香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概况,以及香港与内地几大历史事件的关系等。该书是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内地音乐类选秀节目走过十年风雨路,在摸索、效仿其他国家同类节目中诞生,在问题、争议声中成长,在跨文化、全媒体背景下突破。文章将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作为突破口,实证探究了中国内地音乐类选秀节目发展过程中瓶颈的突破途径。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的失利,很多城市变为沦陷区,居住在内地的文人曾大批集中向香港迁徙,他们在香港的文化活动,促进了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以及进步文化在香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黎烈文是我国20世纪中期一位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除了领导<申报·自由谈>的革新,推动了中国杂文的发展外,还于八年抗战中创办了改进出版社.他以民主进步的出版思想和殚精竭虑的身体力行,使福建永安成为一个推动内地文化建设的据点,乃至对全国文化界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思想,是在新、旧、中、西文化思潮的争辩和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是各派思想激烈冲撞和不断调和的结果。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新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中西文化的相互调和以及世界图书馆学思想的融汇贯通。在此过程中,中国近代图书馆学思想打上了文化保守主义的烙印。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16.
李秀华 《新闻传播》2013,(5):203-204
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的交集越来越多,在两地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不乏出现身份认同的差异,这种差异被认为是本土意识的兴起。文化习性的不同确实会引起彼此的误解,但是作为媒介的纸媒、网媒及广播电视、名人明星及意见领袖,以及社交网络都对文化融合下的身份认同建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道教是中国本土所生的宗教,也是包括中医、哲学、天文学、生命学、巫术等门类的一门古老的学科,对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由于唐代开放多元的文化土壤以及社会对世俗生活的肯定和追求,再加上唐玄宗本人即是道教的积极倡导者,身边常拥围一帮道教人士,因此道教在唐代大行其道,对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唐代道观的发展是唐朝道教文化发展的实体证明。  相似文献   

18.
周柳 《新闻三昧》2003,(4):41-41
流行歌曲风潮是在十几年前的港台流行文化流入后,又一次改变中国内地青少年的“文化革命”。20世纪80年代大街小巷都在弥漫着邓丽君起,流行歌曲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生的文化,渗透进了国民的每寸肌肤、每个毛孔。新时代对一切新事物部是很宽容  相似文献   

19.
陈璐 《新闻天地》2010,(9):58-59
2003年,一个经典回眸的姿势成就了小胖,这个惊鸿一瞥被网友疯狂PS(网络语言,指用图片制作软件photoshop修改原图),“百变小胖”迅速蹿红,这成了推动网络PS技术发展举足轻重的事件,小胖甚至被称为国内网络KUSO(恶搞)的鼻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开放,在对西方以及香港新锐杂志的模仿与学习中,中国内地的新锐杂志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它们刚一出现,就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备受青睐。其主要原因在于新锐杂志所呈现出的既共舞又背反的新锐精神和新锐消费理念契合了当代大学生对精神与物质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