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化新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纸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也为探索中的报业延伸发展与转型提供一个好时机,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现实中大量的报纸媒体开拓微博平台,借力新媒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严重的"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报纸媒体的微博平台成为微博上的报纸,这是不利于报纸这一传统媒体的延伸发展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介融合。本文从传播效果论的角度对报纸媒体的微博传播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传统报纸微博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江华  张殊 《现代传播》2015,(4):141-143
本文以18家传统报纸媒体的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选取关注数、粉丝数、日均发博数、平均每条转发数、平均每条评论数和平均每条点赞数为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传统报纸微博影响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报纸微博影响力评价的两个主成分,即"粉丝互动"和"官微发布"。根据这两个主成分,18家传统报纸媒体的官方微博可划分为强势领先型、官微主导型、粉丝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和全面落后型五类。研究发现,传统报纸微博的影响力水平分布不均衡,影响力偏低的报纸微博较多,影响力较高的报纸微博偏少。  相似文献   

3.
媒体微博在过去一两年中显示出很强的影响力,统计显示每两个新浪微博用户中就有一个用户关注了某一个媒体微博,且媒体微博中,纸质媒体微博(含报纸、杂志)影响力普遍高于其他类型媒体微博.本文选取2012年度新浪微博平台上报纸类微博影响力前三名:“南方都市报”“新闻晨报”“人民日报”微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家报纸微博的内容进行抽样分析,探究其微博发布特点和背后的内容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博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党政媒体纷纷开通微博,包括我国第一大报纸——《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开通微博之后,以其平易近人、不偏不倚的风格赢得无数好评。文章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对"@人民日报"的微博更新时间及频率、影响力、议题内容、微博发布形式及发布类型、对网络语言的使用等项目进行了分析。根据对"@人民日报"微博内容的研究,笔者对党报如何使用微博这一新兴媒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庞旭 《新闻世界》2014,(2):152-154
本文通过对中国内地具有代表性的党报及市场化报纸的新浪官方微博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考察报纸官方微博的发展状况。主要发现有:报纸媒体对于微博平台的运用趋于广泛和成熟,市场化报纸对微博的整体应用状况优于党报;报纸微博热衷于软性议题,其大众化、通俗化、猎奇性、实用性特征明显,党报的官方微博呈现出明显的市场化倾向;报纸的官方微博原创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媒体间的资源共享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6.
自2009年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以来,微博在新媒体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根据《2013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对进行认证的纸媒机构的统计显示,纸媒在所有的微博认证媒体机构中占到了近30%。1可见,纸媒面对市场缩水的情况在积极地探寻着方法,微博作为新媒体的重要形式,引起了广大纸媒机构的重视。同时,《2013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研究》显示,纸媒机构(含报纸机构和杂志机构)中微博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婷 《东南传播》2014,(8):30-32
社会化媒体时代,基于社交关系网的信息传播新形态介入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的竞合便是例证。本文从新闻选题、新闻采集、新闻报道及传播效果四方面梳理了我国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竞合现状,发现微博使新闻生产从专业化走向社会化,丰富新闻来源与选题,方便新闻采集,在新闻报道中与报纸合力互动,呈现出"鞭子新闻"的特征。同时,面临着微博信息传播碎片化等问题。报纸和微博新闻生产竞合的核心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8.
报纸微博是报纸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延伸,是新旧媒介融合的代表。微博对话的展开来源于"传—受"双方的互动,微博发布内容与时间的特征基于理想的传播预设,但读者基于多种原因的误读、错读使得这种理想关系破裂,因此媒体需要搭建新的对话形式,即通过把读者评论主动纳入自身文本的行为,建构起平和、理性的网络对话空间。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一则关于微博上泛滥的虚假媒体的新闻报道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也引起网络媒体的广泛转载和评论,这篇题为《虚假媒体账号活跃微博清末老报纸"诈尸"传谣言》的报道指出,当前大型微博运营网站上存在不少疑似虚假媒体,比如停刊106年的《广东日报》也在微博上"复活",这些疑似虚假媒体发布的消息往往引起网民大量转发和评论,这些被误导的网民中甚至有粉丝数上百万的实名  相似文献   

10.
路璐 《新闻世界》2011,(9):147-148
微博时代中,报纸面临诸多挑战,而传媒竞争归根结底是对公众影响力的竞争,报纸媒体需要强化意见领袖的作用,放低姿态,与受众积极对话以及因势利导、与微博媒体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的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大浪搏击中,积极向多元化、全媒体转型,其中尤其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是,报纸、电台、电视台、杂志几乎所有的媒体机构,都积极搭乘新闻的第一曝光平台——微博,通过微博及时发布和充分延伸其本体的影响力。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2年新浪媒体微博报告》调查显示,《人民日报》微博名列"媒体微博综合榜"前三甲,其阅读人数、与读者互动性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传媒》2014,(4)
正根据传媒梦工场、中山大学全媒体研究院和传媒杂志社合作成立的媒体微博运营研究项目组发布的《2013媒体微博运营年度报告》之分析数据,特制作了2013年媒体微博影响力排行,其中位列前50名的媒体微博中,有13个中央级媒体微博,25个省部级媒体微博,1个地市级媒体微博;宣传导向微博有9个。在这些媒体中,不同类型的媒体微博数量依次为:报纸媒体微博14个,电视媒体微博13个,新浪产品11个,杂志媒体微博7个,媒体网站微博3个,电台微博2个。  相似文献   

13.
微博:报网融合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随时发布更新140字以内的信息,并实现及时分享.2009年新浪网正式推出国内首家微博.注册用户除普通网民外,还有诸多各行各业的名人以及各类媒体.而在新浪微博的"媒体汇"中出现的报纸媒体,绝大多数为都市报.  相似文献   

14.
柳忠实 《记者摇篮》2012,(12):43-44
从2010年开始,由互联网发展而来的微博(包括博客),成为一支新闻新军,其无所不在,迅速便捷,有人惊呼"全民记者时代"到来了,这也让报纸和广播电视的新闻业者齐呼"狼来了"!报纸这个传统的纸质媒体,如何应对微博时代,以赢得更好的发展,现已成为报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问题。微博冲击波微博,即微型博客,目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博客形式,博客作者不需要撰写很复杂的文章,而只需要抒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微博在互联网上的广泛应用,传统报纸媒体对其关注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利用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平台,已成为各大报社所面临的全新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微博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微博在报网互动时代的传播力和传统报纸媒体驾驭这种新型信息传播平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博的迅猛发展,传统媒体与微博的融合已经成为报网融合较成熟的途径。都市报的定位、贴近性等优势,非常适合实现与微博的结合。目前,我国不少都市类报纸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一些运营成功的官博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使微博成为媒体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官方微博的特点对于一些常见门户网站的微博来说,其交互性和及时性强的特点毋庸置疑,并且更便于随身观看,这都赋予了都市类报纸官博新生命,也成为官博的特点。对都市报类媒体而言,微博延伸出  相似文献   

17.
以往,读者只能从报纸、杂志、电视、书籍、网站等媒介获得对作者、编者的认知,如今在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上,作者、编者不再遥不可及。编者、作者和读者之间经由自媒体形成了较传统媒体更为紧密、微妙的"微关系"。厘清并利用这种"微关系"进行关系营销,势必会为发展遇到"瓶颈"的图书出版业带来曙光。一、"微关系"带来的出版变革1.自媒体上"自产自销"据新浪微博2014年3月15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  相似文献   

18.
在2010年这个社交媒体的整合年中,微博异军突起,以140字的"博博生机"赢得了大众的认可,改变着信息的传递方式.报纸面临微博的冲击,机遇和挑战并存. 微博的特点和优势 从最早的美国Twitter,到2009年8月份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已经成为中文上网人群的新宠.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集散平台,迅速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新闻源,有的学者甚至将微博视为一种独立的新媒体。在此背景下,我国传统报业也纷纷开设了实名认证的官方微博。本文全面调查研究了我国报纸在2012年7月1日以前开通的微博及相关情况,并对我国报纸开设官方微博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网研究院3月24日发布《2015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报告对2015年1月至12月我国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广播五大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客户端、媒体自有APP等各个移动传播平台的影响力进行评估,并推出"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网站移动传播百强榜"、"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