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爱好者》2011,(10):81-81
曾宪明,河南南阳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3年~198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师进修班学习。曾任郑州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新闻舆论研究所副所长。1997年起任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教授、责任教授,"琴园学者"特聘教授,新闻传播学学科带头人,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点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宛月琴  曾灿 《今传媒》2009,(10):8-10
郑保卫教授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生毕业,先后在国际政治学院新闻系、中国新闻学院任教.研究领域为新闻学与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实践、新闻法制、新闻伦理、新闻教育、传媒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郭赫男 《新闻知识》2005,(12):41-42
复旦大学出版社陆续推出了八位在岗的新闻传播学的集,八位学都是在新闻传播学研究某一专业或方向取得突出成就和重大贡献的领军人物,都是我国一流的新闻传播学。李良荣教授就是其中名的一位,他“从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读研究生,开始研究新闻学。25年来,研究的兴奋点始终在现实即中国的新闻改革,追踪它的变化轨迹,探索它的路径选择,总结它的成败得失并试图为它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4.
丁淦林教授(1932.07~2011.09.14)是江西南昌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原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史学家。1951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55年,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兼新闻系主任、  相似文献   

5.
沈正赋,男,1965年生,安徽师范大学三级教授,文津学者,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学名师。现任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曾在安徽日报社主办的《新安晚报》担任记者、编辑;先后担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新闻业务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副教授、教授、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2010年起到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任教;2019年起担任文化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意识形态建设方向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6.
李晓虎 《新闻知识》2002,(11):17-19
在新闻学界颇有名望的何微先生,一生涉足新闻实践、新闻理论研究、新闻教育等诸多领域,同时也是兼通古文字、考古等学科的专家。南京大学宋新桂教授称他为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家、卓越的社会主义新闻教育家,确为实至名归。[1]何微先生丰富多彩的一生留给世人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闻实践领域,何微先生从一名战地记者做起,曾任新华社晋、京、苏等多个分社的社长,留下厂大量的新闻作品。在新闻教育领域,何老主持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法制新闻系——西北政法学院新闻系,被武汉大学新闻系聘为第一批教授井兼任新闻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南京大学、杭州大学等校新闻系的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7.
日本新闻学者访华团五位教授: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内川芳美、上智大学新闻学科教授春原昭彦、文教大学教授岸田功,创阶大学教授新井直之一、成城大学教授高桥直之,于十月七日到人民大学新闻系访问,进行学术交流。新闻系副系主任秦珪、何梓华和部分教师出席了座谈会。系负责人介绍了新闻系的情况,以及即将成立的新闻学院的计划。日本五教授谈了日本新闻教育、大众传播学研究方面的特点。现将座谈的记录,加以整理,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8年8月25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新闻传播学科咨询组第四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举行。会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学部副秘书长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郑保卫教授根据会议决定,宣布“中国新闻学传播学论坛”成立。多年来,郑教授为新闻学传播学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做了很多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学如何发展?向何处深入?徐培汀教授的回答非常肯定。他认为新闻既有术理,又有学理,不能如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下文简称“学会”)于2008年10月25日成立。著名新闻史学家吴廷俊教授当选为首任会长。吴廷俊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新闻史和新闻传播教育的研究,他还长期担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系主任、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2.
他一直进行跨多学科的研究,开拓了传播学的新天地,他学术研究涉猎领域广泛,是目前国内传播学者中为数不多的广泛涉猎多个学科领域并有着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他是位理论功底深厚并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传播学者,是当下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少壮派代表,他就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飞教授。吴教授在担任浙江大学新闻系和新闻学院负责人期间,在他的努力下,素以理工科见长的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学院之一。在吴飞教授担任院长期间,他在全球范围广纳贤才,引进一大批优秀的海内外青年才俊。有国际视野的海外兵团加盟淅大,极大地壮大了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后备力量,将浙江大学的传播学学术声誉传向世界,提升了浙江大学的学术地位。俗语有云:“学不在多而在精”,吴飞教授却偏偏“多而精”,通过本刊,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所学“既多又精”的传媒学者的风采。  相似文献   

13.
《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11》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先生2011年4月出版的新书。自《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2006》出版以来,本书已是该系列出版的第六本。书名冠以出版当年的年号,而每年的《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以下简称《解析》)都是对前一年我国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者》2015,(2):2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新闻传播学大辞典》近日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辞典不仅大幅更新了1993年版的《新闻学大辞典》,首次集纳了传播学的成果。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维客、威客、闪客、微博、微信、移动终端以及媒介融合等新闻传播学科最前沿研究成果都囊括其中。辞典历经6年多编纂,由两位中国著名新闻教育家99岁的甘惜分和88岁的方汉奇教授担任顾问,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童兵教授、  相似文献   

15.
张昆,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6.
第五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篇目题目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广东传媒的发展》吴文虎暨南大学新闻系主任、教授《权力结构、经济发展与新闻体制:香港和新加坡的比较》陈韬文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教授《信息传播在生产力要素中的聚合作用》刘...  相似文献   

17.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首席教授李良荣,应邀参加了暨南大学新闻系55周年系庆暨新闻学院揭牌仪式大会,并做了《中国媒体大整合》的专题演讲.李良荣教授理性地分析了中国媒介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对当前中国的新闻改革、媒体整合应该采取的举措,提出了很有价值的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16日至17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浙江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传媒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卓越传媒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浙江传媒学院举行。英国拉夫堡大学的格雷厄姆·默多克教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高级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孙志刚教授、香港浸会大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传播学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没有55个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不是一部完整、科学、系统而全面的史学著作."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拓荒者、毕生致力于少数民族新闻研究的白润生教授这样强调.  相似文献   

20.
他一直进行跨多学科的研究,开拓了传播学的新天地,他学术研究涉猎领域广泛,是目前国内传播学者中为数不多的广泛涉猎多个学科领域并有着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他是位理论功底深厚并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传播学者,是当下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少壮派代表,他就是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吴飞教授。吴教授在担任浙江大学新闻系和新闻学院负责人期间,在他的努力下,素以理工科见长的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科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好的传媒学院之一。在吴飞教授担任院长期间,他在全球范围广纳贤才,引进一大批优秀的海内外青年才俊。有国际视野的海外兵团加盟浙大,极大地壮大了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的后备力量,将浙江大学的传播学学术声誉传向世界,提升了浙江大学的学术地位。俗语有云:"学不在多而在精",吴飞教授却偏偏"多而精",通过本刊,让我们一起领略这位所学"既多又精"的传媒学者的风采。吴飞,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985三期创新平台"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研究院"院长。兼任国务院新闻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指委委员,教育部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科基金评委,中国新闻奖及长江韬奋奖评委,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钱江学者。China Media Research(USA)编委、国际新闻界编委、China Media Reports Oversea(USA)副主编等。出版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获中国青年社会优秀成果专著类最高奖,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部2010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大学优秀竺可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