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长期以来,媒体人对负面新闻持有偏见,认为负面新闻就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报道。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思想下,负面新闻一直是媒体不敢触摸的禁区。近些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信息透明与公开的程度提高,随着舆论环境逐渐宽松和媒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从一些固有的新闻宣传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正确区分"负面的报道"和"报道的负面",负面新闻有了宽松的报道空间。但是,如何处理好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的比例,如何掌握负面新闻和正面新闻传播的节奏,如何让负面新闻不会产生负面影响,都是我们媒体人应当长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丹丹 《新闻传播》2012,(4):143+145
要将真实的中国呈现世界,负面新闻题材就不能成为报道的雷区。对外宣传媒体应该第一时间报道负面新闻题材,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本文以"粮食安全"问题为切入点,以中国日报和USAToday对同一"负面新闻题材"——粮食安全进行文本分析,为我国外宣媒体报道负面新闻题材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媒体对负面新闻的报道呈现出"扎堆儿"现象,海南校长带学生开房、厦大博导性骚扰女学生、南京虐童事件等,由某一事件引发的对某类事件的争相报道的现象比比皆是。负面新闻报道有积极的一面,但当负面新闻成为新闻报道的主旋律时,就应该引起新闻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深思。本文从传者、受者、媒介三个方面出发,分析负面新闻"扎堆儿"报道的原因,并对由此所带来的社会传播效果做了简单研究。  相似文献   

4.
周瑞 《今传媒》2011,(9):55-56
负面新闻会产生负面效果,而大量报道负面新闻,会使民众对这个社会的某一个方面失去信心。比如:某一个城市大量出现刑事案件的报道,受众就会对这个段时间段的城市安全产生怀疑。很多时候,负面新闻并不负面,它具有比正面新闻更强大的正面影响力。作为党报新闻人,要把握好负面新闻正面报道的度,要发掘挖掘"负面"新闻的正面细节,引导正面情感,调动广大受众的正面阅读情绪。  相似文献   

5.
罗君 《新闻窗》2015,(2):28-29
在传统媒体的日常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怪现象,例如:在南部省份发生的负面新闻,会由北部省份的媒体来率先进行报道;在北部省份发生的负面新闻,则会由南部省份的媒体来率先进行报道。对一些负面新闻事件,当地的媒体一般会"失声"、"失语",最多是过了很多天以后再来一个"转载"。这是什么原因?是当地媒体竞争不过外地媒体,还是当地记者  相似文献   

6.
"负面报道","负面新闻"的概念始于何时,暂且无从考据,此说与日俱盛却是有目共睹,并且还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新闻"等说法,不仅新闻管理部门在说,有关领导在说,就是传媒业界和学界也习惯了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负面报道"、"负面新闻"的概念始于何时,暂且无从考据;此说与日俱盛却是有目共睹,并且还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新闻"等说法.不仅新闻管理部门在说,有关领导在说,就是传媒业界和学界也习惯了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8.
赵杰 《新闻采编》2012,(3):14-16
我国媒体公认的"负面报道"的概念负面新闻报道的提法在中国由来已久,作为一个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概念,其是是非非长久以来存在于新闻从业者的争论视野中。学者张威在其著作《比较新闻学:方法与考证》中,曾这样定义负面新闻报道:负面报道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  相似文献   

9.
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是具有新闻价值的消极的事实所释放出的信息。"①它通常包括地震、飓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社会上的对一切违背法律或伦理道德,与人类社会进步潮流逆向而动、损害人类利益的事件或现象。负面新闻信息不同于负面报道。负面新闻是那些产生了负面效应的新闻报道,而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舆论界对负面新闻的禁忌正在逐步消除,负面新闻报道已经从仅供领导阅读的《内参》变为了老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这是社会的进步,这是我们党和政府自信心的表现。但是,对于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负面新闻,还存在不少的误区。为此,对待负面新闻的报道,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努力让负面新闻发挥积极作用,并为负面新闻的采写和发表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支持。一、正确认识负面新闻胡耀邦同志曾说过:"我们这样的大国,今天如果有谁专门收集阴暗面,每天在报纸上登一百条,容易得很!如果把一百条集中到一张报纸上,可以整整的覆盖四个版面,搞成彻头彻尾的阴暗画面,那就不真实了。  相似文献   

11.
负面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报道形式,近年来备受学术界关注,适度报道负面新闻信息则更能充分地发挥媒体的引导舆论与监督职能,本文从"瘦肉精"事件入手,剖析负面新闻报道的特点、积极作用及其发展困境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负面报道"的概念始于何时,暂且无从考据;此说与日俱盛却是有目共睹,并且还派生出了"控制负面报道""减少负面新闻"等说法.  相似文献   

13.
媒体新闻报道中的负面新闻往往更能吸引公众。为了便于受众对报道内容进行归类和接受,负面新闻常常采用标签化的策略。媒体制作的标签和泛化的群体或个人全面评价之间的关系凝固僵化,形成对报道对象的污名化。从标签的制作过程来看,报道者一般先以"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对报道对象的属性进行定性,然后用非常精炼的结构、固定的话语叙述出来,完成标签的制作。标签完成后经过媒体的报道成为社会集体记忆和刻板印象,也成为了社会认知报道对象的框架。社会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之间互相"标签化"导致互相"污名化"。同时,以标签去思考,妨碍了受众理性探讨和深入思考,进而丧失理性判断。因此,媒体应该全面系统地呈现事件信息,不要轻易"贴标签";同时负面新闻的报道对象应积极应对,将真实正面信息告知公众。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闻媒体一贯坚持的报道方针是"以正面报道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负面报道多受限制。尤其是地方党报,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是严格控制负面新闻报道的篇幅和数量。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正面就有其负面,相互补充才能完美。因此负面新闻也是正面新闻的重要补充,报道得法,能够成为缓解矛盾、宣泄情绪、惩恶扬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统计分析了从2001年8月北京申奥成功,到2008年9月北京奥运会结束,《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等5份报刊的负面新闻数量变化,发现负面报道总体数量先增后减,顶峰是在2004年,但自然灾害类的负面新闻一直呈现增长趋势。在各类负面新闻中,体制类负面新闻所占比例最大,头版所刊负面新闻的比例在逐渐减少。不同类型的报纸对负面新闻的刊发亦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认为报刊上负面新闻报道规模的减少会引起中国社会中其他不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美  胡泳 《新闻记者》2012,(2):33-40
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是对外传播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领域。如何报道负面新闻信息,既是对媒体传播能力的考验,也是检验媒体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一个契机。本文以7·23动车追尾事故为个案,以中国日报网站和新华网英文版对事故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与个案研究结合的方法,考察两家网站在报道负面新闻信息方面的表现,借此分析中国对外传播中负面新闻信息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负面新闻信息如何传播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讨论这一问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本文认为,所谓负面新闻信息,是指负面性社会事实的新闻报道。负面新闻信息的报道在一定条件下是必要的。对于负面新闻,我们应该采取的策略是辩证处理新闻现象,真实全面报道新闻事实,多种渠道传播新闻信息,力求负面新闻事实传播收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负面新闻信息是指"消极的(或不好的、有害的)新闻信息"。它针对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冲突、失衡、不和谐的变动,表现出的是非人性的特质。如各种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意外事故以及现实中人性的虚假、贪婪、萎靡、落后、愚昧等等。一、新闻报道中引导负面新闻的重要性其实,对负面新闻的报道,给受众带来的启示,并非只有恐慌、压抑等消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负面新闻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传统媒体的“负面新闻”报道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中国最权威的新闻机构新华通讯社与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负面新闻”日渐增多。  相似文献   

20.
在风险社会中负负面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其内容的震撼力也日益增强。新闻媒体在满足群众绅社会动态知情权的同时,也要孝虐社会大众的承受力等因素,注意把握负面新闻报道的尺度·在社会大众对负面消.忽的知情权以及负面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之阐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