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彦 《商洛学院学报》2007,21(2):F0002-F0002
我和李育善并不熟,但名字却经常听人说起,有时也在报刊上见到他的文章。知道他是商洛人,是市府公务员,是处长,也是作家。在商洛地面,说作家也不怎么令人稀罕,这事情侍弄的人多,倒是处长更紧俏些。李育善既当紧俏的处长,又当作家,忙碌便可想而知,这两样事都要务好,  相似文献   

2.
<正>首先,我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研讨会,李育善是一个好作家,我和他是老乡而且是一个镇子的。其次,举办《走过丹江》研讨会对作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总结经验、提高自己,这对建立作家声誉,扩大作家社会影响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他们来说,作品能够作用于社会并受到社会的关注,是每一个作家创作的动力和希望。为什么我今天很高兴呢?因为研讨会在咱们商洛学院举办。在国外,文学都是围着大学转的,作家都是大学的作家,研究也都在大学里面做,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由商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商洛学院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商洛学院学报》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扎根生活、真诚写作——李育善散文集《惊蛰之后》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来自西北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商洛市作家协会等单位的三十多位知名学者、作家,围绕最近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李育善散文集《惊蛰之后》进行了热烈地研讨。副校长刘宝盈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非虚构散文创作方面,李育善是一位取得重大创作实绩的作家。李育善散文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大都来自于他自己的生活体验、工作经历、社会调查。李育善的散文书写他的故乡记忆、反映山里农民的故事、描写丹江传奇,反映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陕南农民的生活变迁与思想情绪,揭示了社会转型中的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现了鲜明的现实感。李育善的散文视角独到、观察细致、笔触优美、富于哲理,拓宽、丰富了非虚构散文的题材与写法。  相似文献   

5.
李育善新出的散文集《山里的事》收入文章近八十篇,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写他的家乡商洛风土人情的。我读了这部地域色彩很浓的集子,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作者通过他记叙的一个个人物和故事,将陕西商洛地区当下那勃勃生机的生活风貌和发展态势呈现了出来。乡土风情素来是作家喜欢描写吟咏的对象,跟许多作家站在家乡之外写家乡不一样,李育善笔下的风土人情更具鲜活味儿,他的这些文章就像是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瓜果树苗,青枝绿叶,葱翠可爱。这是因为作家从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他是时刻与这片土地联系在一切的,他的根,他的爱都在这片土地上。他以一颗虔敬的心,记下了这片土地上一个个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他们的欢乐以及烦恼,让我们感觉到这一切都是正在上演的一幕幕活剧,这是一个立体的活的商洛。  相似文献   

6.
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大名传神州,饮誉海内外。“李育善在商洛写作军团里是佼佼者之一”(方英文语)。他的《李育善散文集》2006年4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文坛的较大反响。贾平凹说“他的作品,我大多读过,非常喜欢。”“这是一个可以做长久朋友,一个可以托付大事的人。”陈忠实认为,“育善底气很足,作品有真情、有个性。”当代资深评论家肖云儒先生感慨:“育善给当前的散文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孙见喜先生读罢育善散文深有感触地说,他“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再次印证了‘形散神不散’的写作理论。”现刊发京夫、孙见喜等部分著名作家、评论家关于《李育善散文集》的一组研究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文如其人     
我的印象中,商洛作家群几乎都是幽默的,如贾平凹、方英文、陈彦、孙见喜、何丹萌等,甚至连做学问、写评论的刘炜评也十分幽默。他们才情勃发,言谈机智,发文幽默。似乎形成了商洛作家群一个共同的特色或者说是标志。如果有例外。似乎有一个,这就是京夫。京夫虽也是商洛籍,但他为人作文的风格,却显得严肃甚至还有些忧患。李育善我没有见过,读他的散文,觉得他与已然形成的商洛作家群整体风格有别。在散文写作中,商洛作家普遍地以幽默机智见长,以贾平凹、方英文为领军,似乎个个在比拼谁更幽默,谁更机智。散文是一种最能显现作者性情的文体,读李育善散文,感觉他是一个宽厚、实诚的人,他的散文也以真诚和质朴取胜。我在这里也幽默一下,“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是不是山中质朴,出山就豪华了?  相似文献   

8.
方习文 《巢湖学院学报》2001,3(4):92-95,119
"散文热"作为90年代重要的文学现象,已引起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它在活跃的文化市场需求刺激下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广泛的传播和蔚然可观的消费景观,作家空前高涨的散文创作热情以及散文创作的多元化格局,使散文创作成为公众话语中的一个中心话语.本文从散文创作的总体情状、其形成的环境和机制、从类型角度关注的几种散文现象以及总体评价等方面做了一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姚家明,商洛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当代陕西实力派青年作家,商洛学院优秀学子。现任商南县文联主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新世纪以来,家明显示了不凡的创作实绩:先后在《北京文学》《延河》《人民日报》等发表小说、散文等百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1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荣获全国性文学奖2次。其作品多取材于社会底层,具有鲜明的秦楚地域文学风格,语言清丽自然,人物个性突出。现刊发著名评论家常智奇等研究姚家明作品的文章3篇,供大家学习和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姚家明,商洛作家群中的佼佼者,当代陕西实力派青年作家,商洛学院优秀学子。现任商南县文联主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新世纪以来,家明显示了不凡的创作实绩:先后在《北京文学》《延河》《人民日报》等发表小说、散文等百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1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荣获全国性文学奖2次。其作品多取材于社会底层,具有鲜明的秦楚地域文学风格,语言清丽自然,人物个性突出。现刊发著名评论家常智奇等研究姚家明作品的文章3篇,供大家学习和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育善散文集》是商洛作家李育善于2006年4月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作者从一个普通的文学爱好者到一个散文作家的成长过程。李育善散文的最大特征是记录日常生活,体悟平常感情;他的散文具有文学精神家常化、文学情感大众化、文学语言日常化等创作特征。在文学大众化倾向已成为消费时代文学主要特征的文化语境下,如何更好地张扬散文的文学精神,建构诗意存在的家园是散文作者以及我们广大读者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2.
作家李娟在她的散文《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中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思考,诠释了生命的内涵。散文表现了身处困境时的努力和希望。散文还表现了忘掉不快后对生命喜悦的感知,以及在生的思考中作家的检点和悲悯。李娟的散文告诉我们,只有立足于自己独特的感悟,这种有关生命的思考才会感人,也才有独特的价值。新疆特有的地域特点哺育了李娟,使李娟的才情得到了应有的发挥。从李娟《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这篇散文中,不仅可以得到有关生命的启悟,而且还可以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山里的事》是李育善于2011年12月底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散文集,主要记写作者在农村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和事,以自己的真实经历和体验为基础,以一个个单独成立的散文篇幅,真实地记录着中国农村改革开放所走过的历程,且有极具特色的农民行为和性格的描摹,叙述真实毫无作态。用农民自己的活的山乡语言,讲述那些发生在农村里真实的故事。李育善正是在不断的创作试验中,寻找到了散文创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唐古文家李观以古文知名当世,韩愈与其交好,为其作墓志,称其“才高乎当世,而行出乎古人”。他在古文运动之前英年早逝,留给世人诸多遗憾。其生平事迹在历代文献中记载甚少,专门研究李观的文章更是屈指可数。整理回顾前贤学者对李观的研究成果,可以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对李观进行恰当的文学评价和适当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15.
李钦业是一位不想当作家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汲汲以求的是为自我生存营造诗意化的世界.20多年来他如燕子衔泥结巢,建构着一个学人的精神家园.自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他先后发表散文近百篇.他的散文饱含诗情,以学者气浓,文化品位高著称.  相似文献   

16.
畅岸的散文集《流年》总体上显得拙朴大气,浑然天成。他的历史文化散文以一种新的历史眼光和现代意识,追寻飘逝的文化诗魂与生命激情,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而他写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系列的散文,则充满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此类散文文体特色并不鲜明,可称之为小说化的散文。  相似文献   

17.
韩子勇文学批评的最突出特点是他以极富光泽与个性色彩的文字,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之间的主从关系,他的写作身份一直游移在评论家和散文家之间。在其获得赞誉颇多的专著《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中,他以文化批评的视角,运用了大量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方法,建构起一个自成一统又文采斐然的文学意义上的西部时空,并以与当代主流文坛前沿相接轨的才识,高屋建瓴地发掘出西部文学创作的危机与潜力。  相似文献   

18.
王十月是新一代打工文学的重要作家,其打工题材的小说和散文创作,体现了作为一个由农村打工仔成长为城市作家的特殊生活经历和现实境遇,表达了一种身处异乡的漂泊感和对漂泊的反抗意识。他通过文学创作改写着自己和打工群体"乡下人"、"打工仔"的身份,谋求更高的身份认同,这对作家的艺术创作提升和现实身份重构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乔忠延以敏锐的散文家的目光,运用自我的文学话语发掘朴质、厚重的尧文化下的梦中家园——尧都临汾。其散文创作对尧都文化资料进行重新认识与阐释,发掘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作家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其散文创作体现出对晋南文化独特的审美感悟和精神体认。  相似文献   

20.
作为内蒙古散文作家,舒正钟情于散文创作,近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化散文和抒情散文。作家在创作中。摈弃矫揉,以传统抒情之美成就了一组具有审美意象韵味的抒情散文。“花”是舒正散文中最常见的意向。散文以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花”意象,与人生情感中最珍贵的亲情自然糅合成亲情之“花”的意象,素朴而令人感动,使舒正散文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