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夔是南宋大词人,一生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作格律严密,素以空灵含蓄著称,然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他评价不高,其原因在于姜夔其人其词离王国维推崇的"境界"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
诗歌创作历来推崇即景即情之作,南宋词人姜夔深悟吟诗填词这诸种情状,但其过重辞句的流弊历来是词坛上一个常盛不衰的评点话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国维的"隔雾看花"说。但如何看待姜词"隔"与"不隔"一直是词评史中的焦点,并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的一个重心。本文试图通过多元解读,探询王国维对姜词一些不能明确表情达意的词句进行批评的学理价值,并归纳姜夔词作"气体雅健"的特点,以及他讲究脱俗妙悟,讲究重文轻质的词人个性。  相似文献   

3.
宋末元初,周密、王沂孙、张炎等成为受姜夔词影响最大而又成就较高的一批南宋遗民词人。共同的人格追求、相似的人生际遇使这些南宋遗民词人非常尊崇姜夔,把他的创作奉为唯一典范。以这些南宋遗民词人为主形成的宋末元初词坛最具影响力的"姜张词派",开启和推动了元代词坛"复雅"风气的形成,其影响直至元代中期被誉为"一代正声"的张翥等人的创作,这是姜夔词传播与接受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4.
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清代的命运可谓非比寻常,先由浙西词派的推尊,形成"家白石而户玉田"的盛况,而后的常州词派则对其大加贬斥.郑文焯是常州词派后期"变革型"的一位词人,他变革的其中一点就是学习姜夔的词.其词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均可见对姜夔词的接受之迹.  相似文献   

5.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 ,诗词兼擅 ,《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 ,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 ,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 ,同时也带来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 ,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姜夔是南宋著名词人,诗词兼擅,《白石道人诗说》是姜夔诗歌创作的经验总结,也体现了他的艺术理想和追求。姜夔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高超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有若干不足。把握姜夔诗学观及其对词创作产生的多重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姜夔词的艺术特色及其词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才华出众,以词名世,备受时人推崇。他抱有"致君尧舜"的信念,但却命途多舛,最终未能显达仕途。经历坎坷,一生徙转江湖,年轻时结识合肥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但也是聚少离多,中年之时无奈分离,至死未能相见,以致留给词人无尽之悲。词人外表的放旷、潇洒,根本无法掩饰内心那种失落所引起的痛苦,这种痛苦愈演愈烈,以至终老也未能释怀,而这些都在合肥情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也由此看出姜夔是个对感情深挚专一的至情至性之人。  相似文献   

8.
<正>提及宋词,人们早已习惯用"婉约"和"豪放"来划分流派。但细细品读宋词,就不难发现,还有一些词家的词作,既无"婉约"派的绮罗香泽之态,又少"豪放"派的粗豪激越之势,其中的代表人物首推南宋词人姜夔。最早给姜夔词风定位的是南宋词人张炎,他在《词源》中称赞:"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又说其词"不惟清虚,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到了清代,词评家更是多以"清空"、"醇雅"、"清丽"等概述姜夔词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杜娟 《考试周刊》2011,(15):13-14
姜夔(1152—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姜夔一生浪迹江湖,不曾入仕,布衣终身。他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扬州慢》一词即是他自度曲所填之词。词牌词题统一,因写扬州战后之景,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相似文献   

10.
<正> 词人姜夔虽不是南宋政治显要,也不是文坛巨子,但其词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而被誉为“格律”词派代表,一向为词学研究者所重视。姜夔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浪迹江湖。曾寓居、往返于合肥及江淮间。在他的七、八十首词作中,有三分之一左右与合肥有关。词人似与合肥结下了不解之缘、合肥成就了词人的创作业绩,是他创作生涯中一个很值得纪念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艾晓玉 《华章》2007,(10):181-181
"重、拙、大"是晚清著名词人况周颐的理论核心,"境界说"是王国维的美学理论的核心.本文试从词格、词笔、词旨等方面这两种学说进行比较,认为二者许多地方似乎意指相同,但实际上却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纳兰性德,本名成德,字客若,别号愣伽山人,清初著名满族词人,满洲正黄旗人.王国维曾赞扬纳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代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相似文献   

13.
解读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词人,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姜夔词中。触目尽是“梅花”意象。遍检《白石诗词集》,可寻得以梅花为题或关涉梅花的作品有二十八首。词人在作品中频繁地使用“梅花”意象。并非出于偶然。是有其中的原目所在的。笔者在拙文中。以此视角为切入点。试图揭示出姜词“梅花”意象的多重内涵。笔者认为:姜词中的“梅花”意象。既是作者冷僻、孤傲人格的比附,又与萦绕作者心头的“西湖意情结”和“恋人情结”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吴文英,号梦窗,南宋后期著名词人,与辛弃疾、姜夔齐名,被誉为"南宋三大家".他善于汲取前人的艺术经验而又另辟蹊径,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与独特的创作风格.文章从感知方式、结构形式及审美功能等方面对其"炼词炼句"的艺术手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创作了一部分寿词,属于俗词的范围。姜夔通过炼字和典故的运用,追求意境和语言的雅化,用俗体写雅趣,化俗为雅,以期达到“雅”的目的,但是仍然不能摆脱俗词题材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王军 《现代语文》2007,(12):38-38,35
姜夔南宋著名词人,才华出众,以词名世,备受时人推崇。他抱有“致君尧舜”的信念,但却命途多舛,最终未能显达仕途。经历坎坷,一生徙转江湖,年轻时结识合肥女子,两人一见钟情,但也是聚少离多,中年之时无奈分离,至死未能相见,以致留给词人无尽之悲。词人外表的放旷、潇洒,根本无法掩饰内心那种失落所引起的痛苦,这种痛苦愈演愈烈,以至终老也未能释怀,而这些都在合肥情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也由此看出姜夔是个对感情深挚专一的至情至性之人。  相似文献   

17.
姜夔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其词章法有其独特性。章法的中心为起、结、过片三者,而其过片尤具特色。姜词过片有碍而实通——承转自然、深化递进——词旨更深、融为一体——紧密连接及发起别意——异军突起等四类,从姜夔词章法结构就可以看出他多方面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认为南宋词人姜夔(1155-1221)"主韵".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将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等同列为格律派.上述众人显然有共同之处;继承了北宋周邦彦的衣钵,重音律,重字句,语多深婉韵味.历来论家对姜夔和音乐的关系、词作辞藻方面的特色颇多研究,此更证明姜夔与周邦彦相亲.陈延焯在<白雨斋诗话>中拈出气体一词,认为"气体之超妙,则白石独有千古,美成亦不能至."笔者认为如果从气的角度切入,姜夔和周邦彦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9.
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以其运用"小序"的写作特色,全篇统领章旨,词风"清空",飘逸潇洒,形成宋词中和之美的美学境界.此词借扬州盛衰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淑世情怀和爱国的思想情结.  相似文献   

20.
婉约和豪放之间的评判标准一直没有明确。实际上,不管"婉约"还是"豪放",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词人写作皆出于真情。以宋代著名词人苏轼为例,他的词豪迈中见婉转,融写景、叙事、抒情三者于一体,因为他的真情实感使他超越了一种风格的约束,呈现出了难觅端倪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