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疾病不但是医学上的关注对象,而且在文学中也具有极其深广的内涵。孙频的小说中不乏对疾病的描写,疾病已经超越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生理病象与具体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孙频的疾病书写多具有指向性,既有形而上的反映又有形而下的思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时代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隐喻和内涵。  相似文献   

2.
孙频作品中呈现的生命图景及生死态度与佛教生命观相暗合。其对因性别、欲望、人性的恶及社会的压迫共同造成生命苦难的叙述,带有浓郁的罪感文化。为消解生命的痛,孙频尝试借助爱、肉体受难、发泄性欲、皈依宗教进行自我救赎。继四种救赎方式失效后,孙频转而崇尚人性力量主导下的“活着宗教”,并主张回归生命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学校体育教学中,除了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疾病或身体有残障的学生,教师还经常碰到一种学生,即身体素质过差或者心理素质过差的学生。前者表现在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20(偏瘦)或者BMI〉26.5(肥胖)上。后者表现在体育课的时候心理上的胆怯、自卑,对体育课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这些学生没有体育爱好,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爱的教育会使之枯燥”,教师应运用自身的爱的能力,全面、真诚地接纳每一名幼儿,包括身体上出现特殊疾病的孩子。教师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能够帮助他们建设轻松合群乐学独立的健康心理,愉快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说:"我们对学习差和跟不上班的学生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所做的科学考察得出结论:这些学生中之所以有85%的人学业落后,知识贫乏,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不合格以及留级,主要原因就是健康状况不佳,身体患有某种疾病或者有什么毛病,而且往往是医生所无法察觉,而只有在父母、医生和老师共  相似文献   

6.
潘玉娥  王勇 《学子》2012,(7):31-32
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无私的爱。在班级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或者是家庭异常贫困、或者是成绩落后、或者是问题不断、或者是平平淡淡、或者是心理还有点异常,成了不受班主任看好的学生。但班主任就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正视和关爱所有学生,甚至要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张晓 《天津教育》2011,(2):48-49
一、宽严有度,师爱育人 师爱是教师基于学生的身体、心理、意志、品质、学业等方面的发展而付出的理智的思想感情。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亲朋之爱。父母之爱,关心孩子身体、学业的多,关心心理、意志品质的少;亲朋之爱,夸大优点的多,指出缺点的少。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过宽,有的要求过严,这些都是缺少教育理智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意识到,健康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如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精神上和社会各方面适应上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和适应社会的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人老活得棒,全靠精神扛";"精神好,身不倒"。从医学角度看,这些话不无道理。医学家认为,精神是生命的支柱。它可以征服疾病,抵抗衰老,战胜艰难险阻。一个人精神不振,身体就会虚弱;精神崩溃,身体就会垮掉,疾病也会乘虚而入。如果精神振作、乐观自信,就有能力战胜困难,即使身患重病,也有信心与疾病抗争,并最终战胜疾病,重获健康。精  相似文献   

10.
世卫组织对健康做过这样的阐述:健康是人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心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各个教育环节中都应有所体现。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分析,指出开展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地教学实践,说明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做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