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再次执教周晓枫的《斑纹》,仍然感觉她的文字既美又难。美在"妖艳",难亦在"妖艳"。各种表达方式,各种修辞手法,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纷繁的意象,大胆的修饰,奇异的想象,深厚的意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用不到的。初读颇感费力,细品却深陷其中。"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用意想不到的表述方式,表达出我们意  相似文献   

2.
不完美     
偶然在以前的高中语文书中翻到《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课,老师在讲台上给我们讲维纳斯的断臂如何引发无限联想,如何因祸得福拥有残缺美的场景似乎还历历在目。还记得当时有个同学关于残缺美在课上的发言:"正是因为残缺美,我们才有要使其完美的冲动,于是冲动本身成了一种美,不完美变得完美。"高中的学习也难得完美,有人偏语文、英语,有人偏数学、物理,出现了各种型号的"断臂维纳斯",可是这时候我们却没有了欣赏艺术品的闲情逸致,  相似文献   

3.
豆腐颂     
<正>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做汤做菜,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意所欲。"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女作家孟瑶说:"它可以和各种佳肴同烹,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它也可以自成一格,却更具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吸引力。"豆腐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相配合,能使樱桃更红、木耳更黑、菠菜更绿。它和火腿、鲥鱼、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是有生命的,欣赏文章是一种审美,也是一种快乐。课文中处处皆有美。如《醉翁亭记》中的"林壑尤美",《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之美,《我的空中楼阁》中"山如眉黛"般的美,《春》中的色彩、图画之美。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基本上都是为考试分数而学,老师也是为考试而教,我们都忽视了语文给人们带来真正的精神上的愉悦,审美上的快乐。同学们对语文认识不够,兴趣不高,更谈不上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其中的美。  相似文献   

5.
残的魅力     
石弓  路伟 《内蒙古教育》2007,(8X):33-33
断臂的维纳斯只是一种偶然,但这种偶然所创造出来的美却胜过它完美的本体,一种超过了原作的美。在这里,残是时完美的一种修改。有许多传世的艺术品,似乎我们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把它们残一下,让它们更美。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人的眼中读书总是有好处的--人们不是常说"开卷有益"吗?并且把它奉为至理名言,用它来激励人奋发读书.但仔细推敲一下"开卷有益"这句话,觉得这种说法有点含混,似乎还有不妥之处.世界上真、善、美与假、恶、丑是并存的,书能例外吗?如果我们良莠不分,饥不择食地读各种书,那"开卷有益"一说就未必是正确的了.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将音乐课请到我们的美术课上。这时肯定会有人会说:美术课和音乐课是不同的两门课,为什么你的美术课上会请音乐呢?从表面上看,美术与音乐虽在文化形态上不同,然而美术和音乐都是艺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它们相互可以依靠,相互可以陪伴,相互可以影响,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就像俩姐妹一样,它们俩姐妹都是把"美"这样的东西撒向人间,给人类的精神世界增加了丰富的色彩,让人类生活更美,更快乐!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只有娱乐没有音乐的时代,似乎你"不潮、不雷、不搞",就难以在市场上立足。"不够爆炸,怎么有话题让我夸?"——陈奕迅的《浮夸》一语中的。然而,真正能雷出Lady Gaga神话的"鬼才"又寥寥无几,于是,各种"低端雷"总是侵袭我们的耳膜。国内唱片行业江河日下,韩流日系又风头正劲地抢滩国际市场,让国内本就不够成熟的造星体系更难显竞争力。而在另一面,广场上的阿姨奶奶大跳《爱情买卖》《最炫民族风》,  相似文献   

9.
我们热爱生命,因为生命是宝贵的。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生命又是脆弱的、短暂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好生命教育素材。让学生用心感受“……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位学生正在声情并茂地朗读着。  相似文献   

10.
自钱梦龙老师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以来,教育界同人似乎都认可了这种"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然而在教学的实际操作层面上,"主体"和"主导"到底以谁为"主",始终是我们的一大困扰。当下,"平等对话"的理念更时尚,  相似文献   

11.
关于美的定义众说纷纭,然而不管怎样,美是一种表达,美是一种吸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也更是我们生活质量的要义。人的长相有一个美与不美的区分,但从理性辩证的角度来说,人的美又不以面貌的俊丑作为唯一。我们且不论心灵美与外表美之间的互补,但只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回头率并不是100%地给了美貌的人,其中也有相当大的比率肃然凝眸地给了气质极佳的,因为好的气质,同样也会给人带来美的吸引。吸引,本身也是我们教育的努力追求。因此,“教育气质”这一词眼,也便映人了我思绪的眼帘——从追求生命美丽的心灵萌动,去塑造我们自己独特的教育气质,从而让我们更有魅力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2.
正"时间"这个概念很奇特。它是我们每个人手里的一把佩剑,似乎平时也没什么用。钟表天天挂在我们面前,各种版本的台历、日历也提示着我们时间——可就算晒朋友圈,晒的也是句子,绝不是日子。时间,是特别容易被我们忽略的东西。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是反过来的,我们非常轻易就被时间忽略了。所以,我们在生命的这条河里,刻舟求剑。大家手机里的拍照软件已然全部替换为"美颜"模式,显得瘦、看上去美是唯一标准。我们习惯了修完图再发朋友圈,显得时光的痕迹在我们身上很不明显。其实,肩周炎、颈椎病或者其他亚健康疾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小红帽"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是凶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蛇是恶毒的;"狐狸与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狐狸是奸诈的……道德评价、情感认同、价值判断与年龄相伴生长。当我们的思维方式被知识和观念驯化的时候,我们就很难读懂周晓枫的《斑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化是一种启蒙,但文化也会  相似文献   

14.
<正>诗歌,是四种文学样式中最美的一种,它的美由外而内,既有形式美、音韵美,又有语言美、结构美,更有意蕴美、情趣美。学习诗歌,应从"美"字入手。然而,如今的语文教学却无法将诗歌中的内涵传达给学生,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一大弊端。本文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展开论述。初中语文是整个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是一门用于交际的课程,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5.
郭炳山 《中国德育》2013,(12):70-72
作为一名初中的班主任,我们面对着一届又一届追随"非主流"、喜欢使用火星文和各种符号、敏感兴奋、容易冲动的"麻辣"学生,我们曾经使用过一些"麻辣"手段,发生过"麻辣"教师与"麻辣"学生斗智斗勇的故事。然而,我的感受是:实施柔情管理,更能让学生动情,有利于打造和谐班级。有一种关爱叫"做一朵蘑菇"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精神  相似文献   

16.
正美的事物,总是给人醉心的感受。一提到美,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人、花、环境的自然美,或者是悦目的图画、动听的乐章、精妙的诗文等艺术美。然而数学,这自然科学的皇宫里面,却蕴含着比诗画更美丽的景象。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的一句颇打动人心的名言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说:"哪里有美,哪里就有数。"但事与愿违,在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课程,伴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漠,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现象,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是否对学生有过审美教育,帮助他  相似文献   

17.
从原方案可以看出这是一项艺术活动,教师将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三个部分逐层推进,可谓环节齐全,结构完整。但活动过程似乎还不是很完满,给人一种"点到为止""不畅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正>择偶固然要选美,然而人之美不仅表现为容貌、体型、服饰打扮等外部美,更取决于情操、才智、学识、胆魄、道德修养等内涵美,而仪态、礼貌、风度乃至谈吐、举止、表情等,则是介于内涵美与外部美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或者说是内涵美的外在表现。因此"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  相似文献   

19.
从教十几年,每每有这样的困惑:一个新入学的孩子对绘画总是充满了兴致,书上、墙上、地上……到处都能留下他们那充满意趣的线条。尽管那线条有些稚嫩,有些"无知",但却表现出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向往,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喜的画面呀!然而,当孩子们在我们苦口婆心的教诲下,在技法的反复操练下,他们却失去了对美的那种"原始冲动",更失去了对美的感受与表现……每当"一个轮回"过来,我的心也随着他们从"生"到  相似文献   

20.
概念简论     
<正>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语词看作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在语词的层次上,语词是一种在"我"之外的可视的符号,各个语词都是孤立的、静止的,解释时,可以采用拆解的方法,在运用时,似乎觉得是我们在搬来移去,任由我们调遣。然而,"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每个词的意义是一种类化或者一种概念。"1哲学家认为,每一种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包含一个概念2。从概念的层次理解语词要比从物质形态理解语词深刻,这是概念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