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新闻界第一个基金会是怎样建立的?为什么会设“提名”荣誉?中青年记者参评年龄为什么限制在55岁以下?第一届范长江新闻奖有10个名额为什么只评了9名?一位参评者为什么零票落选?四川省金堂县广播站编辑杨登榜是怎样登上了九龙榜的?  相似文献   

2.
一位书评家一边翻阅我案头的“老城市”系列丛书,一边问我:“这套书你们为什么这么编?为什么不出成一套正儿八经的老城市画册?或者直接请几位作家写本叙旧的书,弄几张照片做做插图算了?为什么非得这样编?”我这样回答他:“这样编,好读。而书,首先是要好读。”这...  相似文献   

3.
捍卫儿童     
《青年记者》2008,(13):8
“童年是灰色的,管教之树常青。”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回首童年时光并不觉得“很美”?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过得不像“儿童”?当年鲁迅先生大呼“救救孩子”。今天我们仍不得不疾呼:捍卫儿童!  相似文献   

4.
赖昌星前传     
在成为一件惊天大案的嫌疑主犯之前,他走过了怎样的道路?远华事件的喧嚣早已远去,是时候追问一些被忽略的问题了——远华案为什么发生在这块土地上?为什么发生在赖氏家族?又为什么“成就”了赖昌星?  相似文献   

5.
戴盈 《新闻前哨》2012,(7):32-34
在乌坎事件中,对外报道为什么没有发挥“内外有别”的优势,为什么没能及时施放核心信息,为什么在国外媒体高度关注的事件中一度失声?在转型期的中国,面对一些复杂事件,中国的对外报道准备好了吗?面对“一波三折”的事件,习惯了“一锤定音”的媒体该何时介入?在复杂事件中,中国媒体又有哪些优势?本文尝试以乌坎事件为侧,探讨复杂中国的复杂事件如何对外报道。  相似文献   

6.
男子集体球类整体疲软。恐怕这才是“三大球”需要搞上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人们真正在意的是——中国男人为什么“不行”?为什么一个崇尚集体主义的语境里,集体项目恰恰是最难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这本小册子的书名和作者名似乎都需要解释一下。书名为《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乍一看以为是会条分缕析社会主义种种不可能性,其实英文名是“why not socialism?”不是疑问句,而是反问句,意思是“社会主义如此之好,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呢?”  相似文献   

8.
林夕 《青年记者》2008,(9):21-22
“你为什么想做记者?” “不知道。” “你学什么的?” “激光。” “哦,那你一定很有新闻理想。” “对不起,绝对没有。” ……  相似文献   

9.
阮观荣 《青年记者》2008,(11):51-52
有了范长江新闻奖,还有必要设韬奋新闻奖吗?为什么不用“邹韬奋”的姓名而用“韬奋”笔名设奖?邹家华副总理能给用他父亲“笔名”命名的“韬奋新闻奖”题字吗?本文讲述了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常爱玲 《大观周刊》2013,(4):210-210
早读开始了,我让学生熟记昨天学过的重点句型,并逐人背诵。 “老师,别让我背了,写下来行吗?” “老师,我不会读,但我会写。您让我写吧!?” 面对刚认识的这些孩子的恳求的目光,我欲言又止。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二十年前消失的“哑巴”英语学生在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的今天又复活了呢?  相似文献   

11.
《信息系统工程》2006,(12):79-79
11月12日.《西安日报》刊登一篇新闻报道.题为“计算机市场将预装正版软件首选Linux”。为什么“预装正版软件首选Linux”?Linux是正版软件?何谓“正版软件”?Linux究竟值多少钱?这里只讨论“Linux究竟值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孟亚生 《北京档案》2001,(11):40-41
50年前的1951年5月28日,毛泽东亲笔为苏州一名8岁小学生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后有关部门又制作锦旗赠送给这位小朋友,同时向全国青少年发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号召。当年的这位小学生是谁?为什么毛泽东亲笔为他题词?如今这位“小朋友”近况如何?为什么题词的背景尘封了整整50年———  相似文献   

13.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领袖出版热”正方兴未艾,研究数字特别是研究“8”的图书又开始走红。俄罗斯人怎么啦?为什么越来越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8,(11):45-45
武汉人为什么习惯“汉骂”?为什么喜欢“抖狠”?对武汉人性格中蕴含的粗犷豪放元素,能否加以开掘和改造,使之融入现代都市文明之中?7月30日.10多位来自湖北文化界、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本报。围绕城市文明与人文精神等话题开展热烈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我一直认为互联网本身的意义,是纯文化的,是精神的连线。这种连线的可能性,依赖于“想到”的能力,为什么我就没有想到呢?因为我的“软实力”不够。很不好意思,“软实力”这个词竟然也是一个外来语,人家说得好,我们需要,就不得不用——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四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几乎都听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的“小喇叭”节目,当时大家都很不满足:为什么“小喇叭”只能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广播?为什么“小喇叭”里老是那几个人的声音?而今,他们突然发现,通过网络,自己也能当小喇叭,向世界大声广播。  相似文献   

17.
夏青 《新闻采编》2009,(6):41-42
新闻界普遍感到开展舆论监督难,而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一部分的企业报进行舆论监督则难上加难。为什么“莺歌燕舞”、“歌功颂德”一类的报道遍布企业报版面,而“暴露问题”“督促整改”方面的批评报道却凤毛麟角?为什么一些企业报报道的内容尽是浮在面上、泡在会上的东西,缺乏深度文章?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古人连穿衣戴帽都有如此繁复的礼仪?为什么战乱不断的古代中国却少有宗教战争?中国佛教的观世音菩萨与西方天主教的圣母有关系吗?道家的抽象玄虚之“道”怎样变成了道教的一犬堆神仙鬼怪?怎样理解阴阳五行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被国际社会追踪多年的金正日接班人,现在突然“亮”在眼前,所引起的轰动自然非同小可。不少人想知道,为什么朝鲜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让接班人“浮出水面”,为什么会选择金正恩?  相似文献   

20.
上海最早的红绿灯设在哪条路?最早的横道线是怎样的?从前的交警值勤为什么叫“立角子”?本文将一一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