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汉杰 《寻根》2006,(6):113-114
朱姓历史古老源长,同其他姓氏群体一样,源头很多,其中以始祖轩辕之孙、颛顼高阳帝的苗裔晏安曹国一邾挟邾国一沛国朱氏为主源头,朱姓家族从。。个普通民族,繁衍成长为中华著名姓氏,在当代中国大姓中排第14位,总人口近两千万。  相似文献   

2.
河南: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林英海河南是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历史产物,在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传统风俗诸方面都起看重要的作用。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具有世界上最久远的姓氏传统,从古至今产生过上万个姓氏,经历了大约600...  相似文献   

3.
姚智远  徐婵菲 《寻根》2005,(5):93-95
姚姓是中华姓氏中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自始祖舜帝肇始至今,巳传至130余世。据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百家姓中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泉根 《寻根》2003,(5):115-117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人的姓氏文化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甚至三皇五帝。就世界姓氏文化而言,中国人的姓氏独具特色:一是中国人人人皆有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与民族只有名,没有姓);二是姓氏起源的历史悠  相似文献   

5.
改姓趣闻     
姬传东 《寻根》2008,(6):122-123
更改姓氏是姓氏的30多种来源之一。改姓使得姓氏复杂化、起源多种化、根源神秘化。改姓的原因多种多样,趣味横生。  相似文献   

6.
正"虾夷""五味""小鸟遊"??如此这般稀奇古怪的词汇居然都是日本人的姓氏。关于日本人到底是怎么取姓的,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在古代日本,除了"源""平""藤原""橘"等贵族和武士阶层,以及少数医生和学者之外,其他平民百姓不能拥有自己的姓氏。直至1875年,明治天皇为了方便征兵和征税,颁布了《平民苗字必称义务令》,这项由上而下的摸家底儿工作,强制要求国民都有姓氏。由于法令颁布得太过突然,许多人一时不知该从何下手,便出现了许多就地取材的现象,从而造就了日本五花八门的姓氏。  相似文献   

7.
周运中 《寻根》2007,(6):132-137
众所周知,姓氏的分布具有地域性。袁义达先生在《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里把中国当代前100个大姓按地区分为12组,即华北东部、华北北部、华北中西部、东北、华东南部、华东北部、西北东部、西南北部、华中东部、华中西部、华南东南部、华南南部。该书还研究了宋、元、明三朝姓氏分布,这为当今姓氏地理提供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寻根》2016,(6)
正在福建、台湾等地,人们常说:"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这句话是说这里陈、林、黄、郑四姓的居民很多。其实,除了福建、台湾两省,在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方,这四个姓氏的华侨华人也不少。关于这四个姓氏是怎样迁移到闽、台等地去的,已有一些学者作过介绍。但是,关于这四个姓氏的源头和祖根,专门详细探讨的文章还不太多。如果溯源寻根,陈林黄郑这四个姓  相似文献   

9.
赵建之 《寻根》2004,(5):114-118
赵姓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在全国分布较广的姓氏。赵姓在《百家姓》中居第一位,按人口比例,赵姓为中国的第七大姓。  相似文献   

10.
巴蜀土姓氏上承古代,累世繁衍,至今不绝。今川人虽多外迁入蜀的后裔,但历代外迁入蜀中,却颇多最初由蜀迁出的后裔,其中湖广籍的川人数量尤多。本对巴蜀土姓氏进行清理,不但可以从姓氏角度寻根,亦可由此了解古代巴蜀通过接受、采用汉姓、汉化以至逐步汉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图腾与人名     
采诗 《寻根》2005,(3):60-61
尽管遥远的图腾崇拜早已沉埋于不可复现的岁月里,我们还是可以从上古的史料里发现国人以图腾命名的迹象或事实。  相似文献   

12.
姓名的由来     
郭军宁 《寻根》2007,(3):116-120
当今,人皆有名。一般说来,孩子尚未出生,年轻的父母就已为他(她)们起好了名字。婴儿降生了,父母就要为他(她)们报户口,在户口簿上填入孩子的名字。为什么人人都要这样做呢?因为名字是识别人类个体的符号,是人在社会交往时的身份标志。  相似文献   

13.
王永宏 《寻根》2005,(4):123-125
在旧时中国各姓祠堂正门上方,往往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XX堂”。在海外的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往往挂有写着“XX堂”的灯笼和牌匾。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  相似文献   

14.
采诗 《寻根》2002,(5):15-18
原始社会还没有产生字,因此就找不见一个有记载的人名。无论是氏族酋长,还是部落民众,都没有姓氏,没有名字,他们只有图腾!  相似文献   

15.
顾关元 《寻根》2002,(5):108-109
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它的发明是古代的一件大事,对推动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说》日:“车,舆轮之总名也。”段注:“车,以人所居,故《考工记》日:‘舆人为车。’‘车,舍也,行所处若屋舍也。”传说,车最初为黄帝所造,少吴时用牛来牵引,至禹时才开始由奚仲改用马来牵引。《吕氏春秋》及《山海经》等古籍又有车是由夏代的奚仲父子发明之说,其实奚仲父子只是对原来的车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16.
采诗 《寻根》2008,(3):50-51
“五四”前后,西风渐入国门,文人骚客也竟大胆地用洋名为其子女命名取字。这里所说的取洋名,是指直接用外国文字的译音取的最初的中文名字,并非国人有了中文名字之后,因在国外生活而又取的英文或西文名字。此种风气一开,也为我国姓名学的发展增添了一种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皇帝的小名     
李文君 《寻根》2009,(4):101-106
小名,也叫小字、乳名,是一个人出生后不久取的名字。比起大名(官名)来,小名是非正式的名字,具有顺口、随意、粗鄙、记事性强等特点,随意里透出亲昵,粗鄙中洋溢着真爱,寄予着长辈对孩子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李金坤 《寻根》2003,(6):40-4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古代,人们以《诗经》作为教化人的范本,称为“诗教”。《诗经》内容丰富,自古迄今人们多喜欢从《诗经》文本中取名。人们取名于《诗经》,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一是直接采用句中之成词。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见《小雅·信南山》:“祀事孔明。”孔明,意谓完备周详也,此正是诸葛亮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我国原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其名出自《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琛,珍宝。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吴邦国,名字出于《鲁颂·宫》:“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邦国,即国家。当代著名诗人贺…  相似文献   

19.
皇帝的陵号     
李文君 《寻根》2010,(4):85-90
上古帝王的坟墓,地面上一般没有标识物,不封不树,所以叫墓。坟者,聚土使高也。春秋以后,开始出现封土墓,这就是坟。帝王的坟墓,因封土高大,遂改称为“丘”,如吴王阖闾墓称“虎丘”,楚昭王墓称“昭丘”,赵武灵王的墓称“灵丘”。自战国开始,又有把帝王坟墓称为陵的说法。陵,本意是指高大突兀的山丘,成语有“陵谷之变”,即用此意。后来因帝王坟墓的封土越堆越高,望之如山,因此,陵成了有高大坟冢的帝王墓葬的专称。  相似文献   

20.
顾关元 《寻根》2002,(2):82-83
我国古代的城市有许多称谓,如:国、都、京、畿、邑等,都有“京城”之义。根据古代的礼制与格局,其称谓所指亦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