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香方”与“海上仙方”乃是“艺术处方”,“冷香丸~”,全面寄寓宝钗的身世,性格的命运,宝钗之“风情”来自天地四时之精华,一旦 聚集,必杀灭之而纳于传统轨范,于是宝钗成为“冷”而香,无情却动人的艺术形象,虽然动人却不为世用,红颜空闺而已,海上仙方诸药实则为一女子现象,其方从开方子至炮制等一系列过程,暗寓黛玉出嫁之意,并暗寓薛蟠之垂涎黛玉。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七十回中的五篇《柳絮词》不仅语意丰厚而且饱含深蕴。它们出自六人之!zr却同写一物,同述一物又各有不同,在“柳”与“我”之间的变换过程中呈现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曼妙情境。这组词中“韶华”与“东风”两词的反复出现,不仅表现了黛玉和宝钗赛词的“对撞”,而且加深了读者对宝琴、黛玉和宝钗三人写作水平及其异样情怀的认知。  相似文献   

3.
宝钗拍蝶情节,前后有回避宝玉黛玉事、窃听小红情事、金蝉脱身事等。运用寓褒贬、别善恶的道德主义原则来评论,可以见出宝钗思想品性及为人处世原则。然若以象征手法与审美原则观之,它具有更深层的意蕴,即宝钗拍蝶,洋溢青春活力为其表,表现其无尽闺愁为其里;蛇及洞隐喻宝钗潜意识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爱及性。  相似文献   

4.
宝钗拍蝶情节,前后有回避宝玉黛玉事、窃听小红情事、金蝉脱身事等.运用寓褒贬、别善恶的道德主义原则来评论,可以见出宝钗思想品性及为人处世原则.然若以象征手法与审美原则观之,它具有更深层的意蕴,即宝钗拍蝶,洋溢青春活力为其表,表现其无尽闺愁为其里;蛇及洞隐喻宝钗潜意识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爱及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多部古本《石头记》以及“脂批“,认为“终身误“与“枉凝眉“两首曲都是通过宝玉的口吻讲述了“宝黛钗“之间的情感纠葛。“终身误“的主人公是宝钗和黛玉,而对宝钗有所侧重,它是形在宝钗,神在黛玉;而“枉凝眉“的主人公也是黛玉和宝钗,而对黛玉有所侧重,其中又时刻闪现着宝钗的身影。这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状态,也是曹雪芹表达的真实情感。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冷香丸和薛宝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是作者刻画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冷香丸的配制包含了一种哲理:自然之巧方掩盖下的人的毅力与耐心,这正是宝钗所具有的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性格特征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如影随形,黛玉在第三回中进了荣国府,宝钗后脚就跟来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偈语始终在矛盾与冲突中激荡着读者的心弦。宝钗深知对手的强大,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她使尽了手段。我们且看宝钗之三“借”。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冷香丸和薛宝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是作者刻画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冷香丸的配制包含了一种哲理:自然之巧方掩盖下的人的毅力与耐心,这正是宝钗所具有的显性和隐性的双重性格特征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特征:黛玉看似小心眼,不识大体,实则尊重自我,又尊重别人;宝钗貌似温柔,内实虚伪。黛王率真、纯真,心胸宽广,宝钗八面玲珑、损人利己。黛玉对感情专一、宽容,宝钗市侩、有“夫贵妇荣”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0.
薛宝钗在她的《咏白海棠》诗中,以花拟人.实际上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她自夸身心俱洁,是“淡极”而“花更艳”,俨如道德的形象化身。但曹雪芹却委婉喻示:宝钗其人“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工于心计,矫情做作,挟德与术收拢人心,不动声色地争夺那“无情”的“金玉良缘”。宝钗其人虚伪得“动人”,其诗亦虚伪得“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