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歙砚畅读     
曹富君 《科教文汇》2013,(29):149-149
本文从砚的产生与发展生发出歙之龙尾砚的产生与发展,并以端砚、洮河砚、澄泥砚作比较,从歙砚之形,歙砚之质,歙砚之色,歙砚之铭,歙砚之装饰畅想开去,说出歙之龙尾砚之珍贵,堪比和氏璧之理由。  相似文献   

2.
李想 《百科知识》2024,(5):17-22
<正>名称:米芾行书珊瑚帖页尺寸:纵26.6厘米,横47.1厘米年代:北宋材质:纸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沧海遗珠,无双国宝米芾,作为“宋四家”之一,其书画作品重意不重形,重真趣不重造作,重法又不拘于法,倡导“率意而为、不思而制”,对当时及后世的书画家影响深远,备受推崇。其实,米芾不仅在书画方面成就斐然,在诗词、篆刻方面也造诣颇深。《宣和书谱》中介绍米芾时这样说:“(米芾)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籀,  相似文献   

3.
古人财富     
《中国科技信息》2003,(21):21-21
王钦若(962-1025),字定国。北宋新喻人(今新余东门王家人)。官历三朝,曾前后三次为宰相(包括一次为副宰相),脖子长有一肉瘤,时人目为“瘿相”。他从小很聪明,会读书作文。他十八岁那年,宋太宗率军进兵太原,他作《平晋赋论》进献皇上。后为开封某门客作有一屏联曰:“龙带晚烟归洞府,雁拖和色过衡阳。”受到人们的称誉。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中了进士。据说,当时在殿试中还考  相似文献   

4.
米芾,自幼聪慧过人,酷爱诗书,尤好古人翰墨。八岁临帖,十岁即迷上碑刻。 可是最初几年,米芾的长进并不快。为此教他的私塾先生很不耐烦;“你甭写了,回家放牛去吧.你根本不是写字的材料!”米芾听了,深受刺激。但他丝毫也没有气馁。他对写字比干什么都有兴趣.倘若不让他写字,还不如让他死了算了!  相似文献   

5.
浅析文人砚     
文人砚,发于宋,兴于明清。宋代重文轻武,文人的社会地位在朝野内外有了很大提升。他们不仅在庙堂之上参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决策,更在民间将其高雅志趣融入文化、艺术之中,这尤其表现在绘画方面,从而确立了“文人画”体系。作为这些文人的案上之砚,自然也独具文人之品格,追求之境界,使其具有“得之象外”的人文精神。要理解和认识文人砚,就首先要认识文人书画所推崇的审美价值观。讲究品格,追求意境,超凡脱俗。这与艺术人的修养、气质、内涵是密不可分的。一方砚的设计构思,依据石形、石色、石品随感而创作,直抒胸臆,从而达到“心景相融,砚人合一”之和谐意境。  相似文献   

6.
社科文摘     
“妻子”称呼溯源妻子最早见于《易·系辞》:“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礼记·曲礼下》裁:“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后来,妻才渐渐成  相似文献   

7.
设计作品     
. 、...............了....... ::{ 七八l 牡性 之l川认长l们tl礼 竺、承 ,陡勺书n们侧 一八」砚代卜l J决气‘落‘佗 :免叹仁口一不们耳凡伙l爪令 、.杏 言忿压 门粉内 份念 ;之成 、认 汽 ~吮们干七八丫 妇咀,七仕交l‘争 卫咨十认电曰 r J.一‘吐l勺叶 卜’资袱 ;{二 : 了  相似文献   

8.
周灭商以后,分封诸侯,将同姓子弟或有功的近臣封到各地为王,目的是稳固其统治。晋国就是周初众多诸侯国之一。 《史记·晋世家》载:“武王与叔虞母会时,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日‘虞’,故遂因命之曰虞。”周成王时,周公灭唐,成王以唐封叔虞,是为唐叔虞。 “唐”在今天山西翼城一带,晋国的早期都邑——故绛即在此  相似文献   

9.
难分的几和俎既然俎不是肉案子,那么古代的什么器物可用为肉案呢?王国维有一见解很精辟,他说:“秦汉之俎与几全同,故直名几为俎。《史记·项羽本纪》:‘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如淳曰:‘高俎,几之上。”’汉魏人确是几俎不分,不仅魏人如淳作如是说,就连西汉末年的扬雄也说:“俎,几也。”(《方言》)曹魏时的张辑  相似文献   

10.
一读者查阅资料时,不知读者目录为何物,苦苦翻寻半天竟一无所获,恼怒之下不觉失口叫道:“图书馆里淹死人!”语惊四座,服务台后的一位长者忙问何故。答曰:“人云图书馆乃知识的海洋,以海洋之火何以淹不死人?”长者从  相似文献   

11.
费秉勋先生曾在西北大学做过我半年的选修课老师,因时间短暂,接触不多(与两人都寡言少语不无关系),故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毕业后,虽无来往,但却通过书报刊广电等媒介不时看到费老师的大作新著和学术踪迹,知道他发起成立了中国神秘文化研究会,并担任会长,也不时听到有关他的神秘的传说,不知不觉,他在我心目中愈来愈神秘了。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又和费老师见面了,重叙师生之谊后,作为出版工作者,我以请教的口气询问费老师:“书摊上的周易卦卜的书是否掺杂迷信成分?”答曰:“无所谓迷信不迷信,周易本身是科学的,至于  相似文献   

12.
开心剧场     
成功之母教师“:谁来回答,郑成功是什么人?”学生“:郑成功是谁我不知道,可我知道谁是他的母亲。”教师奇怪地问“:你知道他的母亲?”学生“:是的。他的母亲叫失败,因为你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嘛!”谁在吵闹校长在校园里巡视,发现从一个教室里传出很大的吵闹声。他立刻冲进去  相似文献   

13.
引言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创建的四诊法“望”“闻”“问”“切”至今也是中医诊断之根本,在这里笔者仅以此来证明何样的企业才适合多元化发展。“望”多元化企业之形象我们可以把企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创业初期、发展初期、稳健期、二次创业期、持续发展期。每一个阶段的发展战略是不一样的。当企业告别了艰苦的创业期,进入发展初期和稳健期时,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产业和闲余资金后,若想快速发展,一般企业都需要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王吴军 《知识窗》2011,(1):54-54
清朝文人李文凤在他的《月山丛谈》一书中说:“(清朝时)天下十三省,俗皆有号,莫知所始。如陕西曰豹,山西曰瓜,山东曰藤,河南曰鲈,苏浙曰盐豆,江西曰腊鸡,福建曰獭,四川曰鼠,湖广曰干鱼,两广曰蛇,云贵曰象。”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清朝时,中国的十三个省都有绰号,就是这些绰号不知道是谁给起的。  相似文献   

15.
北宋名臣王旦任宰相时,寇准曾屡次在皇上面前弹劾他,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优点和长处.有一天,宋真宗对王旦说:“你虽然经常在我面前称赞寇准坦荡、严谨,并极力举荐他,但是寇准却专说你工作的漏失,列举数项政误弹劾你……”王旦回答道:“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多年,难免有许多缺失,所以寇准弹劾是帮助我改正;寇准侍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可见他的忠直,所以臣一再向陛下推荐寇准.”  相似文献   

16.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相似文献   

17.
据说有个财主,为了附庸风雅,一次他的夫人寿诞,财主专请了一位先生为他的夫人写祝寿诗。这位先生知道他的用意,是用调侃的方法铺纸启砚,动笔为他写起来。第一句“这个婆不是人”,财主一看大惊失色,正想臭骂这位先生,“怎么用诗起我老婆了?”不想先生笔锋一转,写下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尘。”“啊,不是人是仙女!”财主转怒为喜。接着第三句“几儿子都是贼,”财主又不高兴起来,“骂了我夫人还要骂我儿?”先生接着笔锋又一转,“偷得蟠桃献母亲!”财主不得不夸位先生的笔力,连赞“好诗”。从这个故事中,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写诗,不一定落笔是佳…  相似文献   

18.
大书法家林散之老先生年轻时有个雅号,曰为“三痴”,即在其年轻时就对“诗”、“书”、“画”极奇迷恋而到痴心程度,后来取名“散之”就是由“三痴”的谐音而来。在江苏省淮安市老科协也有这么一个可以用“痴”来描绘的人,他就是淮安市原蚕桑技术  相似文献   

19.
癫狂双博士     
晏建怀 《知识窗》2013,(2):58-59
宋代书法四家“苏、黄、米、蔡”中.米芾是艺术造诣最高的一个.他不仅书法首屈一指.绘画也是当时一流.宋徽宗惺惺相惜,亲封他为“双博士”——书学博士和画学博士.不过.这样一位天才书画家.生活中却疯癫痴狂、落拓不羁.留下许多段子.在士大夫间传为笑谈。  相似文献   

20.
晨曦 《金秋科苑》2012,(12):106-107
朱盛德,福建仙游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慧,对古典诗词颇有兴趣。十岁那年,海军司令萨镇冰到他家“朱家文雅堂”观赏古董书画精品,从他祖父那里得知朱盛德是他部下朱可大的长子,当他还得知此子善于对仗,于是就兴趣所致,要考一下朱盛德,随机出了三个对子。一是“长乐”,小朱以“永安”对之;二是“金石山”,小朱以“木兰水”对之;三是“文雅堂诗书继世”,小朱以“萨司令墨宝流芳”对之。当萨司令看着小朱不仅坦然应对,而且还对仗工整、才思敏捷,惊讶不已地说:“对仗工整,果然名不虚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