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瑾与体育     
秋瑾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女革命家,是中华民族觉醒初期的一位前驱人物。她为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而英勇奋斗。自觉献身的精神,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崇敬和怀念。孙中山先生赞誉她为“巾帼英雄”,吴玉章同志则称她为“中国妇女的楷模”。她短暂的一生,尤基是投身革命后的几年时间里,她的生活和革命活动同体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相似文献   

2.
朱志军 《阅读》2012,(12):18-18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国革命的旗帜”,他最早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一生为之奋斗。1866年,孙中山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他曾化名中山樵,后来就叫孙中山。  相似文献   

3.
四川军阀具有一般军阀的割据称雄、拥兵自重、翻云覆雨、诛求无厌和巧取豪夺的本质,但由于政治形势变化等原因,四川军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历史贡献。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积极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在大革命时期,参加国民革命运动,促成北伐的成功;国难当头,主动请缨出川抗战;在解放战争时期,与国民党政权彻底决裂,走向民主阵营,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对四川军阀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历史唯物主义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严丽 《阅读》2013,(12):19-19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5.
以民主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思想是毛泽东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深刻总结党的民主革命实践经验背景下回答的“时代之问”,它的提出对于当今社会更好地坚持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以及推动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内外联动、协调贯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史上,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振兴中华"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在领导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孙中山提出了以三民主义为核心、旨在"振兴中华"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把民生作为革命纲领提出来.民生主义既是解决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前提,也为当代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我们纪念他一生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学习他晚年思想的伟大转变,这将为实现“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为促进祖国的统一,振兴中华,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无数优秀儿女,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发起的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他们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充分说明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族资产阶级不是中国的领导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他们都自动地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合,中国的前途何在?历史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9.
毛磊 《江汉学术》2011,(4):30-33
辛亥革命的成功意义不容忽视,它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除了中国前进的绊脚石;中共中央要求在纪念中共"逢十"大庆时,也纪念辛亥革命的"逢十"大庆,说明了对辛亥革命的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毛泽东主席,尤其是胡锦涛主席关于革命的理论阐释,也都显示出将辛亥革命置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旗帜地位。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延续两千多年的皇权制度被推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思想研究更多起来,本文拟就近两三年对孙中山民族问题方面的研究做一些简略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为人民服务,是一个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前的时期和改革开放后时期的理论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探索怎样代表人民的利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最新理论成果。“三个代表”在为人民服务上的理论创新,是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代表人民的利益,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以及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指出了一条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九四一年一月发表在延安《中国文化》创刊号上的《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光辉文献。在这篇论著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斗争中的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系统地全面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针对“中国向何处去?”的严峻现实,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是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正确指导分不开的.毛泽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建党思想,是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同志极为重视党的建设,并把党的建设看作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井岗山斗争时期,他提出要建设“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抗日战争时期,就更为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在全国革命范围内取得胜利,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因为有“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又非常重视执政党的建设,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  相似文献   

14.
潘书平 《阅读》2015,(10):19
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这与我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关联。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曾说:"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任临时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的标志,这场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华民族日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孙中山为辛亥革命确立了三民主义理论、创立了革命组织、确定了武装革命的道路,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6.
1924年底,中国共产党在烟台建立了第一个党的组织,烟台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革命面貌也焕然一新.烟台党组织成立后,开始了领导烟台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的光辉历程.烟台党组织建立伊始,在地方群众中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党的主张,组织带领烟台革命群众投身到轰轰烈的大革命洪流中去.土地革命时期,烟台党组织领导本地工农群众坚持斗争,为促进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复兴中国革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烟台党组织领导当地群众坚持抗战,建立敌后根据地,战胜各种艰难困苦,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烟台党组织领导了本地区人民进行了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斗争,并为自卫战争做着积极地准备.战争打响后,烟台党组织领导本地军民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进行了坚决的回击并动员本地群众踊跃参军支前,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为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数十年奋斗,革命仍然没有成功。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从此,“中国政局,国共两党的关系是决定的因素。”“中国的革命,自从1924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55页,第335页)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是他谋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方案,是与封建地主买办阶级的统一思想和局面矛盾对立的产物,亦是中国人民要求国家统一愿望的理论体现。其主要内容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谋求国家统一的两大障碍;谋求国家统一应主要依靠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大众,并团结国内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势力;谋求国家统一应与以平等待我之社会主义苏俄结成联盟;国家统一应建立在政治民主、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基础上;谋求国家统一应主要采用革命的武力统一方式,同时也不放弃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鲜明的民主主义和较大的合理性是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有着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首先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萌动为辛亥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同时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契机,而中国共产党所从事的一切都同辛亥革命有着割豁不断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1905年9月,孙中山联合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结成中国革命同盟会。以徐锡麟为重要领袖之一的光复会,自癸卯 (1903年)至辛亥(1911年)间,致力于鼓吹革命和武装斗争,始终把体育当作国民革命的一种工具。利用体育,掩护革命;提倡尚武精神,秘密联络会党;培训军事干部,推动辛亥革命,为我国体育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