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近代以来,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在国民政府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孙中山及其思想是重要的政治资源.其生前,孙中山为革命奋斗一生,提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规划《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其身后,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政权则充分利用了孙中山的历史影响,对其纪念和崇拜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山陵建成后,将病逝于北京、灵柩暂厝于西山碧云寺的孙中山安葬于南京,成为国民政府整合社会、巩固其统治的一个极好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无论从事革命活动还是著书立说,无一不实践着这一理想。在其众多著作中,《建国方略》成为其“图谋民生幸福”的一个重要见证。而《建国方略图》更是从直观上体现了中山先生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伟大构想。南京孙中山纪念馆保存的一张精美的《建国方略图》,其完整性和清晰度在国内均属罕见。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在南京的三次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奔走呼号,对南京情有独钟。他在《建国方略》中称赞道:“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只有短暂的三个月,却是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初创的重要阶段,是他的理想、奋斗目标初步实现的三个月。正因如此,孙中山在临终前留下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当时南京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孙中山要葬于南京,正是鼓励同志继续努力,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其寓意是深远的。孙中山生前在南京留下了足迹和声音,包括在南京的三次演讲。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孙中山文选》作者:孙中山出版:九州出版社定价:39.8元由孙中山遗嘱所论及的四大著作《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五权宪法》组成,集中反映了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汪鹏 《报林求索》2009,(4):20-21
南粤大地,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经济总量全国第一,人均铁路里程却仅有2厘米。90年前,孙中山先生谋划的《建国方略》中,10年修建16万公里铁路的宏伟构想激荡人心;90年后,孙中山先生的家乡广东省中山市,还没有一寸铁路……加快铁路建设成为广东刻不容缓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李军 《浙江档案》2003,(8):24-24
孙中山生前几度踏上浙江这片土地,凭吊革命英烈,宣扬三民主义及建国方略。1912年12月9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应浙江都督朱瑞之邀,由陈其美等人陪同,乘坐火车自上海启程赴杭。浙江五十一团体在国民公所开特别欢迎大会,孙中山在会上就“国为民有,人人应负担义务”及民生主义发表演说,其文曰:兄弟小走武林,薄游六桥三竺,今与诸公相见,不胜欣幸!但亦由中国民国成立,吾辈始能有今日之叙会。屈指清帝逊位以来,匆匆已一周年,我四万万同胞,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然要知此后应做之事正多,破坏容易,建设烦难。去岁推倒满清政府,仿佛拆毁一间朽败房屋,…  相似文献   

7.
梦圆汉宜     
姚航 《报林求索》2012,(9):37-39
<正>汉宜铁路开行动车组列车26对,全程最快仅99分钟,沿线各站均有8趟以上动车停靠,使得武汉地区旅客西行入川更加快捷。汉宜铁路的身世最早可追溯至川汉铁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两大宏伟梦想,一是修建三峡大坝,二是建设川汉铁路。100多年前,承载强国之梦的川汉铁路被提上议程,无奈受当时技术、财力的制约,一次次被提起,又一次次被搁下。直到2004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出台,汉宜铁路成为沪汉蓉快速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铁路网络"四纵四横"中的"一横",被提上建设日程。2008年9月17日,汉宜铁路举行奠基开工仪式。近4年后,迎来通车。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闻的真实性的内涵,自然应当包括新闻作品的各个部分,导语、背景材料和主体概莫能外。然而,近来发现,某些作者以至新闻单位,忽视了背景材料方面的真实,想当然甚至随心所欲地曲解或篡改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有的被曲解和篡改直至杜撰出来的“背景材料”,又涉及到了现代史方面的重要人物或重大事件。比如,有家日报在一篇以《东方大港之梦》为题的通讯中称:“早在1919年,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就在他的《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将连云港建成东方大港的设想。”没有读过《建国方略》的读者,对此自然会确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因其特殊的战略地位,在孙中山先生建国的雄韬伟略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绘就的百年大港蓝图为连云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孙中山与海州之缘1885年4月,孙中山经日本抵达上海,面对黄浦江上列强军舰横行,他愈感国家软弱,社会黑暗。在此情况下,他考察全国各地情势,掌握第一手的国情资料。据记载,孙中山北赴江苏海州(今连云港)考察,在这里盘桓七八天,查看港  相似文献   

10.
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前前后后来过上海20多次——从1894年酝酿上书李鸿章,到1911年末回国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从撰写《建国方略》,到商讨国共第一次合作;甚至于他与宋庆龄的婚姻、与李大钊等中共人士的交往,都与上海息息相关。上海,留下了孙中山先生太多的足迹。1999年,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公安博物馆获知卢湾分局有一把孙中山先生曾经用于自卫的手枪,这个消息让公博馆的员工们兴奋不已,能够收藏孙中山先生使用过的手枪,这实在是无比珍贵而又难得啊。然而,当这把被称作"小贝贝"的  相似文献   

11.
正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指出:"印刷工业以智识供给人民,是为近世社会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一切人类大事,皆以印刷纪述之;一切人类智识,以印刷蓄积之。"出版印刷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千百万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需要建立长效、规范、先进的人才培训体系,为产业的发展奠定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60年前,在中国近代印刷业和近代出版业的发祥地上海,在新中国印刷业的开拓者们积极倡导和鼎力支持下,上海印刷学校挂牌成立,为新中国百废待兴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印刷技术人才。在学校的创建初期和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这样评价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可以说,孙中山对南京的看法影响着这座城市以后的发展规划。一、《首都计划》的编制南京近代城市规划始于1919年。自1919年至1949年的30年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孙中山对社会主义思想多个流派作了介绍,他将单税社会主义作为“平均地权”主张的重要理论支撑,把国家社会主义视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优先选项,他还对马克思主义做了选择性介绍。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式是多样的,《民报》等报刊是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演讲是孙中山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常用方式,孙中山还善于利用自己的政治声望和媒体声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孙中山开创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先河,他关于社会主义的一些观点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 由王耿雄先生编著的《伟人相册的盲点──孙中山留影辨 证》一书,最近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王先生是我国孙中山研究的专家,此前他曾著有《孙中山集外集》、《孙中山史事详录》和 《孙中山在上海》等专著。近日出版的这部书是一部考释孙中山各时期历史照片的学术专著 。该书按时间顺序精选了孙中山各种照片,展现了孙中山伟大的一生。作者不仅对各帧照片的 原始出处、在各种出版物中流传的情形作了相当详尽的阐述,还对这些历史照片的背景、内 容作了令人信服的考释,订正了以往各种出版物相关说明中的大量讹误,在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世纪梦圆     
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对长江提出“改良此上游一段”方案。从此,三峡工程这个现代水利之梦开始在中国人的心中萦绕。 三十年代国民党政府组织水利专家对三峡水力进行考察与研究,提出了《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报告》。 1944年中国战时生产局顾问、美国对外经济局工程师潘绥向中国政府提交《中国利用美国贷金建设三峡水力发电厂及还款拟议》的经济报告,很快为当时的中国政府采纳。同年5月,美国内务部垦务局总设计工程师、世界著名高坝专家萨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先生在他4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经八下南洋,在海外度过了近20年。报刊活动,是他在海外从事革命活动的内容之一,据统计,他在海外创办和主持其工作的报刊就有十余种: 1899年12月在香港创刊的《中国日报》,是孙中山从日本横滨购办设备,拨付经费创办起来的。《中国日报》是兴中会——同盟会的喉舌,被称之为“中国革命报之鼻祖”。 1905年10月在日本东京创刊的《民报》(月刊),为同盟会机关报,先后由廖仲恺、朱执信和章炳麟等人主持。孙中山先生为该报创刊号写了《发刊词》,并发表他《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词》。孙中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一书,是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林家有教授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这部厚达696页、计55.5万字的著作,是他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读过该书后,我觉得它是一部填补了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领域专著空白的力作。 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选题既有理论学术的研究价值,更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具体地剖析中国近代化各种模式及其失败的社会条件,重点探索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渊源、理论框构,以及他谋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  相似文献   

18.
11月13日,在宁参加“孙中山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的孙中山先生的孙女、美籍华人孙穗芳女士应邀到南京大学,介绍撰写《孙中山评传》的情况。《孙中山评传》系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由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苏艳萍 《档案与建设》2020,(2):83-86,77
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共早期党员施滉与孙中山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交往。他曾赴广州谒见孙中山,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征询求学的目的和方向;赴美留学后,坚定捍卫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进行反蒋斗争;在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时,撰写毕业论文《孙中山评传》,对孙中山的革命生涯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成为孙中山逝世后我国最早研究孙中山并为其撰写传记的人。  相似文献   

20.
刘效礼,山东寿光人,原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任,高级编辑,少将军衔。在近40年的电视生涯中,主持拍摄了《干枝梅颂》《说凤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中华之剑》《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等电视纪录片。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的作品容纳着长城以及长城所象征的民族,他的作品里世纪伟人的光辉业绩仿佛可以触摸,他的作品激荡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他的作品……在这些大气磅礴的作品中,创作者那颗宽厚、博大的心灵仿佛呼之欲出。那么,这样的一颗心灵从何而来?怎样的一种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