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3月10日,中南大学档案馆征集到一件珍贵的实物档案,一枚日军侵华时投掷的未引爆炸弹.该枚炸弹长约1米,最大处直径约20厘米. 该枚炸弹是由耄耋老人——原中南工业大学基建处副处长兼校绿化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姚诤捐赠的.据姚诤老人介绍,这枚炸弹初次发现是在1987年,当时,原中南工业大学为了建造第二教学楼(现名升华楼),在保留清华大学和平楼与民主楼主体建筑、拆除一般建筑、进行基脚开挖时,挖出了3枚未爆炸的日军空投炸弹和多枚迫击炮弹.其中2枚炸弹和迫击炮弹当即由长沙市消防安全部门拖走,留下的一枚经过安全处理后,作为中南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物教材.  相似文献   

2.
鄙文《为林琴南一辩——"方姚卒不之踣"析》在《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刊出后。引来郭德茂先生的一篇驳文(《重析"方姚卒不之踣"的乖谬及其论争意义》,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期)。谓鄙文所列举之古文例句不足以推翻胡适等人对林琴南"方姚卒不  相似文献   

3.
正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姚鹓雏致信柳亚子"的拙文,记述南社早期社员姚鹓雏于1949年新政伊始,致函柳亚子,诉说自己"立锥无地,行年六十",恳求老友为其"通一书于市长,提名作介",予以安排至文物管理委员会或图书馆、博物馆之类的部门。姚鹓雏早年曾就读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诗词小说皆蜚声一时,曾有"松江才子"之称。过去所谓"学而优则仕",文人从政自古就成风气。民国时期姚鹓雏诗书之余,也有从政经历,如曾任江苏省教育厅秘书、南京市政府秘书长、江苏省政府秘书等,虽入官场,但却未  相似文献   

4.
一 1936年北大招生考试国文考卷文法改错题下有一小题:"方姚卒不之踣."若考生知道此句背后的掌故,知道它出自林琴南1917年2月发表的《论古文之不当废》,知道胡适曾拿它让林琴南名声扫地和刘半农在《复王敬轩书》中揪住它不放,那他就会按胡适的方式来批改它:此句不通,"踣"为自动词,前面不当有止词"之";可以说"方姚卒不踣",亦可以说"方姚卒不因之而踣",但不可说"方姚卒不之踣".此乃满分的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叶挺将军>里皖南事变几集中,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小姚"."小姚"是谁?他原来就是东南分局副书记饶漱石.当时,出于工作保密的需要,再加上饶、姚谐音,大家平时称他"小姚".就是毛泽东发给东南局的电报也称他"小姚".  相似文献   

6.
程巍先生的文章《为林琴南一辨——"方姚卒不之踣"析》(见《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发表后,我提出了不同意见。拙文《重析"方姚卒不之踣"的乖谬及其论争意义》(见同刊2008年1期,以下简称《重析》)发表后,程巍先生又发表了《"方姚卒不之踣"案的大政治和小政治——兼答郭德茂先生》(见同刊2008年2期,以下简称《兼答》)。程先生积极执著、务实求真的精神令我感动!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同意见正可以通过相互商量切磋,乃至驳难针砭,才可以逐步明辨是非,进而推动学术进步。而程先生认真积极的学术态度,正是当下我们应该倡导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7.
六月里天亮得早,家住上海罗阳七区95号的姚阿姨正在小区围墙之外的菜市场挑菜,随着“訇”的一声,她回头看见对面建筑工地腾起的灰尘,她随便抓了一把毛豆过称,急急忙忙回家,门口几个邻居已经此起彼伏地惊叫:“楼倒掉了!”  相似文献   

8.
《新唐书·礼乐志》引文"工人亡散"后的标点符号当由逗号更为句号。《旧唐书·玄宗纪》记载的西京广运楼当更为望春楼。东都广运楼实为广达楼。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12,(13):23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3月29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主办,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承办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第八次工作会议在江西南昌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副主任王仲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宋明昌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西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姚亚平到会致辞。会议对2011年在"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是元前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元史》本传称:"盖自延祜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但人们对姚燧的籍贯、家世却有很多歧议,其中不少成见悖谬于史实。笔者不揣谫陋,力图探明历史真相,以祈推进对元文的研究。一、姚燧的籍贯历来史书都记载姚燧是柳城或营州柳城人,然而柳城在历史上却有五种说法:(1)西域柳城,即后汉柳城(今新疆鄯善县),(2)  相似文献   

11.
辛航 《北京档案》2000,(2):14-16
1999年7月的一天,崇文区档案局局长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您好,请问是姚局长吗?"是,我是姚淑云."我是市档案局人事处,您单位今年被我局推荐为全国先进单位,请您将事迹材料准备一下好吗?"姚局长听后,狐疑地问到:"你们打错电话了吧?我是崇文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12.
元好问编、郝天挺注《唐诗鼓吹》载有赵孟頫、武乙昌、姚燧序,卢挚后序。因姚燧《牧庵集》于明清之际亡佚,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录其作品,排比编次,厘为《牧庵集》三十六卷,意义重大,然颇多谬误。卷三所收《唐诗鼓吹注序》,乃拼接武乙昌序文前半部、姚燧序文后半部而成。《全元文》、查洪德编校《牧庵集》沿袭其误,失之考订。同时,武乙昌序佚失已久,诸书不载,赖《丽宋楼藏书志》以存,亦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2月1日19时,一档全新包装的新闻栏目<新闻楼外楼>在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亮相,由影视频道和杭州电台交通91.8频率在每晚7点同步推出,四位电台主持人亮相电视荧屏,由此带来的"名嘴效应"在社会各界引起不小反响.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清代藏书史上,"铁琴铜剑楼"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其藏书史迹见诸多种史籍记载,为后人所敬仰。今就楼名之缘由作一考证,以正源委。从前人的记述来看,铁琴铜剑楼名称有三次变化:原名恬裕斋,同治十三年(1874年)因避清帝讳改名敦裕堂,1898年更名铁琴铜剑楼。此为《中国著名藏书家传略》所载;又如《辞海》等工具书均含糊为"其藏书处初名恬裕斋,后改名‘铁琴铜剑楼’。"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发表了程巍的文章《为林琴南一辩——"方姚卒不之踣"析》。文章篇幅很长,要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和论证当年在新文化运动中,那一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中,林琴南的"方姚卒不之踣"的古文表达并没有错,倒是胡适、刘半农、陈独秀、钱玄同等人错了。文章由此推论并批评,"白话代文言的革命,本就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领导权问题,采取的方式自然是非学术的,以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将文化领导权从文言  相似文献   

16.
武汉大学图书馆新馆于2008年底动工,2011年11月16日正式开馆投入使用。新馆建筑群总建筑面积为3 5万平方米,遵循"庄重典雅、设施先进、功能灵活、经济实用、适当超前"的设计思想,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体现了现代图书馆大开间、全开放、强调交流共享功能的特色。新馆由4个单元体组合而成,与老图书馆连为一体,其中A楼主要是图书借阅区和多功能学习区;B楼和C楼是学习共享空间和文科文献阅览区;D楼是内部办公  相似文献   

17.
陈敏直 《今传媒》2010,18(9):18-19
从"楼脆脆"到"躲猫猫",从"最牛团长夫人"到"欺实马",从"钓鱼执法"到"跨省抓捕",无不反映了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根据人民网的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  相似文献   

18.
墨海楼主人为蔡鸿鉴(1854—1880)及其子蔡和霁(1871—1889)。他们是我国藏书史上少有的年轻藏书家。藏书共31209册,善本约占三分之一。鸿鉴字绿卿,号季白。其先世居鄞县东乡,父蔡筠以经营商业起家,始徙居宁波城内。鸿鉴爱好藏书,即所居为墨海楼以储之。其藏书主要来源有三: 1.他童年时曾受业于镇海姚燮,姚燮殁后,所遗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1月16日上午,由上海市档案局(馆)、海宁市档案局(馆)、海宁市徐志摩研究会和海宁市博物馆主办的"诗意盎然——泰戈尔访华暨新月社成立九十周年纪念展"在海宁博物馆开幕。上海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邢建榕,海宁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建新以及海宁市人大、市政协、市档案局(馆)、市文化局领导出席开幕式。邢建榕副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新闻世界》2007,(9):24-24
法官:"被告人姓名?"贪官:"出生时注册姓名姚富贵,曾用名有姚建国、姚革命,现名仍为姚富贵。至于年龄就不好说了,我娘说是58岁,身份证是56岁,查档案是50岁,组织部门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