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白桦(Betula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为研究对象,应用加拿大UBC大学森林生态学家Kimmins J B教授主持开发的FOREXAST模型,采用标准地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将调查整理的数据输入模型中,模拟不同立地条件、不同初植密度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混交林在300年、六个轮伐期内的碳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较好立地条件碳储量优于中等立地条件碳储量优于较差立地条件碳储量。在较好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25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积累碳储量最高,初植密度为5000株/hm2所积累的碳储量最低;中等立地条件下,生态系统碳储量表现为初植密度3600株/hm2略低于2500株/hm2混交林,高于其它三种混交林分,在较差立地条件下,初植密度为5000株/hm2的林分在300年的模拟时间里积累碳储量最高。此外,混交林净生产力和年均固碳量在较好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肥措施对黔东几种土类土壤腐殖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或粮肥轮作、间种配施化肥均能提高黄壤土类黄泥土、黄红壤土类黄红泥土和潮土类潮泥土的有机质、腐殖质和活性腐殖质含量,其中胡敏酸、富里酸也相应地增加,但以粮肥轮作、间种配施化肥的培肥效果最好。粮肥轮作、间种配施化肥还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胡/富比值。各处理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土壤耕层,但以0-50cm土层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文献资料的89块生物量样地以及在桂中的6块不同龄级样地实测数据,对南方人工林的代表树种———杉木、马尾松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林分树干、地上生物量及林分总生物量均随林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枝条、根系生物量在马尾松林分中也随林龄显著增加,但在杉木林中则随林龄的增加逐渐趋向稳定,2种林分叶生物量与林龄的关系不密切.林分生物量的根冠比在杉木林中随林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在马尾松林中二者关系不密切.林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年龄结构差异表明林龄对于森林植被碳蓄积的准确估算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溶解碳随森林溪流水体流动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的重要内容。为了解溪流水体溶解碳输出的潜在能力,以青藏高原东缘典型高山森林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7月溪流径流量最大的降雨季节,在集水区4.31 km2的范围内,调查所有15条溪流水体中溶解碳的输出特征。结果表明,单位集水区面积溶解碳的最大年输出速率为12.99×103 kg·km-2。高山森林溪流水体中全碳、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单位集水区面积的输出速率分别为3.56×10-2、2.12×10-2和1.43×10-2 g·m-2·d-1;全碳、无机碳和有机碳的单位溪流面积的输出速率分别为2.01×103、1.20×103和0.81×103 kg·m-2·d-1。长度大于30 m的溪流,全碳和无机碳的浓度表现为源头>入河口,而有机碳的浓度则相反;长度小于30 m的溪流,全碳、无机碳和有机碳的浓度均表现为入河口>源头。这些结果表明,降雨季节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溪流水体流动导致大量溶解碳的流失。本研究为深入认识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山森林陆地系统与水体间的生态联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葡萄种植园中,现多采用沟灌结合冲施肥的灌溉方法,部分种植园已施行滴灌结合随水施肥的灌溉方法.为探讨沟灌-冲施肥系统和滴灌-随水施肥系统对宁夏葡萄园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应用静态箱-气象色谱技术对该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2012年和2013年葡萄生长季中,较之于沟灌系统,滴灌系统可分别减少N2O年均排放量(18.24±2.79)kg/(hm-2 ·a-1)和(3.37±0.37)kg/(hm-2 ·a-1),约占沟灌系统排放量的61.1%和78.9%.在此基础之上计算排放系数,可估算出应用滴灌系统替换宁夏现有葡萄园中全部沟灌系统后,N2O减排总量分别约为2012年的704 264~770 756 kg和2013年的215 550~223 920 kg.可见,滴灌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土壤N2O的排放损失,是一种更具N2O减排潜力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型手捡、Tullgren干漏斗和Baermann湿漏斗法对川芎种植基地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试验所采集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3.13×104只/m2,其中,川芎样地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1.35×104只/m2,11个类群;菜地土壤动物平均密度为4.91×104只/m2,15个类群.同功能种团分析表明,菜地的杂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密度显著高于川芎地(P<0.05),植食性和捕食性显著低于川芎样地(P<0.05).菜地的DG和C指数高于川芎样地,而J和H'指数低于川芎样地.表明川芎种植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与多样性特征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含水矿物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对于了解俯冲带中-深源地震的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综合热分析仪(TG-DSC)研究滑石在动态空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过程,利用热重(TG)数据对滑石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分析.利用Friedman法和FWO法,分别计算滑石热分解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并以Friedman法求得的活化能为初始值,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得到热分解过程最可能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滑石在830~1 050 ℃内发生热分解,此过程为n级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344.2 kJ/mol,指前因子A为4.9E12 s-1.  相似文献   

8.
雷世俊 《职大学报》2013,(4):97-99,112
采用壕沟法调查研究表明,在滨海盐化潮土台田土壤中,12年生八棱海棠砧长富2苹果根系水平分布距离6.02m,为冠径的2.43倍。距离树干1~4m处,根量占观察剖面根量的87.9%,根系主要分布在冠下及其冠缘附近。根系垂直分布深1.5m,为树高的45.18%。根系有分层分布的趋势,而且距离树干越近越明显。第一层集中分布在5~20cm土层内,第二层在70~120cm土层内。根系的集中分布层在5~120cm土层范围内。粗度<0.5mm的根占总根量的64.39%,粗度0.5~<2.0mm的根占30.32%。不同粗度的根,水平分布都较远;0~5cm土层只有直径<2.0mm的细根,5~120cm土层中各类根都有,130cm以下土层中也主要是直径<2.0mm的细根。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种简便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的合成方法.首先制备了具有有序纳米凹坑阵列的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然后在模板表面真空蒸镀金属薄膜,对所制备的金属薄膜进行氧化处理,得到了具有有序纳米点阵列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点薄膜.纳米点的直径约为100 nm,高度约为45 nm,以六边形有序排列,密度约为2×1013个/m2.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天然林分布区,是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天保工程)实施的重要区域.系统开展东北地区天保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变化的评估,对于工程实施效果提升与区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Landsat和MODIS遥感数据源及INVEST模型,从生态系统结构、质量和服务3个维度,综合分析东北地区天保工程的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丙酸甲酯(MP)和甲醛(FA)缩合反应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条绿色可持续的生产MMA的工艺路线,该路线的关键是开发高效的催化剂,而载体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催化剂的性能.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晶化时间不同的SBA-15,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的Cs-La/SBA-15催化剂.利用XRD、SEM、IR、BET和TPD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评价相应的催化剂活性.结果表明,当晶化时间为24 h时,由于载体具有稳定的孔结构(孔径为6 nm左右)和大的比表面积(1 000 m2/g左右),且催化剂表面的中等强度碱性活性位的数量较多,导致催化剂的活性最好.当原料配比为MP/FA=1/1时,反应转化率达到30.9%,选择性达到90.3%.  相似文献   

12.
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纳米TiO2 是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纳米TiO2 的大小及晶型采用了一系列方法.主要介绍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TiO2 的晶粒度随着长大.而且当水解pH~1,热处理温度达到 2 70℃时就已经有 43 %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出现.通过计算发现,其中金红石相纳米TiO2 比锐钛矿相纳米TiO2 的晶粒度大得多.将制备的纳米TiO2 应用于染料电池,通过太阳电池的测试实验证实,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得到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