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为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人文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落实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框架下的机制化项目,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车臣国立师范大学及切尔内国立师范大学共12所联盟成员高校出席会议。会上,中俄双方轮值秘书处高校华东师范大学及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分别进行了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   

2.
李丹 《文教资料》2015,(1):86-88
当今中俄两国正全面深化政治、经济与人文领域的务实合作,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俄两国高校以同类高校联盟的形式创新校际交流、合作模式。本文解析中俄现阶段六所同类高校联盟建设背景,梳理其成立宗旨与活动内涵,对如何提高联盟办学质量,解决人才跨国界流动、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衔接、扩展双方信息资源与多渠道巩固合作机制等合作有效性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俄两国人文艺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中俄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也日渐增多,中俄大学生文化艺术交流基地建设有利于中俄两国高校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有利于利用资源促进中俄两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俄两国人民再续传统友谊,有利于两国更进一步地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俄罗斯当前正处于伙伴关系的全新发展时期,两国政府和人民高度重视在人文领域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文章运用统计、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方法从两国伙伴关系出发对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中俄两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两国政治和经济社会的新要求,还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积极性,服务于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全面建设。后续研究者可在中俄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面对的挑战与对策做更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俄文化交流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国虽文化不同,但有许多共同之处。中国需要强大的俄罗斯,俄罗斯需要强大的中国。了解中俄文化差异有助于开展交流,加强中俄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等各领域的共同发展,交流对中国、对俄罗斯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在中俄高等教育合作中,特别是随着中俄两国签署了双方互相承认学历的协议,给中俄高校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联合培养本科学生,为中俄两国各领域交流培养“外语精、专业通”的国际复合型人才提供了生源优势。学生们学成之后将是中俄友好交往的使者,必将在中俄科技合作、文化教育交流、经济贸易等诸多领域做出贡献。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中俄联合培养本科学生的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立大会开幕式于2011年3月6日上午在深圳麒麟山庄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发来贺信,向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任南琪主持并宣布大会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具有对外交流的良好地理位置,因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需要结合文化传播的需求以及人文资源条件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合作,以此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发展。在中俄进行友好人文交流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跨文化交流"意识作为两国交流的重要指导理念。如此,才能够实现"连接中俄,沟通世界"的两国文化交往局面。随着中俄青年在文化交流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也为促进中俄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从中俄饮食文化、中医药和中华武术方面的文化交流提出相应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9.
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之后,这一关系不断发展与深化。当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进入了成熟阶段,中俄两国在政治、经贸、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战略共识日益增多。虽然中俄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已不是主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广阔而美好的。  相似文献   

10.
顾炜 《世界教育信息》2014,(20):53-56,61
中俄两国作为双方的最大邻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两国高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也随之日益频繁。文章以2011-2012学年中俄两国高校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为例,分析了中俄高校教育合作的多层性特点以及当前出现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促进两国高校教育合作领域良性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由于语言文化差异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问题愈发突出。加强语言文化能力培养,提高俄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助于促进两国间的语言文化交流及更高层次的合作,为中俄新型关系建设提供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俄罗斯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海外办学活动,一方面力求以"教育出口"刺激经济增长向创新型社会过渡,另一方面努力将海外分校打造成促进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俄罗斯高校海外办学涉及区域较广,在亚洲、欧洲乃至中东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于独联体国家,目的在于巩固对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和区域性国际关系秩序;与此同时,近年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渐深化也极大地推动了两国高校间的合作。但面对国际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俄罗斯高校海外办学还存在俄语普及率低、教育竞争力较弱、频遭西方制裁等问题,俄罗斯政府仍在不断调整对策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中韩两国建交20年来,两国间教育交流与合作事业取得了快速飞跃式发展。通过对从政府层面上的教育交流协议签署到双方教育界高层代表团互访,两国高校之间多层面的交流合作和教师人员的互换互派,两国留学生的快速增加和学术交流日渐深入,两国的语言教育教学供需两旺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在取得骄人的成绩背后,很多方面也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政策的完善、合作的均衡发展、留学生层次的提高等。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高校联盟是扩大人文和教育交流的平台,助推中国从高校联盟边缘走向中心。然而,哪些因素导致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合作的形成,对此很少有研究进行实证探讨。基于20个“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中的68个“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数据,通过社会网络QAP分析发现:除了政策环境和双边关系等外生性因素外,财力资源、一流大学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内生性因素也对“一带一路”高校联盟的整体合作具有显著影响;不过,内生性因素对“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不同合作主体的影响表现出一定差异,它们对联盟中的“一带一路”国家影响甚微,而当联盟引入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时,内生性因素才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地区作为黑龙江省对俄战略合作的"桥头堡"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合作密切,教育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和人才基础,中俄地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必须跟上步伐。试阐述牡丹江地区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之间开展教育合作的政策、地缘及市场背景,探讨开展高等教育合作的四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辽宁高校与东北亚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呈现出全方位、宽领域、高层次的新特点。但是,面临高等教育国际化逐步增强的发展态势,还应从充分发挥政府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的双重主导功能,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积极开展与东北亚各国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不断引进东北亚各国优质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等,推动辽宁高校与东北亚各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发展至今,已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但双方在文化交流的深度、人员素质、制度保障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建议从建立文化交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东盟国家文化认同和融合,以及进一步完善文化交流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和合作,实现各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依靠与周边国家的双边机制,通过行之有效的、既有的区域合作方式,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建立经济合作关系,力图打造出文化包容、经济融合、政治互信的责任、命运、经济共同体。因此要实现“一带一路”的发展目标,需要以文化创新的方式构建良好的外交环境,使英语翻译成为推动我国民族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基石。结合文化创新的理论内涵及实现路径,探析“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翻译对民族文化创新的影响,提出英语翻译发展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国际交流学分转换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流学生归国后学分的认定及转换,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新的课题之一。通过对交流学生学分转换的实践,探索学分转换的原则、效果、问题及对策,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的时代,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规模较小,结构有待优化。中国应抓住“一带一路”这一契机,从政府及高校等多个层面对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安排,促进沿线国家间高等教育合作和交流,以应对全新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际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