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2001-2010年新疆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其关联效应分析发现:1)新疆能源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2)第二产业对能源产业的中间需求所占的比重最高;3)新疆能源产业主要具有中间产品的性质,且具有"高附加值,低产业带动能力"的产业特性;4)新疆能源产业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受其他部门的需求拉动作用,对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强,对新疆国民经济的乘数推动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经济理论为基础,利用扩展的生产函数,构建了区域经济要素波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并利用我国省市区的经济产出、投资、出口与消费需求数据及其派生数据,计算分析了1981-2003年区域经济要素投入波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分析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区域投资、出口、消费需求等经济要素波动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其中以出口波动的负面影响最大,消费需求波动的影响次之,投资波动影响最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仅增加区域投资、劳动力投入和出口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而且减少区域出口、消费需求和投资的波动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新疆区域经济对农业的依存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也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其类型与技术水平代表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区域所处发展阶段,新疆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为瓜果业、畜牧业和棉花产业。其中棉花在规模、技术和产业关联度等方面与其它作物相比均具有较高优势,但在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与瓜果业和畜牧业相比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刺激居民消费需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保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着重分析了刺激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于体育产业与其它行业具有较为密切的产业关联度,因而开拓体育消费可以带动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总体上将呈上升趋势。这些都表明开拓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是可以预期的,但从目前我国体育消费现状来看,期望体育消费在短期能对经济增长作出较大贡献是不现实的,文章提出对目前我国体育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应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工业行业是能源消耗的最主要生产部门,在后工业化时期优化能源政策,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80-2014年的工业能源消耗数据,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等现代计量工具考察工业能源消耗和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短期关系。最后建立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和工业经济增长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变参数模型相比固定参数模型更具有可靠性,工业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之间存在非线性均衡关系,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在不同时期结果相异;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弹性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东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显突出,明确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能源消费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降低了环境质量,影响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将灰色系统理论(Greytheory)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引入到我国能源消费和环境质量关系的研究中,利用近十年来的样本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现有能源消费结构和其环境影响的内在灰色关联,确定各种能源品种的消费对我国环境质量的不同影响程度,为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环境压力最小化,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茅山风景区2007—2014年深度观光旅游、餐饮与养生休闲、中医药健康旅游、道教艺术生产与文化旅游、道教工艺品制作等产业的旅游经济收入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对茅山道教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对茅山道教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特色道教文化旅游资源,以道文化体验为核心推动道教文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道教、旅游、文化相互之间的联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LMDI的工业电力消费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MDI(Lon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法将1998-2007年中国工业的电力消费分解为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工业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因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其次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电耗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延缓了电力消费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258个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利用1993—2017年城市统计数据分析了“两控区”政策与产业聚集度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控区”政策与产业聚集度对工业总产值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加强环境规制和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从而实现产业聚集、环境规制以及经济增长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1.
针对能源总量的控制,综合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糊聚类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别构建能源消费特征分类、经济指标相关性、能源消耗需求估计值和阶段考核方案等模型,运用Matlab7、Eviews6、SPSS等软件,对各省份能源消耗特征进行分类,得到能源消耗总量与资源禀赋、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制定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在中部崛起和皖江城市带开发的大背景下,工业发展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但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也成为伴生安徽经济增长的一个不争事实。根据安徽省1990—2011年的经济数据,计算安徽省经济增长的碳排放总量,运用脱钩理论分析安徽经济增长的碳排放动态脱钩变化,分析表明安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脱钩存在复钩的可能,且表现为三阶段动态复钩的变化趋势。据此,安徽省应调整产业结构、审慎产业转移、开发清洁能源、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和加强森林碳汇,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是能源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利用能源效率指数、高级度指数和耦合度模型,评价2006—2016年江苏省地级市制造业能源效率和结构高级度,测算能源效率与结构高级度的耦合度并划分耦合类型,分析不同耦合类型区的制造业结构特征。研究表明:1)研究区能源效率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南北分化”的空间特征,高能效地区主要分布在南通、盐城和宿迁,低能效地区分布在淮安、连云港和徐州;2)制造业结构高级度以南京—苏州为高值区的两极格局显著,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地区;3)制造业能源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度整体处于初级耦合协调水平,南通、盐城为高度耦合地区;4)根据各城市制造业能源效率与结构高级度耦合关系,划分3种耦合类型区,发现低能源效率-低制造业高级度区域的低附加值、高能耗制造业部门占比较大,是产业结构优化、提高能源效率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跨域消费与体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构建起跨域体育消费理论的基本模型.经分析发现,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机会的增多,跨域体育消费发展空间巨大,一方面可以拉动相关经济的增长,为展示举办城市的历史文化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对消费市场进行正确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个案研究法、逻辑推理法,分析了长沙市体育用品产业及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得出:以加工制造与销售业为主的体育用品产业已成为长沙市体育及相关产业的主体产业之一。省会城市体育用品产业链的发展要以商业区与工业区分别聚集的资金、资本、技术等高技术经济活动资源为优势,调整产业类型,加强分工协作体系建设,改善产业结构,发展产业链上游、巩固下游、横向拓宽,逐步转向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相似文献   

16.
计算山东1990—2009年的碳排放量,并采用LMDI对其进行因素分析. 结果表明,近20年,CO2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呈下降趋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主要来源,第二产业CO2排放量比重最大. 经济增长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强度影响碳排放增速的变化,其本身又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 能源消费结构的微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还很小,但已显现出它对碳排放减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成为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是当今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由中国50余年的能源利用情况为切入点,描述了我国一次能源结构演进状况,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最后得出,我国近年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引起的,而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改善和能源效率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由经济增长带来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8.
依据产业融合理论,从技术、价值和市场融合三个层面构建产业跨界融合指标体系,基于2002-2017年投入产出表,对体育相关产业跨界融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体育相关产业与其他大部分产业之间技术融合逐渐增强,其中体育相关制造业对科技服务业(220.00%)技术融合增幅最大,但对其投入比率偏低,体育相关服务业对金融保险业(193.55%)技术融合增幅最大,但对其投入比率偏高;体育相关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不均衡现象普遍;对体育相关制造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最大的是体育相关服务业,对体育相关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提升最大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对体育相关制造产品的需求,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的增幅更大;对体育相关服务产品的需求,农村居民呈下降趋势、城镇居民呈上升趋势;体育相关服务业出口下降,进口增加;最终需求对体育相关制造业拉动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出口、消费和投资,而对体育相关服务业由大到小依次为消费、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