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航空发动机向大幅度提高推重比和降低油耗的方向发展.涡轮进口温度在不断的提高.随着叶片热负荷的加大,冷却用气量也不断加大,最多已占到涡轮进口流量的20%左右.冷却气的喷射对高压涡轮级的三元流场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在多叶片排三元N-S方程并行解的基础上,采用冷却气射流源项模型,研究了某带冷气掺混的高压涡轮级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将低温微量润滑冷风加工技术应用于汽轮机末级叶片加工中,通过和普通切削液润滑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条件加工对刀具寿命的影响及叶片表面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影响规律。实验表明,低温微量润滑风冷切削技术应用于叶片粗加工,能有效提高切削效率,延长刀具寿命,改善切削环境,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深盲孔内螺纹在加工中的难度及特点,设计了一种内冷却丝锥.  相似文献   

4.
研究在离子-原子混合阱中冷Rb原子对Rb+离子的协同冷却效应。通过对与原子相互作用之后离子温度和数目的测量研究离子阱参数q1,2对协同冷却的影响。发现在0.3≤q1,2≤0.8时冷原子对离子具有明显的协同冷却效果。选取|q1,2|=0.32,测量到离子可以从初始温度(2 010±380)K冷却至(325±35)K,寿命从7s延长至15s。这对于冷却原子离子或者分子离子,尤其是没有合适光学通道的离子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对32CrNi3MoVE钢的临界点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进行测试,研究分析了低温下的冲击功、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热处理下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钢在低温下仍保持较高的冲击韧性;在840~880℃淬火、560~600℃回火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并成功应用于厚壁管坯的试制生产中.  相似文献   

6.
为测定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 CCT)曲线,运用有限元软件DEFORM,在考虑变物性参数和相变的基础上,获得轴承钢GCr15的等温转变(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 TTT)曲线;运用孕育期叠加原理,对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和组织场等进行耦合计算,得到轴承钢GCr15在冷却过程中每个瞬间的温度、组织转变情况,绘出CCT曲线.仿真结果与实测的CCT曲线相符,表明该方法可为新型材料CCT曲线的绘制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热管换热器是一种新型的高效换热设备。上海炼油厂在某工业炉成功地采用了一台热管换热器,每小时回收余热15万大卡,使炉子效率从78%提高到89.5%,该设备投资可在两年内回收。本文在分析重力式热管传热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热管换热器的研制过程,其中包括:热管设计、热管制造、性能试验、换热器设计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了冷却法测定盐水比热容,介绍了本次实验所用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通过测定标准情况下的盐水的比热容,再改变影响实验的不同条件再次测定不同情况下的盐水的比热容,最后对影响实验的条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列举了两种冲击系统的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两种冲击系统的冲击力,并绘制出冲击力的曲线,通过对比分析知道缓冲元件可以大大的减少冲击力峰值,使冲击力曲线较为平滑。  相似文献   

10.
强迫冷却停机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条件,尽快降低高、中压汽缸及转子金属温度,缩短停机后的连续盘车时间,相对减少检修工期,增加机组可调小时利用率,提高全厂经济效益。而日本三菱公司的强制冷却方法在350MW机组上的很好运用,相比较其他机组其优点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动力电池液体冷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采用电子冷却液NOVEC 7000为工质的电池液体冷却实验系统,开展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电池冷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产热机理不同,不同倍率放电时,电池呈现出不同的温度变化特性。发现温度对电池性能有着双重影响:尽管采用热管理手段能够降低电池表面温度,提高电池安全性,但是相应的电池电化学性能严重下降。质量流量的增大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池表面最大温度,但在热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必须考虑质量流量增大造成的附加功率(如泵功率)的消耗。在持续充放电过程中,NOVEC 7000工质的沸腾将电池的表面最大温度稳定地维持在34~36℃之间。而以乙二醇溶液为工质时,温度则保持持续增大的趋势。基于微细通道内沸腾换热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可以在保证电池热安全性的同时,有效提高系统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冷藏品质、延长货架期,对柱状蔬菜白菜在冷藏集装箱运输前的真空预冷技术进行研究,建立热质迁移数学模型,用实验方法对该数学模型加以验证.在设定真空压力状况下,分别对模拟和实验中的真空室内压力变化、白菜自身温度变化、真空室内相对湿度变化以及白菜质量损失等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的结果数据接近,该模型可对果蔬的冷藏集装箱运输和柱状蔬菜真空预冷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给定的热电制冷器,影响其制冷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冷热端强化散热方式。以实验的方式就散热端、散冷端分别在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状态下,散热器、散冷器及制冷空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热端自然对流时,散热器的相对温度持续上升,散冷器的相对温度先下降到最低值然后上升。在实验进行到600 s时,散热器的相对温度为26.05℃,散冷器的相对温度为-3.97℃。热端强制对流使散热器和散冷器相对温度分别稳定在3.20℃和-20.00℃。热端散热风量为最佳值时,散热风扇和热电制冷器的输入功耗和为极小值,此时热电制冷器综合能效最佳。冷端强制对流时,散冷器与制冷空间最大温差由冷端自然对流状态时的7℃降低至2℃,实现制冷空间温度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船舶的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对预冷过程中的冷却液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软件进行模拟.该方法首先对LNG船舶液货舱的构造和换热环境进行假设,然后用GAMBIT对液货舱进行网格划分,模拟出温度图、冷却液质点迹线图和速度矢量图.对某LNG船舶液货舱预冷过程的调研表明,该方法所做的CFD模拟与实船的预冷过程和操作规章相符,预冷速度和预冷时间相差很小,能够真实反映实船预冷过程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底油气管道的散热问题搭建水平气液两相段塞流换热实验装置。研究冷却液温度4℃条件下无相变冷却过程段塞流的换热特性。实验中采用双平行电导探针、热电偶、热电堆等多种测量手段对冷却条件下段塞流的流动和传热参数进行测量。给出对流换热系数与流动界面分布参数变化规律,表明管道上下壁面由于传热不均存在显著的温差。结果还表明,段塞流对流换热系数受气相表观流速影响较小,流体与下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明显强于与上壁面之间的对流换热。  相似文献   

16.
对某图文信息中心进行冰蓄冷和电蓄热的设计,以达到供冷和供暖要求,并与常规的风冷热泵系统作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蓄冷蓄热技术不仅转移高峰电力而且节约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80 W大功率LED在大空间自然对流条件,设计了散热基板--热管散热系统,并研究了LED输入功率和散热器倾斜角度对LED结温和照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热管散热系统可以使80 W功率LED的结温降至73.5 ℃,LED输入功率和散热器倾斜角度对结温和照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液膜流动现象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工业过程中,液膜流动过程中各参数高精度测量对于理解相关过程及其传热机理至关重要。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研究水平管外降膜蒸发过程中液膜厚度变化,通过测量管壁和液膜温度计算出液膜传热系数,对不同喷淋密度(0.16/0.24/0.32 kg/(m·s))和管内热水进口温度(40/50/60℃)下液膜厚度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液膜平均厚度和传热系数随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管内热水进口温度恒定时,随着喷淋密度的增大,传热系数随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当液膜喷淋密度恒定时,随着管内热水进口温度的增大,厚度基本不变,传热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测量微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并解决沿微管轴向导热对微管内部对流换热的影响,本文首次把非接触式测量温度方法引入到微尺度实验中。本次研究搭建了能够进行气体、液体流动与换热的微流动实验台,用蒸馏水作为工质,采用红外成像仪加专用红外放大镜头对微型钢管表面温度场作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得到了在Re数不变时,不同加热功率下内直径为168µm和外直径为406µm微型钢管外表面温度场的分布图,进而能得到了沿轴向温度对沿轴向长度的二次导数。建立简化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推导获得了沿轴向的导热对内部对流换热的关系式。实验与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在微圆管单相流情况下,其轴向的导热对管内对流换热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