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秋爽 《现代语文》2004,(6):47-47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说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开始,这种话只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又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称这种话为“蓝青官话”(“蓝青”比喻不纯粹)。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叫“国语”。“…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为什么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最早提出“普通话”这个名词的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机分子朱文熊。他在一九0六年写了一本《江苏新字母》,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从...  相似文献   

3.
会飞的书包     
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一个和我一样高的“怪”人。他头戴玻璃盔,身穿又厚又重的太空衣,整个人被包裹得严严实实,样子奇怪极了。我走上前去,试着用普通话问:“你是谁?”他竟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了我:“我叫安比。”他会说普通话,真是太好  相似文献   

4.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来穗讲学,我有机会陪他几次活动,知道他很重视推广普通话。 张志公同志曾对广州全市中学语文教师作了一次报告,题目是《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当中说到口语训练时,就强调推广普通话。他指出新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他说:“一个国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语言,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公民要懂得普通话。这是国家文化教育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张老还风趣地说:“讲得不好怎么办?不要紧。我认为,只要张口讲,就得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我对如何提高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索,同时采取了一些比较切实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一、请“广播”“收音机”作先生,让学生天天接触标准普通话。农村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差,普通话过不了关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农村小学的教师,又缺少较好的普通话基础,难以示范。这样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十分困难。为此,我  相似文献   

6.
一、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在语音.现代汉语以普通话作为其民族共同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日趋频繁,普通话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普通话的教学,就成了语文工作者和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不外在三个方面:语音、词汇、语法.但是这三个方面的差别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方言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不必在三个方面下同等的功夫.一个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只要使用的是普通话的语音,其词汇和语法是方言的(如四川方言的“啥子”、“咋个”、“红苕”、“等会儿多”、“十打十个”、“(?)l(?)l(?)的鸭子飞guǎ了”),人家也一般能听  相似文献   

7.
1现代汉语普通话是我国的民族共同语.是国家宪法规定使用的全民语言,也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加速.信房中流剧增,作为全民交际工具的共同语在“四化”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就成为我国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推广普通话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早在1955年原教育部就发出《关于在中学、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又接着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82年又将“国家推广全通用的普通话”写进了宪法.使…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名称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崔新 《现代语文》2005,(1):124-124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说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开始,这种话只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9.
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性质的争议,其焦点在于对“普通话水平”的理解不同;理解的不同源于认识视角不同;而认识视角应与测试目的相应。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普通话水平”,是否指人们运用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的水平?本从四个方面质疑,阐述观点,就未来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从理论研究层面提出三个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0.
动物的语言     
人们用“满嘴鸟语”挖苦当下一些基本功太差的演员,越是到关键时刻,比如生离死别、悲伤动情之处,越是唧唧呜呜地有气无声或有声无字,没有人能听得懂他们在嘟囔些什么。普通话原本就没有说好,偏偏又故意地撇一点港台腔,弯弯着舌头作媚作秀,滑软轻腻浮,说这是“鸟语”实在是亵渎了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教育部在全国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指出:推广普通话,普及普通话,是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方言。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们的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带来很大不便,有时甚至因此而减缓工作进程,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了生产和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不但需要“书同文”,而且需要“语同音”。党和国家早就提倡,在汉民族中,推广、普及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这是我国一项  相似文献   

12.
小“猪”老师仁寿县二职中黄琪小“猪”老师是上学期从乡下调来教我们语文的。刚来的时候,他不会说普通话,但学校严格规定“师生一律使用普通话”,因此,他的自我介绍便成了一场独具特色的“乡普”表演。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学习普通话,首先要学好普通话语音,因为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主要在语音方面。我们了解了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有个基本认识,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又多听勤练,就可以做到基本上能说普通话了。本文结合我自治区方言的一些特点。谈谈学好普通话语音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里存在的大量音变现象是方言区教、学普通话的难点之一。普通话里的音变,有时是为了表意的需要,如“他碰上了对头(duì tou)”和“他方法不对头(duì tóu)”;有时是为了能顺畅说出一句话,或者讲究平仄相间以利于表达,或者是一种习惯,如  相似文献   

15.
“塑料”普通话是方言向普通话靠拢过程中,方言区人们偶尔使用的交际工具,它的形成与生理、心理、社会和语言本身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它是语言统一过程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各方言区情况不同,同一方言区包含多个层次。单从语音上讲,如果“塑料”普通话某一层次的语音为某一方言区成员共同使用,这一层次就会形成方言文读。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三月,教育部在全国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指出:推广普通话,普及普通话,是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方言。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们的社会交在、思想交流带来很大不便,有时甚至因此而减缓工作进程,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了生产和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不但需要“书同文”,  相似文献   

17.
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五十年代规定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两项任务。去年颁布的新宪法总纲第十九条又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语言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交际工具,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采取必要措施发展自己的共同语。汉  相似文献   

18.
陈萍 《宜宾学院学报》2005,5(9):112-114
人们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普通话语调把握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本文试图从阐述汉语声调变调的必然性和或然性出发,阐明声调与语调之间的复杂关系。声调与语调同时并存,两者的关系是音阶叠加的“代数和”,而不是“调形叠加”的“代数和”。声调受语调调节,语调通过声调得以实现。从而帮助人们了解一些随语语调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学习普通话,减少“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语调偏误。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语气词可以连用 ,下面是普通话语气词“的”和“了”连用的例子 :1 .这一家人怪可怜的了。2 .别催他 ,他速度够快的了。3.我们的条件已经够优待的了 ,但他们还是不满意。4 .这几年家里的经济条件够宽松的了。普通话中这种“的”、“了”连用的句式 ,谓语由形容词充当 ,不带补语和宾语 ,一般要用“怪”、“够”、“已经”等词语作状语 ,整个句子含有 [+程度大 ]的意义。孝感话“的”、“了”也可以连用 ,但普通话“的”在前 ,“了”在后 ,而孝感话相反 ,“了”在前 ,“的”在后 ,上面的各句在孝感话中说成 :1 .这一家人蛮可怜了的。2 .…  相似文献   

20.
两年多来,我注重对学生进行语音教学和普通话训练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改变了学生中方言土语,在课内外都能用普通话读书。说话。做法是:一、教育学生懂得说普通话的意义,取得家长支持。起初,大部分同学不愿学讲普通话.一是怕同学见笑,二是怕家长责备。要想他们主动积极地学说普通话,就得解除他们的惧怕心理,使其明白说普通话的意义,我先开“壮胆会”,让学生明确学习普通话是我们的光荣任务。接着,我又走村串户,和学生家长们交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