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鲁迅对待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包办、买卖婚姻、多妻主义、轻视妇女、贬低妇女在旧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对旧社会残害妇女种种罪行进行了控诉,提出了妇女人性的解放.随着世界观的进步,鲁迅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用阶级的观点剖析了封建社会吃人的丑恶本质,明确提出了参加妇女的战斗行列"解放了社会,也就解放了自己."这便是鲁迅论妇女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教育即解放     
正明确提出"教育即解放"的口号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发表的《学会生存》这篇著名的报告之中。它同时提出并确定了一个指导教育发展方向的基本思想:"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今天,重温这段文字,仍然是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交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时代中国的整体转型引发的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的嬗变皆聚焦于"网域"之乾坤。必须加快构建政府—学校—教师—社会—家庭—学生"六位一体"的协同管治模式,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正能量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完善大学生的"虚拟人格"。  相似文献   

4.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在这个组成单位中会形成家庭价值观,对于社会成员的活动,家庭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家庭价值观也会对社会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家庭价值观,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体系下,中美两国家庭价值观会对教育观、婚姻观、伦理观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人家庭思想观念的开放,美国家庭模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原本广泛存在于20世纪上半叶的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形式的家庭,在美国不再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未婚同居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异族通婚家庭以及同性恋家庭开始呈增长趋势。文章从社会的发展、科学和历史方面,论述了美国家庭模式变迁的过程及原因。  相似文献   

6.
《醒世姻缘传》中妇女对传统男女地位的"颠倒",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家庭问题,在明末特定时代背景中,是妇女争取和维护做"人"权益的一种极端化的表现,它展示了妇女自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现实。妇女的抗争为传统"尊男抑女"的跛足文明发出了强烈不满的信号,因而具有一定社会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就业性别平等立法的主要障碍在于,如何在社会资源积累有限的前提下将就业性别平等的要求融入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中。作为最早的福利保障国家,德国曾经历了高福利的一段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的背景下,德国福利给付缩减,福利体制向支持"成年劳动者"模式的方向转型,其在福利体制视野下推动性别平等实现的一些具体实践,对于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保证女性平等的养老待遇,完善生育福利制度,加强对孕产期劳动妇女的保护,同时适度干涉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角色分工,引导男性承担家庭责任以实现两性职业与家庭责任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周代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父(男)权制社会性别制度.按照规定,周代妇女已经不能直接介入男子占据的家庭(族)之外的"公事",也谈不上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在家庭内部的"私"领域,女性也处于附从于男子的女、妻、母的角色.尽管如此,从历史记载看,部分贵族妇女通过婚姻、生育和家庭亲密关系途径,还是能取得一定的关于"公""外"事务的"话语权"甚至"操控权"的.她们尽管通过各方面的优势获得了相对而言的"权贵"地位,但终究是父(男)权制社会性别制度下的陪衬角色,她们在这个制度中没有以主体身份发言的权力,只能在制度的空隙中寻找立足点.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原始社会妇女政治地位的丧失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本文则认为,经济因素对妇女政治地位的丧失是起重要作用的,但是导致妇女政治地位丧失的直接原因,是从夫居婚姻形态的出现。由于从夫居家庭的产生,在不破坏血缘氏族制度的前提下,妇女自然而然地失去了家庭中的地位;并随着从夫居婚姻形态的普及,妇女也逐渐在整个社会中丧失了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山东泰安出现的耶稣家庭是基督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兴起的一个宗教组织。本文主要探讨了耶稣家庭兴起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阐明耶稣家庭的萌生、解体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其稳定和发展对于社会的和谐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等多重因素影响,边疆地区农村"留守妇女外流"现象频发,这对当地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结合边疆地区"地方性知识",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地遏止和消除边疆地区妇女外流所带来的危害,才能为边疆地区各族群众家庭和美、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妇女的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尺度。 解放前,康区藏族妇女由于长期受封建传统礼教的束缚和“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的禁锢,使得康区藏族妇女主要从事家庭以内的事务,她们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较为低下的位置。解放后,随着我国各类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广大康区藏族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才华,使得她们的社会地位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沪沽湖畔摩梭社区,至今仍以另外一种方式组织家庭、恋爱和婚媾。实行以“母系制家庭”为主,多种婚姻家庭并存的“走婚”制。走婚,走出了一个性和谐快乐的领地;走出了一个没有父亲和丈夫的家庭;走出了一个妇女当家作主的社会。摩梭人两性关系和社会模式,既不是男人统治女人,也不是女性屈从于男人,是伙伴关系取代统治关系的社会模式。它为研究人类社会两性关系和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以及研究婚姻与家庭的产生、发展与未来,提供了典型的环境和珍贵的资料。以性别的角度解读人生,用全新的方法认知世界。为重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家庭模式及其解体──赛珍珠作品主题分析尚营林一家庭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的、最小的社会单位。中国传统家庭模式是数世同堂,家长一般为家中最长者。最长者在死前总是千方百计利用自己的权威和传统道德,来维系这个大家庭。他死后,它才有可能分成几个较小的、但...  相似文献   

15.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是营造青少年成长良好环境和氛围的重要内容和保证。武汉市"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但仍然存在着认识偏差、社会教育力量薄弱和学校教育模式明显等问题。要提高"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设水平,必须加强组织建设、保障机制建设和探索社会教育社会办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教育工作者郑杰在《没有办不好的学校》一书中写道:"我认为,校长理应成为一个理想家,带给学校以梦想和必要的‘乌托邦’。"百色市西林县初级中学(以下简称西林中学)校长季正雄坚信这一点。在十多年的校长工作中,他一直以此自勉。在季正雄看来,一个合格的校长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爱护学生,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像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热爱学校,格尽职守,敬业奉献",这样才能与师生和谐共处,共同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朱熹伦理道德观为思想底蕴,围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论断,将《朱子 家训》中血缘--伦理--政治三位一体的文化原理与情--理--法的三位一体的调节体系相结合,从家 庭自律、个人修养、公民道德等诸方面,阐明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这一社会构架的灵魂,深刻论述了 和谐的家庭、文明的公民、稳定的社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中国以封建父权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形态下,"家"是中国女性赖以生存的全部空间。她们被封建伦理和传统生活模式束缚其中,失去了接受教育、参与社会工作等种种权利。多数人一生过着依附他人的生活,仅限于"侍奉翁姑"、"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家庭职能。旧道德伦理体系还严格规定了两性在家庭中地位——"夫御妇,妇事夫",无条件顺从男性被视作天经地义的秩序,也是妇女最高的道德准则。于是在传统中国,标志着亲情的"家",却也是束缚女性自由发展的根本桎梏。  相似文献   

19.
胡卫芳 《江苏教育》2014,(20):53-54
<正>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一家庭教育,他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这充分说明了任何教育都应该开  相似文献   

20.
妇女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妇女的解放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妇女的地位和生活状况反映着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开放程度。江门五邑是我国著名侨乡,在西方文化影响下,五邑妇女的观念意识、行为方式、情感表达等都发生了悄然变化,这主要表现于婚姻与家庭、社会权利与社会角色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