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璇 《教育》2011,(22):33
我国目前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接受小学和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并不包括学前的幼教时期。但是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幼教,其中不乏因为家长必须要上班所以只能将孩子送入幼儿园由老师照看者,但更重要的是多数家长盼子成龙心切,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常常不惜代价也要让孩子进入办学条件较好的幼儿园。因此近年来"家长为孩子入园彻夜排队"等类似新闻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2.
9月要到了,大班的幼儿很快就要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很多幼儿家长对此感到困惑,究竟怎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呢?要做哪些准备?以下是南京师范大学幼教专家的建议,或许会给您一些启发。 首先,孩子在心理上要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家长要辩证地引导孩子了解小学生活,既不能让孩子误以为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是一样的,也小能让孩子误认为小学就是“火坑”和“地狱”。应该  相似文献   

3.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4.
编辑张婴音孙智正纲要点击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的“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品质的形成”。案例一1.某幼儿园老师正在召开家长会,会上征求家长意见、建议,可家长们纷纷表示:“我们没意见,你们是幼教专家,我们听你们的。”2.有些家长认为将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孩子就是幼儿园的事了,不应再让家长带这带那。甚至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调皮捣蛋、没进步,…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心     
前不久,浙江宁波市新芝幼儿园以征文的形式在全园教职工中开展了“假如我是幼儿园孩子家长”的主题讨论活动。目的是让每一位教职工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加深对自己所从事的幼教工作的认识。下面三篇文章选自该园本次主题讨论的应征稿件。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些园长跟我谈到了一个让人很头疼的问题:有些家长经常抱怨幼儿园对孩子照顾不周到,不给孩子喂饭,不给孩子穿衣;而有些家长提出在幼儿园要多学些字,甚至有些家长要求幼儿园要多给孩子布置些作业,不然孩子总是玩,也学不着东西等等。我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还不理解,或者说幼儿园和家长之间还缺乏一些联系。做了10年的幼教工作,感受最深的是: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老师对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只有家长和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形成共识,教育行为步调一致,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形成一种合力,取…  相似文献   

7.
张保青 《山东教育》2005,(15):39-39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堪称幼儿教育之“双臂”,缺一不可。由此看来,要想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密切“牵手”,幼儿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与幼儿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联系、交流、沟通、合作,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家长在幼儿教育方面多多进行建议性“指导”,使家长针对孩子的教育“得手”、“得法”。  相似文献   

8.
放学去幼儿园接孩子,你会问孩子什么问题?中国家长一般都是问“今天学到了什么?”而美国家长则是问“你今天快乐么?”近日,来自美国的幼教专家Ida在南京为幼儿家长们上了一堂公开课。这位从事幼教已经30多年的专家认为,中美双方在幼儿教育上差异颇大,中国的应试教育甚至影响到了幼儿教学。双语教学不是上课为了满足家长们的需要,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开设了诸如英语兴趣班、双语教学等,可是Ida说,这些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在美国也有中美双语幼儿园,但这种双语是指为孩子创造一种双母语化的环境,老师是不会专门为孩子上英语或者中文…  相似文献   

9.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开展,积极发挥家长的资源作用,让家园同向同步,才能共同促进幼教事业发展。一、共建家庭档案,培养孩子的亲和力和创造力。家长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爱好特长,他们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如何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家长的作用,我们认为,应为每一个家庭建立档案,家长要和孩子一道完成。这种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家庭档案的方法,不但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创造力,而且培养了孩子们对家长的亲和力,同时对我们教师的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真可谓一举三得。便利条件,能让孩子自己动手试试的,就让…  相似文献   

10.
在考察幼儿园时,不少幼儿教师向我们倾诉:许多家长抱怨幼儿园不教写字,他们甚至把孩子会写多少字作为衡量幼儿园质量的标准,有的家长还质问教师“孩子上幼儿园日子都不短了,为什么还不会写字?”也有的家长迫不急待地告诉教师某某幼儿园收费低,还教孩子写字;更有甚者把教写字作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的重要指标。总之,家长要求幼儿园教写字的呼声很高。这对于已经市场化的幼儿园来说确实是一种两难选择。家长是幼儿园的上帝,园长与教师不能不考虑他们的更求。可是作为幼教工作者又怎能违背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忍心牺牲孩子的天性、剥夺他…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促进家园合作,携手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误区,霍州市教育局幼教中心特邀山西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家张琴秀教授进行了“把快乐的童年还给孩子”专题讲座。各乡镇幼教专管员、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和部分幼儿家长共计800余人参加了讲座。张琴秀教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  相似文献   

12.
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都会有一大批幼儿来到幼儿园.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大多数幼儿都会哭闹,有的甚至会长时间地哭闹不休.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找出造成幼儿哭闹的原因,这样才能针对成因采取措施,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尽快度过入园哭闹期,笔者认为一是要让老师的爱去抚慰孩子;二要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孩子;迁移他们的感情关注点;三是要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四是需要家长配合.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14,(12):14-15
张玉胜在2014年11月19日《工人日报》撰文指出:国家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的禁令,可谓三令五申,彰显了政府叫停幼教小学化的决心,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了此种倾向屡禁不止的社会现实.幼教小学化缘何如此大行其道?与一些家长把幼教小学化视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在线”的“抢跑”措施,幼儿园方则将其作为迎合家长、招揽生源的宣传噱头.遏制幼教小学化怪像,需先破由应试教育下移衍生的“抢跑”思维.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下的今天,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农村幼教事业在发展中处于薄弱环节,但是幼儿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培养,从幼教就开始抓紧,让孩子不在起跑线上落队。但是农村幼儿园与城镇存在较大的区别,在督导评估上也应有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幼儿园与幼儿家庭联手共建,从根本上建立完善的督导评估制度,从而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每当接手一年级,我都要及时召开家长会,和家长沟通,让他们明白做家长的责任,帮助自己的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一、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较大的区别:第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学习时间短;小学是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要依据新课标、教学计划,系统掌握知识,要一步步打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家长和孩子满意是我们工作的标准。”这是固原县第二幼儿园教职工的共同承诺。为实现这个承诺。园长刘春花更是默默地奉献,在幼教这块园地耕种着挚爱与希望。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0月30-31日,我随报刊总社"走进千家万户共绘教育梦"大型新闻、服务行动南通组,走访了启东市慕卿幼儿园和海门市东洲幼儿园的部分家长。提到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而他们讲得最多的是幼教的新鲜事儿,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幼儿园教育方式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感受到新时期家长们教育理念的根本性改变,以及他们与幼儿园的积极互动,与孩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8.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做家长的总免不了有些担心和不安:“老师会对我的孩子好吗?”还有些家长则如释重负:“这下好了,总算有人管了。”其实,做幼儿园老师的,最怕的就是这些“甩手家长”。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能否健康活泼地成长。关键是家长能否与幼儿园老师配合好,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相互联系。对此,从一个幼儿园老师的角度看,我觉得家长要注意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他们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刚入园的新生幼儿家长来说,幼儿园的大部分工作是陌生的,他们和幼儿园之间往往缺乏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因此做好新生家长工作,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幼儿园的首要工作。结合我园近几年来在新生家长工作方面的点滴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关心孩子的家长就会忙着询问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情况。有的家长会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学了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出什么具体的东西,家长就会感到失望。还有的家长会这样问:“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发现了什么?”让孩子讲述幼儿园里发生的新鲜事,甚至让孩子提出问题来。两种提问应该引起我们家长的思考:你赞成哪一种提问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