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勇 《地理教育》2011,(3):21-21
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湘教版)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对我国的疆域和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域差异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八年级下册讲授各省级行政单位地理概况。其中,第二章“沿海万里行”的第十节“祖国宝岛——台湾省”成为了分省讲解地理概况的重点,也是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合理利用课内外时间,有效完成“台湾省”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中学地理教学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二是让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所发展.三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主发展.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总结形成的"讨论教学"能较好地解决上述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讲述我国的台湾省,重点是台湾岛。教材分别从位置、地形、地质、气候等方面来阐述台湾岛丰富的自然资源,整个教学过程因果关系密切,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2.教学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台湾省的基本概况。包括台湾省的位置、范围、面积及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的分布;②从自然、经济、人口、民族等方面系统地认识台湾,包括台湾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③了解台湾  相似文献   

4.
实施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是地理教学的着力点,搞好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它是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就是指地理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状况,结合生活、乡土,在地理科学规律、认知规律、教学规律的指导下将教材内容优化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在呈现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广意上讲地理教材的"活化"应包括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那么如何较好地实现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呢?  相似文献   

5.
高山族除大陆上的福建省有少量的分布外(1990年约有2900人).绝大部分分布在我国的台湾省,目前大约有40多万人,约占台湾总人口的2.2%,是台湾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央山脉一带的山地,东部沿海和东南部的岛屿上。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重点是海洋环境保护.在讲本课前教师先带学生调查了学校污水排放情况,使学生先有些感性认识.在讲课中引用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并放映了<日本水俣湾汞中毒事件>和<赤潮>的录像,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材料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使学生树立海洋环保意识.通过学习<海洋法公约>树立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的创新 1.知识目标:结合厦门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商业中心的概念、形成、构成、作用及组织形式;了解商业网点的概念、形成、密度、效益、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或说法.教学目的,通常是课程或教学大纲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的教学要求,其含有某种理想的教学愿望(主观的,不一定能完全实现的);教学目标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前对学生某种行为变化结果所作的预期描述(实际的,可实现的),是对教学目的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 知道香港和澳门的地位位置、范围和居民组成. 理解香港在国际交通、贸易、金融、旅游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及香港的工业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设计思想 1.教学目标(略)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其相互转化;2.地壳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11.
教育工作者们结合自身的教育发展状况对如何发展素质教育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但是效果甚微.就地理学科来说,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依旧围绕应试而进行教学的居多.那么地理教学怎样在"应试"中体现素质教育,是摆在我们广大地理教师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勇 《地理教育》2004,(2):23-23
行政区划是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之一,在所学的34个省、市、区中,本章教材分别阐述了我国沿海的15个省级行政区。根据新课标,教材规定必修北京市、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本章的学习应该遵循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的原则。即重点讲述必修部分,对北京、台湾、香港、澳门四省、市、区可以根据内容,每节至少安  相似文献   

13.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是高中地理新教材(试验修订必修本)自然地理部分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将地理圈层的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中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陆地部分的相关知识集中编排,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知识体系.在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四个部分中,陆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明显、最为深刻、最为密切,是人类的"第一环境".  相似文献   

14.
"晨昏线"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的难点内容,也是高一地理教材中一个典型的难点,教材中对这部分内容未加详细叙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讲授过程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讲解,学生定能一步步攻克难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标识教育发展之根本,十分清楚地表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学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领导"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文章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与...  相似文献   

16.
关爱学生--崇尚"肥皂水"哲学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成为美国总统,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很好,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 "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全国将有17个省、市加入"3+综合"高考模式.这场深刻的教育思想大变革带来了中国式的"学习的革命".从宏观的背景上来理解,它是作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这是高考改革的意图,也是中学教学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8.
"愉快教学法"是一种在愉快心境下,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地理教学,就是要通过一堂课的引言、有效利用地图、补充新奇知识、通过不同途径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云 《地理教育》2001,(6):18-18
一、教材分析: 陆地环境是陆地表面形成的地理环境,它由地壳、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共同构成,几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土壤是陆地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是由其它要素相互作用下派生出来的,但陆地又对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自然土壤使得绿色植物得以生长发育;农业土壤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形成.  相似文献   

20.
陆如良 《文教资料》2008,(9):139-140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出发,分别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出现的难点,区域地理中的空间结构体系建立等问题,从画图教学出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从而实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