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晨,鸡大嫂在莱地里捉了好多蚯蚓,准备带回去给鸡宝宝们吃。路上遇到了正在觅食的鹅叔叔。鹅叔叔首先打起了招呼:“鸡大嫂,你一大早去菜地里干啥呀?”鸡大嫂有些得意了:“刚才我在菜地里捉了许多蚯蚓,够我的孩子吃几天呢。”说完,乐呵呵地大摇大摆地走了。回到家,鸡大嫂拿出蚯蚓让小鸡们吃了个饱。随后为防止美食溜走,将剩下的蚯蚓弄死, 放在了花盆里。过了几天,鸡大嫂准备将剩下的蚯蚓拿来  相似文献   

2.
英国科学家在废弃的矿井中发现了一种能吃金属的蚯蚓,这种蚯蚓经过了变异,能在被严重污染的有毒土壤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吃  相似文献   

3.
“偷菜”为何风靡网络?它会对现实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某大学社会心理学教师晓静对此进行了分析。 游戏本身很成功 晓静身边许多同事和朋友,都在玩“偷菜”这款游戏。对于“偷菜”的风行,她认为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蚯蚓是一种最常见的环节动物,它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对于蚯蚓再生只是看到书上的记载,并没有亲眼见过。因此我门决定自己动手,探视蚯蚓再生秘密。  相似文献   

5.
动物哈哈乐     
自娱自乐一天,蚯蚓一家很无聊。小蚯蚓就把自己切成两段去打羽毛球了;蚯蚓妈妈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就把自己切成四段去玩四国象棋;蚯蚓爸爸想了想,准备把自己切成肉末。蚯蚓妈妈知道后,哭着说:"你怎么这么傻?那样切会死的!"蚯蚓爸爸低声说道:"我很想踢足球……"  相似文献   

6.
昨晚,下了一夜大雨,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早早地来到校园,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只见学校的水泥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死蚯蚓,少数几条还在那边痛苦地扭动着。这些蚯蚓怎么会爬出来的呢?又怎么会死在地上呢?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询问科学课老师,科学课的老师笑着说,那我们不如做个实验看看吧。说做就做!星期六下午,我和另外一名同学先从地里挖出30条蚯蚓,然后我们又在学农地选了一块土地,用泥土围成三个小正方形,面积各约0.25平方米,每个方格中各均匀地放入10条蚯蚓,开始我们的探究活动。探究结果见“蚯蚓在不同条…  相似文献   

7.
王新民 《知识窗》2006,(11):36-37
清初,平南王尚之信在广东最喜欢吃一种叫做“塌稞菜”的青菜。每当用餐时,桌上必有一大碗塌稞菜菜羹,烹治极精,是由其爱妾谢茶儿烹治。为让尚之信一年四季都能吃上塌稞菜,谢茶儿特地使人开了一片菜地,且亲自播种管理。因此,王府中的宾客又将塌稞菜称作“茶儿菜”。  相似文献   

8.
仝行常 《内江科技》2011,32(4):69-69
近两年来,以"QQ农场"、"开心农场"为典型代表的"偷菜"网游风靡大学校园。本文分析了"偷菜"网游的特点和风行的原因,介绍了由此引发的一些教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怪怪消息树     
《知识窗》2009,(11)
上网偷菜偷出"人生哲理" 在"开心农场"风靡的时候,一篇名为<开心农场的背后哲学>的帖子在网上出现并热传,写这帖的"哲学家"从偷菜游戏中悟出人生哲理,因此特地写下来与大家分享,譬如:"在利益面前,没有亲情和道义可讲,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对你背后下手的贼."  相似文献   

10.
资料显示:泥鳅是一种常见的野生小鱼类,在分类上属于鲤形目。我国各淡水水域,如湖泊、池塘、水沟、稻田等处都有这种鱼。它头较尖,身体呈圆形,尾侧扁,有细小鳞,体表粘液丰富,适宜钻洞,背部黑色,有斑点,常常潜伏泥中。最近,我买了一条泥鳅,放在盆里,养了几天,初步了解它的生活习性。通过几天的观察记录,我发现泥鳅偏爱吃小生物、喜爱阴暗潮湿的环境。除此之外,泥鳅还具有天气预报的本领。蚯蚓成泥鳅的最爱今天,我给刚买来的泥鳅喂食。我拿出面包屑,洒在水面上,水面无动静,在洒一点,还一样。过几小时,水面依然很平静。但我总不能让小家伙hungr…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脑子里总有一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但很多都是不符实际的空想,像梦一样杂乱无章。小时候经常和父亲到菜地里拔草,拔完没一个星期,那些铁骨野草又遮住了青菜。气死我也!一屁股坐在菜地里生闷气,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杂草总是长得比菜快?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至今还没法解释。唉!还是尊重  相似文献   

12.
速力第一     
自然界中,生与死往往决定于俄顷之间。因为这时候所表现的是一种闪电似的反应,肉食者底迅速到无法辨认的攻击,牺牲物底间不容发的逃避,是动物生存的要素。伦敦动物园中有几位工作者,有一次想得到一张蟾蜍吞食蚯蚓的活动影片,应用了高速度的摄影机,一秒钟摄取三百张片子,他们刚刚把蚯蚓放在蟾蜍之前,那条蚯蚓立即便不见了。蟾蜍吞食蚯蚓的整个动作——舌头射出,摄取蚯蚓,再回进口里——一共不到一秒钟。研究蟾蜍生活的专家  相似文献   

13.
<正>蚯蚓俗称蛐鳝,又名地龙,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这种动物种类多,据最新统计在我国有记载的已经达到300多种,而在全球超过3000种。养殖蚯蚓具有较高的效益。首先,蚯蚓体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一方面因其蛋白含有较高,可以作为食用,亦可以作为饲料;另一方面蚯蚓体具有药用价值,开发应用上早已有加工的蚯蚓体或从蚯蚓体内提取的蚓激酶等作为药物。其次,蚯蚓养殖后产生的蚯蚓粪是极好的生物肥料,在含有丰富的氮、磷、钾,以及镁、硼、镍、锰等  相似文献   

14.
蚯蚓,悄悄爬上餐桌李忠东译时至今日,蚯蚓的开发和利用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蚯蚓食品业和药品业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近几年来,世界蚯蚓年贸易业额达20亿美元之多,而且每年平均以20%一25%的速度递增。菲律宾的科技人员早在1979年就着手抓蚯蚓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科学生活》2010,(12):32-33
虽然声势渐消,但"偷菜"绝对是当今的一项"全民运动"。有人说,"偷菜"成了现代文明下的尼伯龙根指环:和瓦格纳歌剧中的指环一样,对不迷恋的人来说等于废铁,对迷恋的人却拥有巨大魔力,同时也具备杀伤力。这种能让人同时拥有权力感(虚拟货币金额庞大)、征服感(在游戏中等级很高)和毁灭感(把别人农场里偷个精光)的游戏简直叫人欲罢不能,爱恨交织。  相似文献   

16.
蚯蚓俗称曲蟮、曲蛇,是喜温、喜湿、喜静、喜暗的穴居动物,一生均在土壤中度过。蚯蚓以土壤中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喜食带有甜酸味的食物。蚯蚓雌雄同体、卵生,幼蚓  相似文献   

17.
新老朋友     
正孤单寂寞夹竹桃,老友经常把它瞧。遇有毒气别人怕,自带面具很逍遥。小溪旁,长着一株孤独的夹竹桃树。蚯蚓翻土翻累了,钻出地面,他想看看老朋友过得怎么样。"喂,夹竹桃,你好吗?"蚯蚓挺起半截身子大声打招呼。夹竹桃正频繁地开闭气孔,听到熟悉的喊声,忙低下头,见自己脚下的土里探出个小脑袋。"我很好,老朋友。你这次又带什么问题来了?"夹竹桃问。"没有,没有,今天我只想知道你最近过得好  相似文献   

18.
小诺,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在家里种蔬菜,并且要观察蔬菜发芽的记录……可我没种过菜阿!你没种过菜?呵呵,那你怎么还天天网上“偷菜”?别扯东扯西,这个作业怎么做啊?萝卜应该种在土壤里,还要浇水吧?  相似文献   

19.
星期天.我漫步在湿润的田埂上,随处可以见到一条条不规则的隆起的土层,隔不多远还有一小堆一小堆的颗粒状物。这是什么?我好奇地蹲下来细细观察,发现在隆起的土层下面竞有东西在动,我想这是不是科学老师所讲的松土太王——蚯蚓?  相似文献   

20.
由于蔬菜品种退化、栽培技术落后、生产面积不足以及菜地基础条件较差等原因,我县的蔬菜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市场供应能力十分低下,“吃菜难”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供求关系的失调,使蔬菜价格呈现出“乡镇菜比县城贵,县城菜价高省会”的态势,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我县蔬菜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