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无论是从实现新闻宣传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三贴近"的角度,还是从强化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这"三项"教育的角度,以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学习毛泽东新闻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新闻资源的共享度也越来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媒体竞争已经成为新闻策划水平的较量。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媒体在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荆门晚报》自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围绕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进行新闻策划,让"三贴近"报道在晚报新闻中唱了主角。  相似文献   

3.
朱丽辉 《东南传播》2014,(11):143-144
民生新闻从人文关怀出发,以普通群众需要为着眼点,表现出电视新闻媒体强烈的受众意识、服务意识。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明确地代表普通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做好民生新闻报道,不仅是电视新闻媒体宣传理念的体现,更是增强电视新闻媒体竞争力、亲和力、感召力的客观需要。地方台有着天然的地域优势做好民生新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入手,深入挖掘这一"富矿"资源,让电视新闻媒体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从实现新闻宣传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三贴近"的角度,还是从强化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这"三项"教育的角度,以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学习毛泽东新闻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初,中宣部等五部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布置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段时间以来,记者走基层如火如荼地展开。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鲜活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曾几何时,新闻记者跑基层的脚印  相似文献   

6.
现今,在一些纸媒体上,时不时会冒出一些语言拖沓、内容冗长的稿件,被行家里手冠名为"垃圾长稿"。这种稿件泛滥对媒体是致命伤,浪费版面浪费读者精力,损害传播信息、宣传政策法规的功效,最终影响发行量,冲击广告收益。让长稿短下来,很有必要。新闻的特点就是新、短、快、活、实。短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新闻"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网络媒  相似文献   

7.
导读从民生建设、民生新闻所具有的新的高度看,相对于新形势下许多媒体趋向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新闻创新的做法,以民本理念推动新闻创新,就是从更贴近群众生活的角度出发,将创新的触角延伸到民生视角,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具有更温暖的人文关怀。实践中怎样体现好这一理念呢?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特写是电视媒体借鉴传统媒体特点,结合自身优势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新闻报道形式。进入新时期,我国电视新闻界为顺应新闻改革要求,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增强新闻可视性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顺应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十分强调新闻宣传坚持"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而对于广播媒体来说,落实"三贴近"不仅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必然要求,还是"弱势"媒体复兴、不断增强舆论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张翔 《记者摇篮》2007,(8):49-49,47
目前,全国的新闻媒体正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和深化新闻改革。"三贴近"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从群众需要和关心的角度,观察、分析和取舍新闻。要从群众看得懂、听得懂、群众喜闻乐见出发来选择报道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重要讲话中,提出媒体的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新闻观念、创新新闻内容、创新新闻形式、创新报道方法、创新报道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大凡新闻传媒,都会开办有小言论专栏。因为她像一把匕首,只用寥寥的三五百字,就可对社会上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或褒或贬的评论。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是所有媒体中办得最好的小言论专栏之一,人们喜欢阅读"今日谈"中的小言论,主要是她颂扬的或批评的都是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事情,文笔朴实,角度新颖,无说教味,读之能给人以启迪,给人以回味,给人以思索。  相似文献   

13.
新闻策划让民生新闻更出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兵 《今传媒》2012,(5):116-117
"新闻策划"近年来成为新闻界颇为流行的词汇。新闻策划已广泛介入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并成为新闻媒体高度自觉的行动。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被喻为"十年来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的民生新闻在报道过程中如何策划,让其更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策划过程中应把握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说新闻"这种时新的新闻播报方式正风行于地方各大电视台,堪称电视媒体上演的一出"活报剧"."说新闻"凭借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更贴近受众的平民姿态,一时间跃居为全国各电视台新闻板块的主打节目.与此同时,各电视台互相模仿,很多节目出现了雷同和追风现象,使"说新闻"渐渐失去新鲜感.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越来越普及,传播方式和节目内容越来越丰富,观众在屏幕前的时间不断被分散,为了吸引观众、贴近观众,媒体开办一些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关注民生的大众性栏目和节目,吸引了很多受众。电视媒体也不例外,为了使观众在屏幕前停留的时间更多,新闻越来越重视民生、关注民生,开始重视从广大百姓的角度出发,播报来自最基层的新闻内容,让观众有兴趣观看。  相似文献   

16.
防辐射服对孕妇是否能起到保护作用,服用某些药品后开车,竟有酒精含量……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出现在央视及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这种新模式因为新颖独特的报道角度,贴近民生服务内容,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互动。这一类通过实验揭示生活真相的新闻报道,被媒体人称为"实验新闻"。  相似文献   

17.
沙丽 《新闻战线》2012,(3):46-47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闻战线落实新闻"三贴近"要求的重要举措,更有利于我们调查研究、求真务实、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各媒体见诸行动之迅速、稿件发表之快捷、电视画面之丰富,  相似文献   

18.
张晗 《新闻前哨》2013,(6):75-75
话题新闻是新闻改革年代纸质媒体应运而生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话题新闻是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新闻表现形式,成为许多媒体全力经营的品牌"。它具有其他新闻体裁所不具备的一些特色和优势,是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报道的一种卓有成效的新闻形式。、"话题新闻以平视的视角和传统的深度报道区别,又以思维的张力和传统的调查新闻分离,再以灵活的阐释和传统新闻述评迥异"。从新闻实践效果来看,这种新闻形式接近群众,贴近  相似文献   

19.
评论被称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增强媒体公信力的重要载体。从2012年8月开始,本溪广播电视台《本溪新闻》节目中推出了《今日关注》专栏,运行两年多来,已经成为新闻节目的看点和观众喜爱的亮点。笔者认为,坚持"三贴近"原则,力求新颖精当,注重情理交融,彰显声画优势,这是市级台办好新闻评论的关键所在。一、坚持"三贴近",是办好新闻评论的源头活水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让记者们把身心沉到了基层,捕捉到了鲜活的新闻,跟上时代前行的脚步,聆  相似文献   

20.
办报特别是党报,就要贴近基层,服务基层.从新闻资源角度讲,基层永远是新闻的富矿,从办报宗旨讲,贴近基层、服务基层,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胜利日报》作为油田重要的媒体,其办报的目的就是宣传、引导、凝聚职工群众,这就决定了它要以职工群众满不满意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