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志新 《钓鱼》2005,(17):30-30
设定调目是悬坠钓鱼的第一步,然后再按鱼,情调整钓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钓组中的钩饵在水下有一个合适的状态,以方便鱼就饵和产生正确的鱼讯。不管是双饵还是单饵或者是空钩及无钩调漂,钓者正式钓鱼时是把调目与钓目相比较而作出水下的钩饵大致是处于什么状态的判断。当鱼漂有动作而不中鱼时,钓者会调整水线长度即钓目,也有不动插漂座位置而调整铅片大小即调整调目。初学者往往采用前者,功力深厚者却多采用后者,甚至同时更换鱼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郑巍 《钓鱼》2003,(18)
刚接触悬坠钓组的时候,我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两钩搓饵,鱼不咬钩,钓饵到时间化了就是打窝。有鱼咬钩,提竿一个钩勾住了鱼,另一颗饵抖散了也是打窝,这样边钓边诱,鱼是钓不绝的。可是一到夏天情况就变了,本来钓得还可以,9点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鱼越来越少,窝子里鱼星依旧,但两饵到底后鱼的吃口变得非常微弱,漂尖上只有半目动作,即使改成拉饵也不会有大的改观。但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鱼漂站直,两饵重量刚刚对鱼漂产生作用时会出现停顿;二是漂尖下行到调目与钓目之间,鱼漂有一个明显的下挫动作。如果这两个动作抓不住,鱼漂继续下行,信号就没…  相似文献   

3.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5):46-46
竞技钓法的推广和普及,使钓技理论的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在鱼漂的调整问题上却始终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调目越高钓目越低越灵敏,换句话说就是调目和钓目的差值越大越灵敏,另一种说法认为调目越低钓目越低越灵敏。本人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局限性。科学的钓组灵钝观是在具体鱼情水情的前提下,分析饵重、鱼漂的剩余浮力、水表面的张力三者哪一种是影响鱼吃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鱼漂的调整减小这一主要因素对钓组灵敏度的影响,从而形成合理的调钓方法。本人的钓技水平同大师们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之所以敢于将自己的观点谈出来,是想通过钓友们的批评来验证我的观点,如果我的观点对钓友们有点帮助,那更是意外之喜。  相似文献   

4.
张铨 《钓鱼》2004,(16):14-15
钓组有灵敏与迟钝之分。钓灵敏好还是钓迟钝好,怎样把握灵敏与迟钝的状态?这些问题常常困惑着我们。钓组灵钝状态的区分:鱼漂是钓鱼人的眼睛。鱼漂的动作或者称鱼漂语言,是水下鱼吞饵动作的间接反映。钓鱼人的视觉需要,当然是钓组越灵敏越好。钓组灵敏性高,水下鱼的吞饵动作可以明显反映到鱼漂上,对准确把握提竿时机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8):22-23
实现悬坠钓组灵钝转换的方法(左版图),大家都知道鱼漂除了表达各种鱼讯语言之外,还具有调控水底双钩饵状态的功能。调控水中双钩饵不同状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鱼儿能够很顺利地将钩饵吸入嘴里,并迅速而准确地反应出吞饵的信号。实际垂钓中鱼情的变化,不是我们所能预期的。在某种调钓状态下,钓组不能很明确地表现鱼讯,信号非常微弱,含糊不清。或是钓组处于不灵不钝状态下,鱼讯表现真实,鱼漂下扽有力度,速度,上鱼也不错,可是一段时间后,同样的信号却中不了鱼,或信号发生变化。这时,垂钓者需要立即改变对策。利用鱼漂的调控功能,调整双钩在水底的灵钝状态改善钓况。实施方案钓目或调目的调整,鱼漂或子线的更换。  相似文献   

6.
尚立和 《钓鱼》2010,(24):20-21
如1颗饵团重为12调钓目差,下钩饵就会全部参加钓组的平衡:它与上钩饵共有2钩的向下拉力(3目)与调钓目差的承载力(2目)之和(5目),正好平衡了无钩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漂尾的承载力(5目)。鱼口含任一颗钩饵向上游动,这颗钩饵就不能参加钓组的平衡,只剩下另一颗钩饵参加平衡,从而导致钓组失衡,钓组就会自然而然地随着鱼口中钩饵的升高而同步升高,以减少漂尖的承载力寻求新的平衡,当升高1钩重与1/2调钓目差之和时,新的平衡形成了,  相似文献   

7.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8.
衣善新 《钓鱼》2006,(3):20-20
钓组入水后,不知鱼要吃哪粒饵,不知鱼用多大的力吃饵,不知鱼吃饵后向哪个方向移动,也不知鱼要移多大距离。水中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这些具体情况的不同,引起的标尖反应也会不同,这里说的灵敏度,不是说鱼的某一次吃饵引起的标尖反应的大小,而是指钓组中,饵钩向多个方向移动产生而标尖沉浮变化的综合评价。首先,让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鱼吃饵后抬送饵钩或鱼在饵钩上方吸饵时的浮标反应,这种反应大家都称它为送标。钓组送标能送多高?这要看子线的长度、调目钓目的目数多少及其他相关情况。我们假设送一粒饵能压沉标尖4目,假设上下钩的距离大于标尖4…  相似文献   

9.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8):26-27
用1目大的饵不仅调4钓2时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也能使调5钓3、调6钓4、钓10钓8……呈-触-悬状态,只要调钓目差是2目,都能使钓组呈-触-悬状态。最大的饵是“1钩重与调钓目差之和”,设1钩重为3目(下同),最大值就是3+2=5目。当两颗饵团都是5目大时,长子线钩饵的重量全压水底,  相似文献   

10.
《钓鱼》2008,(24):56-57
问:请问李保安老师,在钓鱼过程中,调六钓一目、两目时有很多的动作,浮漂经常往上走,是为什么? 答:在钓鱼过程中,如果饵料雾化好了,漂是不能被压下去到一目的,而是从一目往上走,一直到六目为止。如下面有鱼,对饵料吃不进去,而饵已经缺失一部分,那么浮漂也是会往上走的,如果吃进去了,最多的动作都是下顿,但也有往上顶漂的。严格来说,调六目,当浮漂超过六目时,就象征着有一个鱼钩已经在鱼嘴里了,因为这个鱼钩的重量没了,那么它在哪里呢?一定是在鱼嘴里。  相似文献   

11.
阿牛学钓记     
昊世雄 《钓鱼》2005,(16):24-25
钓组平衡的基本原理(如图):1 通过增减铅皮(重量),实现钓组重力和浮力的第一次平衡(调目的平衡点)。2 挂上双饵,饵重加入钓组,实现钓组的第二次平衡(钓目的平衡点)。若此时鱼来吃饵,二次平衡被打破,漂尖立即反应出鱼讯。3 饵重消失,回到第一次平衡,说明钩上已无饵。  相似文献   

12.
钓零目差     
张炎冰 《钓鱼》2009,(19):15-15
浮标表达鱼讯的方式主要有上升、下挫、起伏、摇晃、颠簸等,这是正常情况,其中能确认为鱼咬钩,并从视觉接受到迅速作出扬竿反应的是下挫和上浮。所以钓常规鱼都是调高钓低,即调目高于钓目,如调4钓2、调3钓1,调和钓相差2目,钓组状态是下钩卧底上钩触底,反应鱼讯既不夸张也不隐蔽。另一点是它可以及时反应饵重变化,即标尖浮至2目就说明钩上没有饵了。  相似文献   

13.
三征漕湖     
华健 《钓鱼》2006,(10):12-12
学会悬坠钓法5年了,都是在池塘钓鱼,浮标怎么调怎么钓,拉饵、搓饵不说精通,在我们社区的十几个钓鱼人中是不会落在他人后边的。可是鱼塘里的鱼傻,吃口标准,空心标尖浮标调4钓2,下挫1目、上浮2目;实心标尖浮标调6钓3,有动作就中鱼;拉饵钓底、拉饵钓浮、上钩离底、下钩触底以及一  相似文献   

14.
马建华 《钓鱼》2007,(9X):24-26
(四)针对不同鱼情的调钓对策 (1)鱼吃口重中鱼率高时,调高目钓低目(比如调5钓2)。因为这种鱼是典型的生口鱼,钓这种鱼的对策必须是在钓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养窝,一般要采用大而散的饵料,钩子也可以适当用的大一点,调高目钓低目既可以保证子线绷直,也可以利用浮标的浮力平衡掉一部分钩饵重量使下阻力降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严实 《钓鱼》2010,(8):14-15
3、灵与钝 全靠调 灵,灵敏,反应快;钝,迟钝,反应慢。灵和钝是相对的。对钓组而言,坠钩沉底、脑线平底,鱼必须花大力气才能牵动铅坠,否则鱼漂没有反应,是钝:坠钩饵离底或虚触底,是灵,鱼聚窝引起水压变化,擦线,吸饵,浮标都会有反应。对浮标来说它有两种理解:一是调灵和调钝。调标时钩上无饵,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多称为灵,理由是残剩浮力大,承载饵重的变化能力强;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少称为钝,因为残剩浮力小,只能承担有限的饵重,饵重一点就沉得看不见标尖了。  相似文献   

16.
汤昕东  朱广宇 《垂钓》2010,(3):30-33
问:怎样理解“空钩调目-单饵重目数+单钩重目数=不灵不钝的钓目(即下钩躺底,上钩轻擦底)”的调钓公式?答:空钩调4目时,如果单钩重2目,下钩触底时是6目。如果在上钩加一颗相当干钩重的饵料,刚好是在钓4目时上钩饵轻触底。  相似文献   

17.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9):26-27
再看看一触一拖状态,两者的灵钝比较。"调4钓2"的一触一拖状态,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2目=8目。"调8钓2",一颗钩饵最小重是2钩重6目+调钓目差6目=12目,当都是最小值时,两种状态的短子线钩饵都不压水底,要使它们离开水底,  相似文献   

18.
马建华  曲强奎 《钓鱼》2004,(9):16-16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郅辽 《钓鱼》2008,(8):12-13
中庸是国粹。讲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庸是不能不讲的。钓鱼也是如此,比如钓饵轻了,雾化了容易招小鱼:重了,硬了,稍微小一点的鱼啃不动、吸不进,用中等比重的饵或将大比重的饵和轻饵按1:2、1:3的比例结合起来,这样大小鱼都能接受。又如浮标调4钓2,钓组不灵不钝,从这里起步钓生口鱼,钓老实鱼,鱼口变了,钓高1目或钓低1目就有了新感觉,这是浮标的中庸之道。子线22~25厘米适合钓混养鱼,从这个基本式出发,钓好了混合鱼再钓对象鱼,子线长短就变化有度了,能说这里面没有中庸?  相似文献   

20.
很多人钓鱼是先确定一个调目,然后找底确定钓目,在此基础一钓到底。当鱼情发生变化后,不知道适当调整水线,在不改变调目的基础上钓钝或钓灵适应鱼情,其结果是:或者浮标的动作很小,不能反应鱼吸饵的信号;或者浮标的信号很大但中鱼率很低。即使知道需要调整钓目,但应该怎样调,钓几目,灵的极限和钝的极限在那里?很多人并不清楚。因此,在调整浮标的阶段称出钩饵可以压下的目数,对确定钩饵在水底的状态和最灵最钝点,从而使我们选择的钓目更适应鱼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欲就此谈点看法。在调目不变的情况下,何谓钓灵何谓钓钝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确定一个参照点——不灵不钝。不灵不钝是指浮标调几目钓几目(比如调4钓4)的状态,此时,长子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