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诚信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矫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诚信”?从字面解释:言成为诚,人言即信。诚,形声字,从言,成声。本义即是诚实无欺,真实无妄。信,会意字,从人,从言。本义即是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许慎在《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由此可见诚信互义。诚与信在本义上是相通的,但二者的含义又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侧重于主体的自我修养;“信”则偏重于“外信于人”,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信,就词面意义上讲,就是诚实守信,它要求一个人首先要有诚实的品德和境界,尊重事实,表里如一,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其次,要求人们在与人交往时履行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信守诺言,言行一致。  相似文献   

3.
一、诚信是法治的道德基础 《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信的本义是讲信用、重信誉、不欺不骗。诚信要求人们信守承诺,笃守约定,坦诚真挚。童叟无欺。诚信不仅意味着人们在人际关系中应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整个社会都将面临倾覆和崩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此之谓诚信,其本义就是要  相似文献   

5.
诚信修养是由“诚信”和“修养”两个词构成的复合体。“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养”的本义是培育、长养。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培养提高的意思。“诚信”又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按照“诚”和“信”的关系,“诚”即“内诚于心”,指内心的诚实、真诚、不欺、不弄虚做假;“信”即“外信于人”,指信用、守信和信任;诚信即一种内心忠诚而取信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诚信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方面的一种个性品质。诚信品质体现为一种真实不欺、诚心诚意、信守诺言的态度和言行。  相似文献   

6.
诚信机制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影响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作为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是诚信机制贯彻的源头。在德育中将诚信原则贯彻到底,培养学生成为讲诚实、守信用的合格公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诚信的内涵“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声”。“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即所谓“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诚”是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信”是“内诚”的外化。虽然“诚”与“信”各有侧重,但“诚信”的总体涵义是…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人的内心状态,它不仅是一种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它道德品质的基础。根据《说文解字》的懈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在日常生活中.“诚”通常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信”通常表现为讲信誉、守信用、重承诺。“诚信”的含义,就是忠诚老实、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从而获得社会的普遍信任。长期以来,人们把诚信作为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标准。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的重要行为准则,指出:“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相似文献   

8.
<正>《说文解字》中将"诚信"解释为:"诚,信也;信,诚也。"诚信的本义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作用的正常发挥,需要一种公平交易的秩序,使市场行为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9.
对于诚信,有学者这样解释:“心中想的和嘴上说的一致是诚,嘴上说的和行动一致是信。”简言之,“诚信”即“诚实”和“信用”。史有名鉴,古有名训,诚信乃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是各行各业的需要,而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事业就更要讲诚信了。教育诚信是指教育行业的诚实守信,它虽然同经济领域诚信或其它行业诚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实质是一致的,即“以信立业”,要求在教育管理、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到以信立教,以信育人。教育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石,也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晴 《文教资料》2005,(18):166-1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金钱观”有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了很大冲击,会计诚信出现了危机,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如何重建会计行业的诚信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一、诚信及会计诚信的内涵诚信是诚实守信的简称,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国无信不威。古代圣贤无不把“守信”作为治国处世的道德准则,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准。诚信即为守信,守信就是诚实。诚为本,信为用,诚涵内,信显外。诚实和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有诚无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国民历来把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和操守。在我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与“信”是相通的。“诚”,即所谓“内诚于心”,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等;“信”,即所谓“外信于人”,表现为讲义气、守信用、重承诺、言行一致。“诚”、“信”合起来使用,则有诚实守信,表里如一,行  相似文献   

12.
叶莉洁  包燕 《教书育人》2006,(12):14-15
一、诚信与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信”是一种外化的道德行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诚实与信任”关系的论述,集中体现于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教材首先将“诚信”的概念界定为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其次,正式提出诚实与信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对人不诚实就会产生信任危机”。以下是对“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命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诚信在我国是一个十分古老而且重要的话题,它的本意是诚实不欺或真实无妄。起初,诚与信是分开使用的,两者都有诚实、真诚之意。“诚”在词源中释意为:真诚、真实。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诚”释意为:信也。“信”一词,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不欺之语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是修身、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道德规范。诚,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含有诚挚、诚心、诚朴、诚恳、诚实等等。作为一般概念,具有真实无妄、诚信不欺的意思。信,也表示诚实不欺的意思。这正如程颐所说:“诚则信矣,信者诚矣。”在这个意义上说,信就是诚,诚信要求一个人,为人处世都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诚实在、信守诺言。一个人终生的行为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诚信。把诚信看作是理想人格的重要方面,是完善人格的必备品德。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诚心实意,那么他的一切道德行为就会是虚伪的,良好的…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在古人看来,诚信不但是立人之道,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而且是执政者重要的行为规范,是立政之本。因此,作为政治道德的诚信,一直受到思想家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分析中国古代政治诚信资源及其限度的角度,对政府诚信的内涵及其实现途径加以探讨。一所谓“诚”,很多的思想家都解释为诚实无妄,不自欺,表里如一等,如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它是指一种真实不欺的品格。所谓“信”,是诚实无欺,遵守诺言之意。诚与信最初是分别使用的,到了春秋时期,管仲首先将“诚”与…  相似文献   

17.
“信”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诚信”,是“内诚于心”和“外信于人”的统一.它有着诚实守信、表里如一、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相一致的丰富内涵.古往今来,不乏赞颂诚信德行的名人事迹,古有商鞅立木取信推新法,今有“信义兄弟”生命接力还工钱.诚信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8.
诚信,古时诚即是信,诚、信其义同也.诚信是古人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它要求人们真实无妄,诚实无欺.诚信是一种人格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诚信是一个集体、民族、国家的生存之基,是人生和社会的道德基础,也是人性的普遍性认同.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讲诚信,才有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19.
一、诚信与诚信教育“诚信”即诚实守信。“诚”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信念,“信”是一种外化的道德行为。诚信是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我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要求。诚信是一切道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加强诚信教育,就要突出德育的基础地位和灵魂作用。诚信教育是引导学生完成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的过程,它的前提是满足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本文的诚信教育是从教育目的出发,特指的是培养诚信之人的教育,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富有诚信理念和诚信品质的人。诚信教育赖以建立的过程必须贯彻教育方法、教…  相似文献   

20.
<正>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那么何为诚信呢?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之初便有了明确的解析。"诚"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诚,信也"。而"信"从字形上看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如此简单来说,诚信就是说诚实之言使人相信。那从宏观的层面来看,"诚信"是培养人的高尚情操,旨在道德层面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一、相期教育,述诚信之重在中华传统伦理中,诚信不仅作为人的一项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