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扭转了传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现象,打破传统束缚和僵化保守,突现创新精神,崇尚个性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1]“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2]语文与生活同在,某种程度上它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  相似文献   

3.
张小洋 《成才之路》2014,(14):28-28
写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要努力培养初中生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能力。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建议:“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学生的作文必须贴近生活、描绘生活,只有写自己鲜活的生活,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自己的佳作。写日记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着直接的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不能人云亦云,千人一面,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出自己的独特思考和认知。为此,加强思辨阅读教学,创新思辨教学设计,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学会发现、体验、感悟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来。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学生习作现状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那么,在写作教学中,老师怎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呢?怎样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文造情呢?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生活,抒写生活的真情实感,点燃学生的习作激情。一、留心生活,积累生活之源学生的作文应来源于生活,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层面意义来看,写"读后感"就要做到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点",联系实际抒写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内容,自主表达,表现情意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层面意义来看,写"读后感"就要做到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点",联系实际抒写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内容,自主表达,表现情意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层面意义来看,写"读后感"就要做到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点",联系实际抒写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内容,自主表达,表现情意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层面意义来看,写"读后感"就要做到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真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点",联系实际抒写自己的感受,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内容,自主表达,表现情意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近年来,学生已经进入了"情感暖死亡"的地步。要写出真情实感,首先要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其次要教师创设情景,激发真情。再次,要求学生写作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习作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中学时代是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时期。情感的丰富,心智的成熟,认知能力的提高,都会给学生的生活增添光彩和活力。但是,当前作文教学仍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现象。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写作教 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6.
正作文教学是农村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写作是学生望而生畏的作业.如何改变现状?现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四点做法:一、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只有让学生走出教室、校园,走进社会,亲近自然,丰富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中,我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扎根于学生心灵的花朵,是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一、积累素材,广开习作泉源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寻找写作的源头,从而做到用手写我看,用手写我心,真实地写作,尽情尽意地表达。我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作文与生活紧密相融,指导学生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心去体会,关注生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写作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在"实施建议"部分也指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我对语文这一门学科的理解是:它是一门教会学生如何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情达意实现交流目的的课程。因此,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板块。而大多数语文教师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