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年轻的刘园长刚上任就深入保教一线"看班",检查指导工作.一天早上八点半,刘园长推门进入中一班,祁老师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刘园长微笑着告诉她平时怎样组织教育活动现在就怎样进行.祁老师按照计划,组织小朋友进行主题活动"清清的水".刘园长很高兴地欣赏着小朋友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往,有时还参与其中.活动结束后,刘园长约好午休时找祁老师交换看法.  相似文献   

2.
“怪”孩子     
中一班辉辉小朋友的大名,我在他入园不久就知道了。那时,他班的唐老师很苦恼,说班里来了一个“怪”孩子,吃饭时要背对着老师和小朋友,不允许老师和小朋友看他,否则,他宁可不吃饭。他上课时不发言、不插嘴,就连老师和他说话,他都怕得要命,更别说和小朋友交往了,班里的一切活动似乎都和他无关,整天都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后来,中一班的唐老师请病假,我临时去顶班。第一天数学活动时,我请辉辉在黑板上进行分类计数的操作,没想到全班小朋友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他不会!”我心里不由得一紧,走过去,蹲在辉辉的跟前,拉着他的  相似文献   

3.
李婵 《早期教育》2009,(10):21-21
“请小朋友们把衣服脱好,安安静静地睡觉,如果说话,起床后就不要参加游戏活动了!”听着我的配班老师在小朋友午睡前说的话,我不禁若有所思。在班级的一日活动中,我们的组织语言会有多少这样、那样的后果暗示啊!“今天一定要把自己的饭菜吃完哦,不然你的小星星就会飞走了”  相似文献   

4.
在幼儿园几乎每学期都有幼儿转园,我便抓住这个机会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一、组织惜别留言活动我班林乔小朋友要转入其他园所,我组织班里小朋友开了个小小欢送会。我先用依恋的口吻把林乔要转园的事告诉小朋友,说了几句道别的话,再请林乔向大家讲几句。林乔含着眼泪说:“老师、小朋友再见,我走了会很想老师、小朋友的。”接着,小朋友开始自由发言。有的说:“林乔,你可要回来看我们呀!”有的说:“林乔,你走了要给老师小朋友写信。”有的说:“你在外面小心点,别让车撞着。”“你在外边注意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教师的镜子”,运句不知是谁说的话,对我来说,体会却是很深的。原来,我们班每隔三天,由全体小朋友评选一次值日生。我要求值日生以身作则,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如果这三天值日生表现好,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结果,当值日生的孩子,一个个很积极,一下课就组织小朋友活动,小伙伴之间若  相似文献   

6.
冉秀 《今日教育》2008,(3):12-13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孩子:游戏时,经常跟别人争抢玩具;进餐时把饭菜当“武器”扔来扔去;在小朋友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故事时.突然发出异样的声音;在户外游戏时手舞足蹈,领着小朋友疯成一团……原本井然有序的活动乱作一团,甚至无法继续进行。他们不能很好地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则,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他们就象老师们的一块“心病”,老师们为了教育他们绞尽脑汁,常常被弄得精疲力竭,疲惫不堪。对此.老师们无计可施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消极的做法,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老师和小朋友心目中的“调皮”孩子。怎样让他们变得守“规则”,不再那么“调皮”呢?  相似文献   

7.
大班“点点认路”的集体活动正在进行,红、黄、蓝、绿四队以小组的形式为点点找记略的标志。记路结束,带有记路图的版块展示了出来。老师先请红队介绍自己的记路理由,当一位代表介绍完后,老师说:“真不错!红队小朋友想要老师怎样表扬你们呢?”红队中一位幼儿率先说:“要老师抱抱。”另外几位幼儿也赞同说“拥抱”。老师说:“好啊!”非常热情地拥抱了红队的六位小朋友,小朋友也大胆地回抱老师。孩子们一脸喜色,有的头靠在老师肩上,有的脸贴在教师胸口,感觉得出,孩子们心情非常舒畅。当黄队介绍完后,老师说:“黄队的小朋友想老师怎样表扬呢?”  相似文献   

8.
郝燕 《早期教育》2006,(11):32-33
第一次亲密接触 今天是我们小一班与大五班第一个“互访日”活动,之前我和夏老师已经商定,第一个互访日由大五班做主人,开放班级区角游戏,采用“整体交流”(即全班所有孩子都去)的方式进行。孩子们听说要去大五班玩游戏.表现得很兴奋。只有适应性较差的徐彦卿小朋友一个人默默地坐着,于是我对他说:如果不喜欢就和郝老师一块玩。他点点头。  相似文献   

9.
中一班的孩子们正争抢着玩“长尾巴的老鼠”。这时,中二班的两个小朋友被吸引了过来。刚才还起劲争抢的孩子们,立刻停止争吵,一起对这两个小朋友发起了“围攻”:“这个玩具是我们班老师做的,你们不能碰!”“不许看!你们班的玩具在那边!”“你们快走!我们不跟你们玩!”……  相似文献   

10.
今天早晨入园时,平日情绪非常稳定的台北一进门就哭个不停,想找妈妈,想回家。这时,主班老师正在组织小朋友做早操,为了不影响主班老师组织活动、分散大家的注意力,我急忙放下手中的擦桌布,抱过了台北,并轻轻地问他今天为什么不高兴。台北哭着对我说:“来幼儿园的时候,妈妈抱着我  相似文献   

11.
案例实录:下午,小朋友都在区角内自由活动,有的在玩插塑,有的在玩娃娃家,有的坐在聊天角聊天。这时,孙老师走到离自己最近的结构角对玩插塑的小朋友说:“谁能帮我把这本书送到小四班去?”话音刚落,玩插塑的五个小朋友顾不上放下玩具,一拥而上抢着说:“我!”“我!”“我!”看着拥上来的小朋友,孙老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托班体育活动中,老师请保育员给每一个小朋友都戴上一个头饰。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可不一会就有四五个小朋友摘下了头饰,边看边说,根本不听老师讲。有的小朋友是老师刚给他戴上,他随手就摘下来。我走过去问:“你怎么不戴呀!”她小嘴一撅:“太疼了!”在以往的3~4岁幼儿活动过程中,老师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总是把直观形象的头饰戴在幼儿头上。今天托班的老师也采取这种办法,我感到不适合。其一,2~3岁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还不能理解头饰与自己的关系,因此在活动中尤其是在分角色  相似文献   

13.
“李老师,李老师,我发现天气越来越冷了,您快帮我写下来,放到我的宝葫芦里。”张周舟小朋友一边追着我一边不停地说着,直到我满足了她的愿望,她才跑开。 “宝葫芦的秘密”这项活动在我们中一班已经开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师道》2004,(2):27-27
一次,有个孩子照老师的范画画好了一个小朋友后,旁边又加一团黑色,画完后,老师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老师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着范画,再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顺从地把“小朋友的影子”擦掉了。  相似文献   

15.
在布置活动室时,我从附近的海绵厂找来了一些海绵头。刚一进班,小朋友看到我手中拿着的海绵头,非常感兴趣,都追着问:“老师,您拿的是什么?”我还没来得及解释,就听见皓皓小朋友大声说:“老师,这是棉花!”听他这么一说,我笑了。我把海绵放在桌上,小朋友都围过来,有的摸,有的捏,有的拿着玩。然然小朋友说:“老师,这是海绵,海绵是软的。”我说:“然  相似文献   

16.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活动开始了。科科、轩轩几个小朋友在兴高采烈地拍着球,看他们那么起劲,许多小朋友纷纷拿球拍起来。可是僧多粥少,球不够!“老师,我没有球。”“老师,他抢我的球!”一大堆小朋友嘟着嘴、一脸阴云地聚到张老师面前。张老师想了想建议道:“抢球也蛮好玩,你们就一起抢球玩吧。”那些本想将球据为已有的小朋友一听,也十分赞同:“来呀,来呀,来抢我的球。”一边说着,一边拍着球跑了起来。没拿到球的小朋友也欢快地一窝蜂围了上去,追跑开来。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正在组织小朋友进行给圣诞老爷爷制作手套的手工剪纸活动.因为手套的弧度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有的幼儿把手套的边缘剪得像锯牙齿,还有的剪得歪七歪八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是怎样运用语言进行指导的呢? 王老师走过来,一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小朋友们剪的手套,一边用手指着手套的边缘,微笑着说:“圣诞老爷爷说了,他呀,最喜欢边上圆圆的、光滑的手套,戴起来又暖和又舒服.对了,就像璐璐小朋友的这样,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加油啦.”听了王老师的话,小朋友们仔细看着璐璐的手套,更加认真地剪起来……  相似文献   

18.
我班的格格 (系化名 )平时活泼可爱、爱说爱笑,每次活动时都抢着和老师在一起。可是她有一个毛病,就是爱告状。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的,她变了:变得不爱吭声,也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活动了,还老躲着老师。一次自由活动时,我故意和格格亲近,并陪她一起玩,慢慢地格格跟我讲的话多了起来。我找机会问格格:“格格,你为什么老躲着我呀 ?”格格吞吞吐吐地说:“因、因为、老师说过好烦……”听了孩子的话,我突然想起,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格格跑来告状,我当时正和另外一些小朋友踢球,就不经意地对她说了句:“你又来告状,好烦人。”没…  相似文献   

19.
晏红 《家教指南》2006,(8):16-17
老师跟榛榛的妈妈说:孩子上幼儿园以后,情绪适应得很好,但不喜欢配合老师活动,例如户外活动的时候,榛榛满院子跑,很危险,不跟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粘贴画画也是一样,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不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老师希望妈妈能够教育宝贝热爱集体活动,可是妈妈说:“孩子在家里就是随便玩,条条框框会限制宝贝的个性发展,应该让孩子自由随便,不用管那么严。”  相似文献   

20.
应臀女 《顽皮娃娃》2006,(10):I0005-I0006
商场景回放 在进行了集中安静活动并布置了下一个环节的任务后,我请小朋友静、齐、快地回到桌子边,准备画画了。已是大班的孩子对这点要求已能很好地遵守了。可当大家都安静下来,小组长去拿画笔时,唐家鑫猛地站起来,跑出去了。“家鑫,你干什么,回来!”我喊得比较响,他愣了一下,回来了。“你已是大班的小朋友了,应该知道怎样守规则!好了,赶快坐好吧。”我转换口气并请他坐好,接着就开始组织活动。因为是画意愿画,我开始时并没想到拿黑板演示,可小朋友对要表现的主题并不理解,于是我请佳佳去把黑板拿进来,我在黑板上演示了一下。孩子们开始作画了,我巡视着,来到家鑫身边,见他还没动笔,我就问:“家鑫你还没想好呀?”“其实,应老师,我刚才是要去帮你拿黑板的。”家鑫有些委屈地说。“是吗?对不起,老师应该问清楚。你能跟老师说,老师很开心,现在好好画画好吗?”我非常内疚,家鑫觉得解释清楚了也就非常轻松地作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