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为数学老师,我与陆丽萍已相识多年,算是故友。内秀、大气是她留给我最初的印象.同时陆丽萍老师是省内外知名的数学特级教师。因此。从她的身上还能感受到一般女性少有的严谨和睿智。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数学教育的价值,即:数学教育要思考"教什么"。这是对"怎么教"思考的"元"思考,是数学教育更为本真的问题。陆丽萍老师执教的《素数和合数》一课,是她对小学数学教学"教什么"深入思考后用教学实践进行的诠释,她用生动的教学实践回答: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享受再创造的乐趣,获得自主探究的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陆老师执教的《素数和合数》一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近期,我观摩了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林丽老师的"On Summer days"一课。林丽老师像一个邻家大姐姐一样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同欢笑,她地道优美的口语,丰富的肢体语言,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征服孩子们的同时,也征服了所有的听课老师。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面对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她仍然大胆放手,巧妙地为学生开放了学习空间,让学生自由地说,自主地学。现撷取两个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与徐岩老师相识是在2006年6月份,我们共同参加黑龙江省创新课展示活动。从此,徐岩老师的为人、徐岩老师的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和颜悦色。印象中徐老师是个很爱笑的人,每次和徐岩老师  相似文献   

5.
李黎红 《成才之路》2012,(20):81-81
“老师,老师,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是快乐呀!”这是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发自肺腑的感慨。看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我也感动了。虽然学生认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副课,但我发现孩子们渐渐喜欢上这门课程了,他们说:“老师上你的课,就像是我们在和知心大姐姐交流,好多心里的烦恼都跑了。”我知道,这是体验教学的功劳,是学生用身心感受产生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6.
十几年求学生涯一路走来,教过我的老师可谓不少.但不知怎的,每当回忆起我的老师,总是第一个想起一位“大脚”女教师——朱玉爱. 朱老师不教我已整整30年了.印象里朱老师是一位教学有方、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她不仅是我小学四五年级时的班主任,也是校长.她讲起课来头头是道,让人听得明明白白,让本来对数学这门课“不感冒”的我也感到了数学的有趣、有用.  相似文献   

7.
孙霞 《辽宁教育》2010,(12):54-55
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以来,参加了多次观摩培训,也听了一些总结展示课。课堂上孩子们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的汇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孩子过于流利的语言,表达内容的成人化,使整个课堂看起来不像是汇报交流,而更多的是展示,甚至是背诵。一些课堂上,学生回答汇报的内容完全是老师一手策划的。  相似文献   

8.
庄惠芬老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充满激情和魅力的老师.我原以为她是一位语文老师,走进她的课堂,听过她的汇报,才不无惊讶地发现她原来是一位颇具浪漫情怀的数学教师.2009年,她成为最年轻的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的培养对象,我应邀担任她的导师.在她一路追寻和研究中,我发现她既向往哲人般的理性,也孜孜以求诗人般的浪漫.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8年第11期发表了浙江上虞陆建江老师<探究到底要多深>一文,文中陆老师在听完"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并与专家现场对话后,作了自己的思考.主要涉及对以下教学环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专家举荐王钊老师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悟”性好,她勤奋、刻苦,肯动脑、善思考。总之,爱“悟”,且善“悟”,从“悟”中求真、求实。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少看到孩子们松懈、懒散、乏味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王老师静静地思考、静静地“悟”,她从中“悟”出,原来是孩子们还没有认识到数学的博大精深,没有认识到数学的文化价值,没有认识到数学的巨大作用与其它的内在魅力。好了,于是在她的课堂上就有了“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  相似文献   

11.
感谢<小学教学>编辑部的领导与编辑们给我机会,使我能有幸听到特级教师郑桂元"观察的范围"这一课.听郑老师讲课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享受着郑老师引领学生展开数学思维活动的美丽,享受着学生在探索道路上演奏出的那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这些享受都源于郑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恰当引导.郑老师的课在以下三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正>陆丽萍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陆丽萍名师工作室组建于2005年12月,是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至今已开展了三届,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陆丽萍被评为优秀领衔人。  相似文献   

13.
百花园     
爱就一个字林是我带的一位实习老师。那天听完她的课,我留在教室里,想了解一下孩子们对林的印象。“怎么样,喜欢听林老师上课吗?”我随口一问。这一问可不得了,孩子们一下子围了过来,唧唧喳喳地说个不休。“新老师的态度特和蔼,小文去厕所来迟了,她非但没有责怪他,还对他说请进  相似文献   

14.
沈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青年教师,近日,在教学实践中碰到了一件让我头痛的事: 那天,我准备用情境教学法上说话训练课<转告>--课前,张老师佯装找不着我,于是,让我班学生转告我一件事:"星期六,请陆老师到她家附近的书店里替我买一本<格林童话选>."上课了,我刚一走进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陆老师,张老师让你……"我暗暗高兴:"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告诉给我听,这就叫‘转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时,一位调皮的学生气呼呼地说:"原来,陆老师串通好了张老师来骗我们!"紧接着,其他学生也小声嘀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5.
和秋爽初次相识,是在2004年11月我组织的一次北京市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她是一名新入职的教研员,活动之后大家互动研讨交流,她的思路清晰,思考角度新颖,有较强的概括能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能学以致用,不就事论事,能用熟知的理论解释熟悉的现象.在这之前,我们并无交集.这次活动后,她给我发来短信:“吴老师好!我是顺义教研员张秋爽.以前只能从光盘上一睹您的芳容,从中汲取营养.以后愿意追随您:我是一棵小草,只要您给点阳光,定会给您整个夏天.”看着小老师如此上进,我回复短信:“慢慢努力,一定会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这十年,可以说我亲眼见证了秋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6.
庄惠芬老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充满激情和魅力的老师。我原以为她是一位语文老师,走进她的课堂,听过她的汇报,才不无惊讶地发现她原来是一位颇具浪漫情怀的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次数学活动中,我请孩子们区别6和9,静静说:"6是头朝下,9是头朝上。"这个想象不错,我向她点头表示肯定。鑫鑫说:"9在立正,6在玩倒立。"孩子们都哈哈地笑起来。这时,果果站起来说:"老师,6是个大肚子,9是个大头。"孩子们被他的回答怔住了。我笑了笑,立刻夸张地把大肚子6  相似文献   

18.
杨丽梅 《教育导刊》2003,(8):118-119
A.接到任务 5月28日我校要进行科研成果汇报活动.我将要承担一节"口语交际"课.我很兴奋,能参加这样的汇报课是一件很荣幸的事,虽然口语交际课对我来说是一种新事物,但我还是很乐意地接受了任务.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和潘校长及同级老师最后商定口语交际课课题--《水果》.可是口语交际课到底怎么上呢?我请教同级老师,他们都认为和说话课差不多.接下来,我按照这一思想认真备课,准备试教.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市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的课给我留下较深的印象.比赛内容是浙江版八上7.3.1"一次函数".该教师课上得非常轻松,关键是师生互动,学生显得很投入,因此效率高.我认为该老师备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重视了学生的参与.而在概念引导时又非常好地把握了"举三反一"和"举一反三"的关系,他的成功给我们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有很多的启发.一、一次函数教学设计1.概念引入观察1:描述图1中的变化过程,并列出y关于x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陪一名同事听"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同事姓刘,是一位语文老师,从未教过数学.她说自己是"外行",想好好学习怎么上数学课.所以她听得很认真、很投入,完全是以一名二年级学生的身份,虔诚地在听这节课.可是,在听课过程中,她仍有很多地方听不懂.于是,她不断地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我尽量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