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喆  清泉 《家长》2013,(4):6-9
在孩子小时候,女孩几乎都曾经试穿过妈妈的职业装和高跟鞋,男孩基本都有偷偷系上爸爸的领带、拿着公文包"假装"去上班的经历。家长们能否及时察觉到孩子这种出于天性的职业角色扮演(模仿)的举动?孩子的这种职业兴趣应该怎样进行启发和引导呢?本刊针对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一组"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漫画在网上爆红,本报家长群的家长们纷纷转载。从小到大,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都在做什么?从漫画看,对比太强烈。家长们称"看了此图,空余一声叹息"。学习VS家务2岁前,中国孩子在干啥?认字。美国孩子呢?学  相似文献   

3.
熊丙奇 《教育》2012,(19):10
无论去欧美,还是去澳大利亚考察,都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大学教授的孩子,居然在当面包师,做手工艺。教授说起自己孩子的职业,充满自豪,根本没有国人的难为情。这令考察的中国人感慨万千。感慨归感慨,但回到现实,经常出现在中国家长嘴里教育孩子的话语是,你不好好学习,今后就去"扫大街""做清洁工""端盘子"之类。言外之意,这些工作是低级的工作,当然,做面包师、手工艺者,这类活计,也是家长们很不待见的,家长们都期待大富大贵,所谓"望子成龙"。而当下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家长们的这种意识。在我国的升学教育体系中,中小学  相似文献   

4.
当前,家长们都愿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最好的……"他们给"最好的"赋予多种含义:有些家长把孩子进入教学等条件优越的托儿所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把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服、玩具及经验等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则认为"最好的"意味着"我的孩子应拥有我不曾拥有的一切".总之,不管家长们如何理解"最好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某些将影响他们为孩子们所确立的短期或长期目标的因素,那么,在当今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中,家长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孩子们如何受其父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所影响呢?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实在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面对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很多家长都想方设法通过多种渠道送孩子去参加一些特长班、兴趣提高班,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许多家长不惜一切代价投身其中。这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件事,家长们的这种做法正确吗?  相似文献   

6.
袁淑伟 《中华家教》2012,(11):10-11
很多家长在微博、论坛、茶余饭后,一边热转和热议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质疑,一边在相互打听、交流该为孩子报哪个补习班,对所谓"减负"措施不屑一顾。家长们大多处于一种焦虑、烦躁甚至心口不一的境况下。专家们说,中国家长们正在陷入教育恐慌。那么,是谁制造了教育恐慌?家长:无奈的选择程程妈妈:在孩子三年级之前,我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但是三年级之后,我发现情势不对。为进一所好中学,身边同事的孩子都在报补习班,孩子们都变得"身怀绝技"。如果再不让孩子多学些东西,怕是难以应付以后的竞争。所以,我赶紧送程程去补  相似文献   

7.
常听家长们诉苦: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三四岁了还要喂饭,五六岁了还得帮着穿衣,八九岁了还不会自己梳小辫,都小学五六年级了,还得家长陪着写作业……抱怨一通,还得乖乖地回家任劳任怨地服侍"小皇帝""小公主"。孩子怎么了?我看还是先问问家长怎么了吧。想当初,孩子想拿起汤匙"自食其力"的时候,你是不  相似文献   

8.
家长总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着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相似文献   

9.
许多家长在选择移民国家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孩子将来的学习问题,中国的家长们都会不遗余力地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可是,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和移民国家的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妥善处理子女的教育问题呢?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历程中,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相信这些都是家长们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0.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直被家长们奉为教育信条。但是何谓"起跑线","起跑线"上有输赢吗?家长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本文拟一一探讨,以期引起家长反思,理性对待"教育的起跑线"。  相似文献   

11.
家长会的新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邻居家的孩子所在班级要开家长会,孩子的爸妈再次用“抓阄”的方式决定谁去学校为孩子开“家长会”。“家长会”,为何沦落至此?会议模式太老调,家长们一听就腻在校方和教师们看来,“家长会”无非是让孩子的家长了解学生的成绩,于是,形成了固定不变的“家长会”模式:先由学校领导讲话,剩下的事情便是由各班的班主任按成绩给学生排排名次,划划等级,分分类别,以此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最后强调家长要与学校、老师配合等等。这种老调重弹、模式不变的“家长会”,家长们都听腻了,谁还想来开第二次呢?会议内容太盲目,家长们一听就烦有些…  相似文献   

12.
学校举办各种亲子活动时,许多家长都会参与到比赛、游戏中来。看到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表现,相信家长都会被这种快乐的情绪感染。这时,家长们可要注意了,你们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的成长。那么,家长在亲子活动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首先,除了对孩子的行为给予欣赏和鼓励之外,家长应满怀热情,积极参  相似文献   

13.
潇翔小学要开家长会,一大早家长们便来到学校。踏着铃声,家长们走进了孩子的教室。他们来干什么呢?是来听老师介绍情况吗?不是。今天家长们走进课堂,是要同孩子们一起上课,亲眼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如何学习、活动。以往开家长会都是家长们坐在  相似文献   

14.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有多少个家长就有多少种想法,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如何将家长们"拧"在一起?我努力通过沟通和交流影响家长,使家校认识统一.……  相似文献   

15.
奚萌 《儿童音乐》2013,(7):64-65
与聊城的一位琴童家长交流孩子的学琴情况,家长反映孩子"学琴不认真。不论做什么,总是边干边玩,弹琴、吃饭都是……错了也不让给纠正,还和你顶嘴,甚至还用脚去踢琴。"问我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我分析孩子的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心力不足,原因是家长在管孩子时"赏罚不明"。家长也承  相似文献   

16.
张淑萍 《教育》2011,(36):57-57
<正>今年和自己的孩子一同经历了高考的"磨练",我想每一位曾经有过高考生的家长更能深深体会其中苦苦煎熬的滋味。在高考的竞争中,少许孩子是快乐的,而大部分孩子都是很痛苦的。这种痛苦不是因为高考这种制度,而是来自我们家长、社会和学校给孩子的压力。作为一名教师和家长,我常常会想,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不是每个孩子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就算是成功了?  相似文献   

17.
和谐良好的家园共育是幼儿园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于是家长工作也成为了幼儿园园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各种家园冲突和纠纷也不时上演,究其原因,由于家长们太过于信任幼儿的话,认为孩子天真无邪、不会有不良的动机等想法则是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是否该对孩子的话不加"过滤"就深信不疑呢?如果不是,那应如何对待这种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幼儿园老师们面对这个话题有怎样的说法。  相似文献   

18.
林林总总说家教 时下,说家教已成为一个新兴职业毫不为过--不仅大学生们时常在路边举起"家教"的招牌,不少大专院校还成立了"家教中心"之类的机构,为家长和大学生供求双方牵线搭桥.一些在职或已退休的教师也开始提供家教服务,连职介中心都开始介入,把介绍家教当做自己的一项服务内容.对成千上万的家长们来说,为孩子请家教似乎成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每当孩子初中毕业,家长和学生们就面临着一个志愿选择问题:是升学?还是就业?是升入高中继续深造,还是接受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中专,技校或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20.
厌奶?解析婴儿厌奶现象最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奶,这些孩子各月龄的都有。为什么婴儿会存在厌奶现象呢?婴儿厌奶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碰到这种情况,妈妈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有人说:厌奶期普遍发生在婴儿4-6个月前后。随着生长发育,宝宝开始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好奇并喜欢探索,这时容易对"吃"分心,并且4个月之后一般都给孩子添加辅食,有的宝宝不能耐受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