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文言文中用于主谓结构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之”字,其作用在于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句子在形式上词组化。本文举出这种主谓结构出现的三种语境中,“之”字都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语言事实,说明“之”字的出现与否,同主谓结构的是否具有独立性无关。然后对这种“之”字在句中的作用作了初步的分析,认为其作用如《马氏文通》所说,在于疏缓语气以引起强调。  相似文献   

2.
“‘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用法,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也是初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难点。之所以出现教和学的困难,在于对这一用法的解说不严谨,把短语和句子的概念混淆。“之”用在单句中的主谓短语之间使其作单句的成分,用在复句的分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单句取消独立性,作复句的分句。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文言文中“之”字除了作动词、代词外, 还可以作助词。作助词时有一个用法: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怎么理解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呢?我们先看一个例句: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一、注重兴趣激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这给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带来了尴尬,学生看起来都懂,教师没什么东西好讲。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呢?一、巧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  相似文献   

6.
<正>文言文在高中语文知识体系中占比较大,且难度较高,给学生造成一定学习困扰。同时,初高中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阶段,文言文知识体系存在脱节、断层现象。为切实提升学生文言文素养,本文依据统编版教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初高中文言文学习能力的要求,从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构建初高中文言文知识衔接脉络,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出发,就初高中文言文衔接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探寻,  相似文献   

7.
在文言文教学中,广泛而恰当地运用比较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多年来在文言文教学中,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实践证明可以使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生如读“天书”的古文学习变得容易起来,增加了趣味性。要进行比较,首先得有可比性。而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就具备了广泛的可比性。那么,如何比较?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呢?现代汉语是继承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许多地方和古代汉语有着广泛的联系,这就决定了古今汉语无疑具备了很强的可比性。这样,从哪些方面比较,根据文言文的教学需要,就不难确定了。可以比读音,比字、词、句,比语法特征,比…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当教师像是那小孩走路,扶他一把是随时准备放手的。能放手就放手。所以教,要准备不教。”这的确是经验之谈,对语文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最近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根据叶老的指示作了一些探索,有一点体会。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困难,主要是语言隔阂问题。过去由于“四人帮”的捣乱,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被取消了,学生没有接触的机会,因此他们对“之乎也者”几乎一无所知。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过去文言文的教学是用讲解和翻译法,也就是逐字逐句的讲解和翻译成现代汉语。叶老  相似文献   

9.
文言 ,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 ,人们平时说话不用它 ,也无从听到 ,就不可能出现“活”的语境。只有多读才会对文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逐步熟悉起来 ,才会有语境。而现在的中学文言文教法以为文白对译和语法分析可使学生迅速了解文意 ,用不着加强诵读 ;同时 ,古汉语语法大量渗入 ,而讲所谓“动宾倒置”“定语后置”“取消句子独立性”之类的规则 ,只能使学生如坠五里雾中 ;因为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的具体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 ,不熟悉具体语言现象 ,即使你讲得正确无误 ,学生也未必…  相似文献   

10.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两个“之”字用在主谓之间,使它们分别成为全句的主语和宾语部分,但有两种情况容易同上例产生混淆,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1.
高校藏族学生汉语语言单位教学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必须结合藏族学生的语言基础、语言现状和语言潜质,遵循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目前高校藏族学生开设的《现代汉语》课程的语法教学中,就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语言单位的教学就不适宜于按照传统的以语素为切入点的教学方法。作者根据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理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倡对高校藏族学生汉语语法单位的教学以“字”为基础,从“字”着手,并在教学中遵循高频化原则、备用化原则、语境化原则等。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在课本中占的篇数逐渐增多。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对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下边就文言文教学序列化问题,谈谈一些做法。一、讲读课在讲读教学中,应有计划地不断地把所教的知识归纳整理,使其随时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文言虚词“之”字,一般有四种用法。即做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做代词,代人或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或“它”;做动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到”或“往”;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在讲高  相似文献   

13.
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遇到在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句型。这种句型与其他一些句型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常常为辨认一个句子是不是属于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句型而发生疑难。本文仅就中学语文教材中遇到的这种句型,谈谈它与其他相似句型的区别。 (一)加“之”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句型与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梳理的“属”字,在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篇目中,出现频率极高,而在课文注释也出现了读音不明确,注释用语存疑,注释内容因不明晰或者在部分文章中没有注释而引起学生混乱等问题。此文将会从“属”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出发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关梳理。  相似文献   

15.
浅谈“之”取消主谓独立性的作用郭蕴璧,岳培亮“之”在古文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但我在多年教学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其中包括语文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的学生,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古文中“之”字作用中所谓“取消主谓独立性”的含义,以至能够形象地土理解“之”的这...  相似文献   

16.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汉语语法研究做出中国特色的基本指导思想,尤以“不忘本来”为根本。老一辈语言学家一直在探寻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国道路,他们力图摆脱印欧语眼光束缚的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就汉语语法研究而言,“不忘本来”包括3个方面:不忘汉语本来的研究道路,不忘汉语本来的经典传承,不忘汉语本来的语言面貌。在语言学同样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抓住流水句、用体包含、文学语言、“字”的语法等反映汉语特色的研究课题,就有可能做出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的成果,为普通语言学贡献汉语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之"字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之"字在文言文中的常见用法之一,绝大部分高中生都能脱口而出,但当问学生"什么叫独立性?""为什么要取消它?"时,学生往往都顿时哑口无言,包括很多已上高三的学生.很多学生判断的依据只有两点:1."之"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2.老师曾说过"放在主谓问取消句子独立性".至于其本质,却从不深究.这样的后果是理解不够深入、很多句子的翻译出现偏差.下面便以一道高考题来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普通语言学到艺术语言学的呼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然语言包括常用的普通语言,即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两种。语言学家们对普通语言研究达到了精密化和理论化的程度,推动了普通语言学的繁荣与发展,但由于语言学家们很少涉猎到艺术语言的研究,造成了艺术语言学的缺位。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语言,人们往往就感到“理不直”,“气不壮”,并产生了对普通语盲学的质疑。这不能怪普通语言学自身,而在于艺术语言学的“缺位”。语言学家们应该着力对艺术语言学的研究,还自然语言学一个完整的“自我”。人们的交际呼唤着艺术语言学。这也正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和2001年出版的《艺术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再探索》给我们留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汉英语言对比是对比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文就中英文中“吃”的用法的对比。以汉语中“吃食堂”类结构的分析为依托,对中文中“吃”一词的多义现象作出解释。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汉语中“吃”一字的理解提出了次范畴化的观点,并从汉英语言心理角度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陈佳 《现代语文》2011,(9):30-3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难懂、难记、不实用,许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有相当程度的畏难情绪和厌恶感。而在中职学校,由于学生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这一现象尤为突出,可以说中职文言文教学陷入“学生不愿学,教师无法教”之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