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派拉蒙公司、米拉麦克斯公司2002年联合出品的《The Hours》,中文译名《岁月如歌》,也译《时时刻刻》。上世纪20年代初,住在伦敦郊区的弗吉尼亚·伍尔芙(尼科尔·基德曼饰)正着手创作一部超乎寻常的小说《达洛韦夫人》,同时她也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达洛韦夫人紧紧抓住,或者说被其内心的不安紧紧抓住,内心与现实这两重世界之间的巨大裂痕撕扯着她,使她不得安宁,临近崩溃。1951年,家住洛杉矶的家庭主妇劳拉·布朗(朱丽安·摩尔饰)阅读了这部小说。这本书深深地影响了她,她内心的沮丧被书中的自杀倾向更加强化,终日忧郁而恍…  相似文献   

2.
文婷 《世界文化》2003,(5):29-30
6月21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新书———《哈利·波特》第5集《哈利·波特与凤凰令》正式上市。就在新书正式上市的前一天,罗琳接受了《泰晤士报》记者安妮·特纳曼的采访,袒露隔了3年《哈利·波特》第5集终于上市的喜悦,以及婚姻和家庭生活带给她的幸福感觉。关于成名:“我不为名声和金钱写作”这些天,罗琳完完全全是个快乐的女人,这可以从她的脸上看出来。她在自己家里接受了采访,抱着她的小儿子———大卫,那是一个圆滚滚的小家伙。在书架上,放着罗琳另外一些“宝贝”﹄———《哈利·波特与凤凰令》。针对第5集,罗琳说:“那真是个‘…  相似文献   

3.
靳慧 《世界文化》2005,(5):14-15
玛丽亚·科达玛,阿根廷著名诗人、作家博尔赫斯的遗孀,现任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主席。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为晚年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充当“眼睛”。现在她是丈夫的使者,她在致力于整理、出版博尔赫斯的作品,希望把基金会办成博尔赫斯世界研究的“资料库”。玛丽亚·科达玛,一个典型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女人,讲话柔声细语,气质高雅,领导的基金会以其丈夫的名字命名。大约在2004年的10月底或11月初,她在西班牙马德里为博尔赫斯的第一部D VD版本选集《重要人物探寻》做宣传,其中收录了西班牙电视台《探寻》节目记者华金·索莱尔·塞拉诺对博…  相似文献   

4.
人们纷纷传说小说《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的作者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妻子诺拉是爱尔兰一个无知的酒吧女招待,她从来不读乔伊斯的作品,她说:“我不知道我丈夫是否是个天才,但他肯定心术不正。”乔伊斯蜚声文坛后,她对朋友们说,乔伊斯用他那妙笔而没有用他那优美的男高音歌喉去建功立业,实属遗憾之事。研究乔伊斯的学者们,甚至理查德·埃尔曼在1959年出版的著名传记《詹姆斯·乔伊斯》中也认为诺拉·巴纳克尔是这位伟大作家的伤脑筋的伴侣。当英国女作家、女权运动的记者布伦南·马多克斯第一次就撰写诺拉的传记征求埃尔曼的意见时,  相似文献   

5.
《凡·高的荣耀》一书的作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社会学家娜塔利·海恩希前不久发表了她的新作《女性状态——西方小说中的女性身份》。她在该书中分析了250多篇文学作品,以此探索女性的生存状态。她的论著从夏洛蒂·勃朗特发表于1847年的长篇小说《简·爱》切入。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简·爱经历了女性生活的各种可能的境遇,艰难地寻找自己正当的身份:从一位准备沦为老处女的出身贫寒的年轻姑娘,到受雇前往一座贵族城堡充任家庭教师;从渴望成为合法的第一夫人,到拒绝接受作为男主人的无名分的情妇;直到最终成为男主人合法的第二任妻子。不…  相似文献   

6.
与丈夫德维特·华莱士(1889—1981)共同创办了《读者文摘》的莱拉·阿奇逊·华莱士于1984年5月8日一个浓雾笼罩的早晨,在纽约州韦斯切斯特县住宅里悄然辞别了人世,享年九十四岁。在由她经手营建,而又为她无限喜爱的宽阔的华莱士宅邸——“高窗”的周围,仍如往年,盛开着色彩斑斓的水仙花和郁金香。莱拉·阿奇逊·华莱士将她的一生和绝大部分财产献给了文化艺术的振兴和保护事业。因修建水库而使尼罗河水量增加,为挽救古埃及阿布·新贝  相似文献   

7.
~~ 来踪回眸:·举办了《法国艺术大师罗丹作品展》;·举办了《日本文化大展》;·举办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摄影展》;·举办了《马来西亚美术展》;·举办了《葡萄牙油画展》;·在法国、秘鲁等国举办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展》;·在欧洲和拉美等地区举办了《西藏文化展》;·举办了《国际儿童书画展》;·举办了《国际书法大展》;·举办了德国《公众的建筑》设计艺术展;·在新加坡等国举办了《庆祝香港回归大型图片展》;·在澳门举办了《千禧濠情书画展》;·组派成都川剧团赴法国、瑞士演出;·组派西南杂技团、遵义杂技团赴德国演出…  相似文献   

8.
安东尼·特罗洛普在公众中的声望无须靠电视连续剧来突出,哪怕象英国广播公司摄制的《巴切斯特史话》这样一部精彩的电视剧。他现已跻于英国名小说家之列。但是他的母亲尽管在当年与她儿子一样享有盛誉,现在却淹没无闻了。弗朗西丝·弥尔顿生于1780年,是一位牧师的女儿。二十九岁时,她与托马斯·特罗洛普结婚,这在当时已属晚婚。十年中,他们生了六个孩子。  相似文献   

9.
《伟人的疏忽》一书在法国成了畅销书。作者吉·贝恩杰里和朗·克劳德·卡尔耶积30年的时间,汇集了伟大作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和诗人的“错误”。全书分为若干章,有未经证实的理论,荒谬的见解、偏见和奇谈怪论等等。其中尤以《文学的错误》一章更吸引读者。作者收集了著名作家书中的病句,如左拉在《莫雷教士的过失》中的“她忧心忡忡,喝着汤,没有张嘴”;大仲马在著名的  相似文献   

10.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陆家齐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于1832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日耳曼敦,是康科德先验论哲学家和教育家布朗森。奥尔科特的女儿。她和三个姊妹在贫困中度过了幼年时代,但她们却有一些这样的人作为朋友,甚至家庭教师,像亨利·大卫·梭罗①、拉...  相似文献   

11.
他们俩于1912年秋相邂逅,他四十六岁,已婚,已是一个独树一帜的著名多产作家;她十九岁,未婚,默默无闻。十年后他们的同居关系结束时,有三个人受到了难以估计的,或者说是无法补偿的损害,但这并非由于缺乏对问题的解决。在赫·乔·韦尔斯生前,责备他的情妇丽贝卡·韦斯特忘恩负义。至于她呢,把自己刻画成一个受害的“另一个妇女”,不得不以有限的一点收入将他们的私生子安东尼·韦斯特抚养成人。现在,安东尼已六十九岁,也来介入了这场纠纷。这已不是第一次了。1955年安东尼在他的自传体小说《继承》一书中已描述了他早年不愉快的生  相似文献   

12.
新书《炙手可热的人》的摘要一经在《纽约邮报》头版刊登,立即引起轰动。该书作者苏珊·B.特伦托是前国会成员,她从原日内瓦核裁军会谈的美国代表路易斯·菲尔德那里得知,1984年身为副总统的乔治·布什出访日内瓦时,菲尔德曾为布什和他的前秘书珍妮弗·菲茨杰拉德安排了一幢幽静的别墅。菲尔德于1985年退休,1988年死于癌症。1986年,他向苏珊·B.特伦托的丈夫、前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记者约瑟夫·特伦托道出了布什与菲茨  相似文献   

13.
1986年4月14日,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博瓦尔因患肺水肿医治无效,在巴黎科尚医院逝世,享年78岁。博瓦尔女士一生致力于妇女争取独立自主的运动,“人不要生为女人,要成为女人”就是她1949年写在《第二的性》开头的一句名言。她同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结为伉俪,历时半个世纪共同生活在一起。这些给全世界争取独立自主的妇女们以极大的影响。萨特于1980年4月15日去世后,博瓦尔以自己的日记为基础撰写的《离别的仪式》,于1981年问世。在书中,她以冷静、细腻而又饱含爱情的笔触描述了丈夫最后十年的活动。发表这部作品后,她几乎不再动笔,而一心投身于提高妇女地位的运动。  相似文献   

14.
人们通过卡夫卡的信札结识了米莱娜。今天,瑟伊出版社的一部关于她的传记(玛格丽特·布贝勒曼作《米莱娜》)以及她本人的选集《生活》使她的形象在读者心目中更为丰满。  相似文献   

15.
靳慧 《世界文化》2002,(1):33-34
2000年拍摄了《野生灵》和《站起来的妇女》之后,西班牙影视界各星佩内洛佩·克鲁斯又在著名导演约翰·麦登执导的影片《科雷利上尉的曼陀林琴》中与尼古拉斯·凯奇合作,两人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影片讲述了一段浪漫的爱情史,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意大利军队占领的一个希腊小岛上。佩内洛佩·克鲁斯扮演PELAGIA,一个乡村医生的女儿,她憎恨意大利士兵,但是却爱上了喜欢音乐的科雷利上校。凯奇出演片名中的男主角科雷利,但他的戏都离不开佩内洛佩·克鲁斯(饰演一个受尽爱情折磨的女孩)。佩内洛佩·克鲁斯今年27岁,…  相似文献   

16.
艾捷尔·丽莲·伏尼契于1864年5月11日出生在英国。她的父亲乔治·蒲尔是个学者,数学教授。母亲撰写社会问题方面的文章,教数学,帮助丈夫著书。艾捷尔·丽莲自幼生活穷困。父亲去世时,她才半岁。此外,家里还有四个小女孩,靠母亲教数学养活大家庭,艰难度日。未来的女作家早年就表现出出色的才能:她研究哲学、文学、语言,尤其酷爱音乐。 1885年,她毕业于柏林音乐学院。艾捷尔·丽莲在少女时期就认识了俄国革命家,著名作家谢·米·克拉弗钦斯基(笔名斯捷普尼亚克)。这个人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884年,克拉弗钦斯基流亡英国。艾捷尔  相似文献   

17.
一部新问世的《玛丽莲·梦露传》对梦露之死另有新说,它洗清了肯尼迪兄弟多年蒙受的不白之冤,引起读者极大的反响,从而跻身于畅销书之林。该书作者唐纳德·斯波多曾为艾尔弗雷德·希契柯克、劳伦斯·奥利佛等世界名流作传。他在为梦露作传的过程中,研读了上千封属于梦露和她的密友的文件,采访了200多人次,对梦露的家属、病历、电影制作记录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最后得出结论,梦露之死与肯尼迪兄弟无关。她与罗伯特·肯尼迪只见过四次面并  相似文献   

18.
举世闻名的德国影星黛德丽,在世界影坛红了半个世纪,于1992年5月在巴黎与世长辞,享年90岁。她在1930年主演的一部由斯登堡导演的影片《蓝天使》确立了她的影星地位。之后她去了美国,先后主演了《摩洛哥》、《上海快车》、《魔鬼女人》和《纽伦堡的判决》等多部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曾为盟军部队演出500多场,博得广泛赞誉。可她的独生女玛丽亚·里瓦在其撰写的黛德丽传中却认为,生活中的黛德丽是位母亲,但更是个傲慢而且自我着迷的神秘女性。黛德丽具有两性的美,她曾  相似文献   

19.
杨锏 《世界文化》2004,(3):10-13
奥斯汀·克拉克( Austin Clarke)是加拿大著名作家,现居多伦多。主要作品有: 《交叉口的幸存者》、《交汇点》、《命运风暴》、《长大的光》、《骄傲帝国》、《波浪之源》、《问题》和《磨亮的锄》。2002年以其小说《磨亮的锄》获得加拿大最高小说奖吉勒文学奖,这部小说深刻反映了巴巴多斯的后殖民生活。获奖后,克拉克接受了加拿大文学期刊《一月》编辑琳达·理查兹的采访。 琳达·理查兹(以下简称问):您在《磨亮的锄》中写的毕蒙谢尔这个地方,是一个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岛? 奥斯汀·克拉克(以下简称答):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不说巴巴多斯…  相似文献   

20.
白雪 《世界文化》2004,(3):31-33
有个被视为是电影界巨擘、传奇导演的老爸;母亲是优秀的纪录片导演兼作家;哥哥是音乐影带及电影导演;前夫是被好莱坞誉为最有前途的鬼才导演;表哥(尼古拉斯·凯奇)是奥斯卡影帝,这座家族电影名人堂,现在又增加了一位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女导演:苏菲亚·科波拉。苏菲亚·科波拉是谁你可能不知道,但她的姓“科波拉”可是如雷贯耳。身为《教父》大导演法兰西斯·科波拉的独生女,今年33 岁的苏菲亚,靠着自编自导的低成本独立制片《迷失东京》,此前已获得多项影评人协会大奖肯定、本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